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解忧馆#

我的父母,在我这般年纪的时候,就进城务工了,在我出生了二十年以后,他们依然在打工。

他们平时接触的圈子不算大,工地上的工友,一层楼的几个邻居,最后就是几个还能将就凑合的亲戚吧。当然,这是我眼里的。他们对我的影响是通过我所看到的来传递的,也可以说这是他们有意无意暴露在我们视角下的。

自从小视频的快速推广,他们的线下社交变得更少了,休息时间基本都是刷视频。

家里除了我,其实还有一个孩子,就是我妹妹了,她比我小不了几岁,可以玩到一起,童年不会存在孤独的情况。

但是,我们在读高中以后,都开始没有以前那么爱社交了。以前怕生恐惧过社交,但是小孩子爱玩,总会有一堆的玩伴。而现在看看现实,某些圈子也不太想进了,而有的是想进入也没办法。

我一直对外宣称,我渴望的是精致的朋友关系,与朋友相处靠的是灵魂互相吸引。

但真的是这样嘛,其实不然,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无奈的。

为什么对外这么重视灵魂呢,因为我不认为我身上有什么能吸引到别人的地方。根据大人的描述是这样的,我,皮相不好,以后很难找对象;性格内向,不好与人相处。

自己私下倒是一直觉得我没有亮点和没有培养特别的爱好有关。而这里为什么说是特别的呢,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花钱了的爱好才比较亮眼吧。绘画,声乐,跳舞,都是我所梦寐以求的。但是家里常年负债,所以我的这些爱好还没开花就枯萎了。

上了大学,大家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差距就很明显,多多少少大家都有自己的爱好吧,或者拿得出手的才艺,但是我一直认为我没有。其实我看过很多人的故事,名著我小时候就去书店蹭了不少,还有就是我打得一手好球(羽毛球)。

大家认识以后,就开始自由搭建圈子,吃喝玩乐的,旅游的,学习的,运动的…

吃喝玩乐这个,说实话我没有玩乐的资本,家里常年负债,我早已将其看做生活的奢侈品了。同学周末聚餐,k歌,玩各种桌游,我还是很羡慕的,但是我表面很淡然,不会主动跟那个圈子的人交往。

接下来是旅游,上大学以后,我去过很多免费的文化馆,博物馆,也爬过周围的山,这些确实还不错,但是逐渐的,我更想尝试远一点的地方,但是我发现差旅费我都难以承受。说实话,很想尝试坐飞机,不过飞机票蛮贵的,我望而止步。

再者,学习的圈子。首先是在班里,我从小就很内向,没有做过任何班委,上大学也是,不太会为自己争取东西。在做大学很多比赛的时候,我只选择出力,而非结识大家然后做领导沟通的角色,其实我是羡慕那个角色的,但是我怕做不好,所以从未尝试。对于班委,我也竞争过,但是我太社恐了,上台讲话声音都非常的颤抖,看到其他班委意气风发的样子不羡慕是假的。现在呢我比较期待的,就是在图书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捕获一个可以一起学习的人吧。

最后关于运动的圈子,这个圈子比较友好,入门比较低。比如打羽毛球,我省了一学期的钱,买了一副进攻型很好的球拍,然后跟着老师有很认真的练球,最终在女生中脱颖而出。可谓打法很猛,杀气很重。很享受这个时候,毕竟一天中的所有不开心我都可以放进每一个杀球里。因为球技不错,我也因此结交到了球友,算是有了自己的小圈子。

除了羽毛球这个很自豪的地方以外,我暂时想不到其他很能吸引人的点,所以我的其他朋友依然止步在寝室里。

现在我也没有很丧,算是进入了社交的饱和点。我不太需要很多朋友,我也没有那个金钱能力来维持。很多时候,一个人也挺好的,想学习就学习,学习以外做做兼职,打打球,也算是不错的生活。

我是这么想的,生活肯定不会一直这么糟糕。能力强了以后,未来的圈子想必会如我所愿吧。

一个人彻底变了(一个人的世界现在也还不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