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黑女墓志》是魏碑中的“铭心绝品”,世所垂青从风格和技法来说,则属“异类”——常见的魏碑作品,笔画方锐,字形奇肆,《张黑女墓志》全然不类,笔法严谨规范,字形端庄秀气这世间仅何绍基手中有一件拓本孤品其后流传四海,为书家所珍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真正的张黑女墓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真正的张黑女墓志(胡小石临张黑女墓志)

真正的张黑女墓志

《张黑女墓志》是魏碑中的“铭心绝品”,世所垂青。从风格和技法来说,则属“异类”——常见的魏碑作品,笔画方锐,字形奇肆,《张黑女墓志》全然不类,笔法严谨规范,字形端庄秀气。这世间仅何绍基手中有一件拓本孤品。其后流传四海,为书家所珍视。

何绍基平生所写魏碑主要就是《张黑女墓志》,成为一个标杆。这也是胡小石临作款中有“愧对道州耳”的由来。在他的内心,是以何绍基为榜样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何绍基是碑帖融合的典范,在篆隶楷行草多体间盘旋,最终做到“融将金石到毫尖”。胡小石走的也是多体融合的路子,大方向也是碑帖相融且以写碑为主。

这得从胡小石的师承说起。胡小石拜师李瑞清、曾熙诸人。但就水平而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瑞清建议胡小石先学《郑文公碑》,而后学《张黑女墓志》最久,有多本临作传世。李瑞清的书法观点很有见地,诸如“求分于石,求篆于金”之类。但在实践方面存在习气,主要是刻意模仿风化剥蚀之痕,以至于抖笔过多。说到根源,李瑞清的笔法得力于黄庭坚,自身运用虽过犹不及,却启发了胡小石。胡小石行书根基在黄庭坚,尤其是字势,长枪大戟,笔法在北碑、汉隶和汉简多家,具体而言,笔画的质感得力于魏碑,行笔则有米芾的“刷”字感,加上汉简的痛快淋漓,独树一帜。

书家博涉多家当然没有错,关键是各家要吃透,可以融会贯通,不能变成“四不像”、“夹生饭”,以至于不伦不类,因而需要从自己的能力出发。“能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天赋,且在技法方面注重强化训练;二是个人的学问修养。前者是功夫在书内,后者是功夫在书外。

回到胡小石临作来看,在胡的批量临作中,属“实临”一类,笔法和字形无一不到位。像胡小石这种博涉多家,风格早熟的书家,一般都是意临,下笔就是自己的风格。他能注重实临,说明整个临摹过程非常专注,对于原帖观察细致入微,胸中意、手中笔、眼中帖,完全融为一体。前人节临,看似随心所欲,实则内容是完整的,这就说明对碑帖范本非常熟悉,了解全面,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此时,“学问”的作用在不经意间就体现出来了。

世存《张黑女墓志》无全拓者,皆为册页。印刷品也是如此,不过是排版略有差异而已。胡小石所临这两种皆册页,章法略有区别。其中黄底者,每临一段,总会有数字评语心得,极其珍贵,从中可以窥见胡小石对《张黑女墓志》的理解,如“下笔有灵妙之感”,“秀整真见江左风流也”,“苦不能空”等。所谓“兼听则明”,此时不妨将胡的临作和何绍基、梁启超的临作比照,看看大家如何理解《张黑女墓志》,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化用。

从临作看,胡小石并非只求大概,以意为之,而是笔笔精到,形神兼备,审读临作点画可见,“流、彫、河”字的三点水旁,变化多端,用笔细腻,皆法范本。起笔切入纸张的动作也很明显,既照顾到细节,又有整体感。这才是真正的实临。并非徒有其形,描摹点画,须一气呵成。有鉴于此,对于范本必须做到非常熟悉,点画、神韵乃至文本内容,词义等等,一应俱全,方可有此功效。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立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原石久佚,现仅存清何绍基所藏孤本。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自清代被俗称为《张黑女墓志》。需要说明,三字读作张(zhāng)黑(hè)女(rǔ)。第五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五个字就是“张黑女体”。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于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胡小石师从李瑞清,得其指点,始学北碑《郑文公碑》和《张黑女墓志》,于前者取坚实严密,于后者得空灵秀美,从此笔力沉着,书艺大进。1920年11月,胡小石与李大钊相识,十分投缘,过从甚密堪称“益友”。1946年,国民党为蒋介石六十寿辰祝寿,朝野各色人等竞相效忠,或撰颂辞,或献九鼎。拟请胡小石写寿文,遭到拒绝。其书风刚直硬朗,疏秀宕逸,极见风骨。

释文:

运谢星驰,时流迅速。既彫桐枝,复摧良木。

三河奄曜,坤丧烛。痛感毛群,悲伤摧羽族。

愧对道州耳。

《墨缘》小贴士

1、《张黑女墓志》字形扁沓,乃是典型的从隶书中来的特征,所以临习此碑,有隶书基础会更好。对于兼善多体的胡小石来说,自然游刃有余。这和临摹欧字需要有隶书基础是类似的道理。至少要懂得隶法、隶意。

2、从目前遗存于世的胡小石创作照片看,胡作书喜用狼毫、浓墨。在临习时可作参考。

3、在临摹之前,最好将全碑文义内容了解清楚。这样可以避免临一字看一字,下一字可能顾不上的状况出现,有利于实现临作和范本同步的目的,集中注意力,事半功倍。

4、临魏碑多见意临,求大意、求率意,《张黑女墓志》虽为碑刻,但点画精严,绝少风化剥蚀,故而临摹时在笔法上不可过于率意,可在起收笔、行笔上注意更多细节,努力写像,从“像一家”到“不像一家”。

(王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