老子历代化身(老子玄德)(1)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释义:你能做到灵魂和肉体合一而永不分离吗?你能聚结精气以致柔顺到和婴儿一般吗?你能涤荡尘垢,让心灵变得一尘不染吗?你能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做到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你能做到感官困惑之时而保持宁静吗?你能做到大彻大悟而对诸多事情都感到无所谓吗?任凭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去占有,作万物之长而不去主宰他们,这才叫做“玄德”。

老子在这一章中又是玄妙的描述,并且接连提出六个问题:“能无离乎?”“能无为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这六个问题涉及到了修身、善性、为学、治国诸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修身方面。不过若概括言之,老子之核心意思则是讲如何做一个纯粹的人,率真的人,若婴儿般纯粹,似婴儿般无知。这种纯粹主要强调的是修行,极指这些都是内心深处之所为。即便一个人到了成年,到了有智慧的年龄,也应该保持蒙的状态,也要做到无为的状态。只有内心深处的无为与宁静,才会产生真正的智慧。

或许一开始老子就预料到人们做到像他所说的几点,所以他以设问的方式连珠提出,如此让人感觉到他所言之“道”的急切行或紧迫感。使得人们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故只有服从之。为了强化人们对“道”的信心,老子又归纳出一条无可辩驳的结论:让万物自有发展,自己繁殖,人类可以适度抚育它们,但不以占有为目的,如此才可以谓之“道”,即老子所云之“玄德”。

老子此处所言,让我想起了一首禅诗: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这好似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大主教所云“世界就在我心中”,或明代心学家王阳明所说之“心外无法”。皆言世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道”,人类不必去干扰他们,只有不经叨扰的世界才会有和谐,如此即为“玄德”。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副对联云:“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似乎也符合老子之“道”。

由是观之,老子之道并非其所独有,几乎人类的无数圣贤皆有此论,只是老子的“道”要远远早于其他的圣贤,这说明老子乃亘古圣人。

老子历代化身(老子玄德)(2)

言及企业管理,我们不得不说的是,现代西方企业管理把管理的序列 弄得过于复杂了,他们总是试图通过对人性弱点的研究找出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挖空心思地研究对劳动力的有效盘剥,不过说明了资本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剩余价值,更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骯脏嘴脸。不过以老子之“道”或圣人之“道”而论,西方管理绞尽脑汁得出的结论都是形而下的,最终也不过是个瑚琏之器。而老子所述则是形而上的,站在“道”的高端,高瞻远瞩世事,洞悉宇宙的每个角落,所以其结论之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所以,待我们进入老子的内心之后,就会有效地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从管理的角度而言,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getting things done through other people”。即言,就是通过别人把事情做好。怎么做好?就是用人嘛!就是想办法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出来,让他们为企业出力。同样是出力,老子的做法是借助“道”的能量,西方管理的手段则是“术”的胁迫。因为西方企业管理专家所痴迷的是如何让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何让原本快乐的劳动带有极大的负重感。还一本正经地推出所谓的管理模型,好像有什么高深似的。故而使很多缺乏管理经验的人无所适从。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如果企业家的内心若婴儿那般纯粹,把每个人都真真正正当作自己的亲人,管理将会何等地轻松?

可悲的是,很多所谓成功的企业家们不谙熟中国文化,一味崇洋媚外,似乎西方才是管理的祖师爷,他们受到某些错误理论的引导,非要在人的任用上枉费心机。殊不知,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老板天天在研究如何盘剥员工的时候,员工一定会有一种能动反应。如何反击老板对员工个性的限制变成了人们经常思考的问题。由是很多员工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久而久之,谁是矣?谁非矣?吃亏的终归是老板。由于公司内部的人世纠葛,故势必人心惶惶,经营效果不佳。企业没有经济效益。如是再先进的管理理论又有何用。过去这些诟病基本上存在于国有企业,现在的的情况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垃圾的管理理论也开始复制。于是,即有了我们人人尽知的现象,没有哪个企业是长久的,嘴上说着要创办百年企业,有谁见到了?还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吗?

是故,老子的管理哲学才是真知,才是真理,用之则放之四海,其益无穷。老子在本章中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过分地使用心机。要保持纯粹。“涤除玄览”就是让人们恢复人性的本真。“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相反,若有人逆天道而行之,其结果注定惨烈。不要说我们中国的企业管理需要遵照老子之“道”,即使是现代管理的渊薮之地——西方社会的企业管理也同样遇到诸多的麻烦,他们也在向中国古代的先贤寻求智慧,老子智慧,孔子智慧,孙子智慧,不一而足。所以,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的企业家,原本就该守住中国的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浸染下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才是李夫子从商业的角度解读《道德经》的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