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专家建议取消高考英语.”

“某专家建议降低高考英语权重。”

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这类的视频、听过这种说法吧。

中学阶段,我也没意识到,学英语有多重要,尽管老师经常说教!

中学阶段,除了一些名校,大部分的学校都是教的“哑巴英语”,都是为了应试教育。

就目前而言,我所认识的,普通中学的学生,中学阶段英语学得好的,和老师和学校教育其实没太多关系,包括写英语作文时的一些句式、词汇,都是自己日常积累的。这部分同学,都对英美的文化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或者早早地有了留学的打算;还有一部分人,是看新闻的时候,被外交部发言人的风采所吸引,立志要去外交部。恩,虽然现在还没成功。

到大学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它来自四面八方,点点滴滴。

说在前面,我的英语很菜,小镇做题家堆出来的一点英语卷面分,欢迎英语爱好者、大佬批评指正,分享经验。

(一)英语考试没有尽头

首先,要考英语的考试绝对不只是一场高考,还有四六级、公共课考试、考研英语等等。

四六级不多说,也就是“亡羊补牢、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但其实,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四六级还蛮好过的。不过,在大学你总会看到一群人,六级成绩500,不满意,继续刷分数,刷到666才肯罢休,这也算是四六级考试的一大特色了。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1)

公共课英语考试。介绍一种情况吧。部分学校会有开学考试,按照英语成绩划分一些东西,决定你要上多久英语课以及大一有没有考四六级的资格。英语是大学公共课的必修课,包括读写译和视听说或者其他,一个科目四本书,四个学期。而且视听说是真的视、听、说,期末要模拟场景对话,平时上课有数不清的“presentation”,还时不时来个小辩论,你想口语不提高都不好意思。

考研英语分英语一和英语二,英一难度稍微要大点。现在的考研形式相信大家多少有点耳闻,也就许多专业四百分以下没得学上而已。四六级如果不想刷分,过合格线是非常简单的;但考研英语,得尽可能把分数拔高,这也是考研英语更难的原因之一。

当然,能保研是最好的。不过部分学校,保研是有四六级成绩要求的。

考试——这是学习英语最普遍最现实最无可反驳的原因。

(二)英语活动无处不在

第二个原因呢,读大学你会发现英语活动无处不在。这对爱英语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不爱英语其实也没啥太大影响,素质加分的活动、竞赛还有很多。

校园内会有外语歌曲大赛、外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外语微课大赛等等可太多了。凡汉语能比得英文都可以来一遍。有时候我也纳闷,英语活动怎么可以这么“火”,中国传统文化类的比赛却感觉那么“小众”。古诗文歌曲比赛、古文辩论、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很少很少。除了央视这几年做了不少优质的传统文化类、历史类节目外,高校似乎搞不出有点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类活动。活动是一直有的,但都是爱好者“圈地自萌”,不会像英语比赛一样,整个校园都贴上海报。

唉,换个话题,越想越心酸。

但是吧,我又觉得,英语,对于非专业人员、非研究人员来说,就是工具,可以速成。但古文,不能。勉强安慰一下自己,桑心。

除了校园内,校园外的“重量级”英语比赛也非常多,略举几个例子吧。 第一个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简称NECCS,这个应该是知名度最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速成系选手也可以混个奖。第二个是“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也还可以一试。其他的例如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口译大赛、“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 、 全国口译大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等,这些比赛报名前可以咨询一下英语老师,不是对英语爱得深沉,一般情况就是交个报名费,开开眼界,做个分母。

第三......

第四......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