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研究院就住房空置率报告致歉#

今日多家媒体报道了“住房空置率报告引争议,贝壳研究院致歉”的新闻。根据相关报道,8月11日凌晨,贝壳研究院发布关于住房空置率报告的说明称,本次调研问卷由一线从业人员填写,在实际执行中,填写人的主观判断存在的偏差,调研样本和程序不够规范,覆盖范围不够全面,部分调研问卷数据采集有误,导致数据不准确。空置率口径无法定标准,本次调研以“房屋是否存在连续三个月无人居住”为判断指标,不能充分反应真实情况。#28个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12%#

话题引发热议且贝壳研究院就调查过程当中操作的规范性问题致歉,这一问题说明:调查报告也是影响社会尤其是决策者的重要的舆论力量,相比于一般的新闻舆论而言,调查研究性的报告的影响力更大,这就要求那些容易影响决策判断的研究数据来源准确、采集方法科学、操作过程严谨、关键指标没有误解、关键结论经得起推敲;同时,在介绍报告时也尽可能交代调研执行过程中数据的可信性依据等等。

报告的对外公开与发布也需要经过严格规范的评估,从报告发布的措辞、规范、流程,报告发布的时机、尺度、分寸、效果上都有一些综合考量:必要的指标、关键性问题、主要的结论,都要提供扎实的论证支撑和观点来源依据。特别好的报告,比如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每年发布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就有大量的背景介绍和抽样方法说明。不厌其烦的采用规范的表达,甚至是大量详细的、冗长的注释是非常有必要的。

调研报告和工作报告(报告不能任性调研必须科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