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1)

作为一个来自印度的宗教,佛教在进入中国后进行了彻底的本土化,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禅宗的很多理论也被无数人熟悉,六祖慧能的著名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是家喻户晓。

其实佛教在进入中国后分裂成了多个教派,只是禅宗的知名度最大,普通人才有所了解。

而和它在信众数量方面不相上下的密宗,大众就知之甚少。此二者虽然同出一门,却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藏传佛教有着鲜明的特点,它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的宗教体系与禅宗大相径庭。

很多人虽然通过文学和影视作品知道了它,但具体细节却一概不知。

比如大众都知道藏传佛教有着活佛传承体系,也清楚其中有“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两个派别。但是它们彼此的区别以及地位的高低很多人就不明所以了。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2)

本是同根生

要分清楚“达赖喇嘛”和“班禅”的地位高低,首先需要搞清楚藏传佛教为什么会有活佛制度。

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后,有两条传播路线,一条是穿过河西走廊进入长安;另一条则是翻过昆仑山传入青藏高原。

后者多年的遗世独立形成了和中原完全不同的宗教、民俗与文化,佛教与之融合后也变成了一个迥异于本土的新教派。

活佛制度之所以出现和寺庙的继承有很大关系,和中原地区早早进入封建社会不同,青藏高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停留在部落制度和奴隶社会。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3)

这样的社会结构下,宗教神职人员的地位往往极高,很轻易就能积累大量的财富,甚至获取比肩世俗君王的权力。

密宗在西藏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它的宗教领袖就有了不逊于王族的权柄。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难题,当一个寺庙的方丈故去后,它的信众和财富应该由谁来继承?

因为继承权而引发的争议导致很多密宗派系分崩离析,一直到1288年,噶玛噶举派首创活佛转世制,才一举解决了困扰许久的难题。

这个制度逻辑清晰、操作简单,而且带着至高无上的神学色彩,效果立竿见影。

其他密宗教派如宁玛派、觉囊派、格鲁派纷纷吸收了这个制度,将它写进了教义中。

很长一段时间里,藏传佛教的发展都是非常混乱的,各大派系林立,彼此间冲突不断。

直到元朝成立后,整个青藏高原被它统一,密宗的各大派系才开始融合和壮大。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4)

经过一系列的辩经和对抗后,格鲁派成为了藏传佛教的正统,它就是后来尽人皆知的黄教。

而完成这一壮举的正是宗喀巴大师,作为密宗教义的集大成者,这位高僧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对经典的梳理。

随后他还制定了各项戒律,让密宗的组织变得严密有序。

凭借突出的贡献,宗喀巴大师成为了密宗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高僧大德,其美名至今仍为所有藏民传颂。

而在他圆寂后,其大弟子贾曹杰威望极高,毫无争议地继承了宗喀巴的衣钵。可惜这位大师当时年事已高,很快就追随师傅而去。

宗喀巴大师一生有教无类,收了多名弟子,只可惜剩下的弟子中没有一个能完全服众的。

其中二弟子克珠杰和关门弟子根敦朱巴各有千秋,他俩的身边都有大量的追随者。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5)

最终格鲁派还是分裂为两支:二弟子克珠杰继承了甘丹寺,后被追认为一世班禅。

而根敦朱巴则创建了扎什伦布寺,他的佛学造诣精深,几年之内就站稳了脚跟,在清朝被追认为一世达赖。

之后,这两个派系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活佛继承制,给西藏留下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两大传承体系。

来自朝廷的册封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达赖”和“班禅”都是追封的,他们的封号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事实上,密宗两大活佛体系很早就建立,但是它们正式命名都在几百年以后,而且都是中原皇帝亲笔御题的。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6)

格鲁派分裂之后,达赖和班禅选择在不同的区域传教,这两派之间虽然不至于势同水火,但也形同陌路。

班禅系继承了宗喀巴大师的正统,一开始它的发展更好,在西藏民间极有影响力。

但是达赖一系传到第三代后,出现了一位青史留名的人物,让这个派系后来居上。

这位三世达赖就是中蒙和平的推动者,大名鼎鼎的索南加措。他继承派系首领的时候正赶上蒙古土默特部进攻青海,后者的首领俺答汗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俺答汗入主青藏高原后,虔诚拜访了索南加措,邀请后者讲经,一来二去之间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但是索南加措对俺答汗肆意屠戮中小部落,滥杀无辜的做法非常不满,多次劝解无果。

这个时候,明朝悄悄派使者拜访了索南加措,希望他可以引导俺答汗放弃入侵中原。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7)

身具佛心的索南加措对这个和平请求欣然允诺,他借着讲经的机会不断“洗脑”俺答汗,让他放下心中执念。

1578年,彻底皈依佛门的俺答汗放下屠刀,撤兵回归蒙古。

消息传到北京后,万历对于索南加措做出的巨大贡献非常赞赏,第一时间下令封赏。

礼部商议后正式决定承认索南加措的宗教和世俗地位,并且赐給册封金册,给予其“达赖喇嘛”的封号。

得到了中原王朝的认可,索南加措在青藏高原的地位节节攀升,一举成为密宗领袖,接着便立马追封了“一世达赖喇嘛”和“二世达赖喇嘛”。

此后,达赖活佛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就变得非常紧密。即便后者出现朝代更迭,他的地位也不受影响。

公元1652年,第五代池巴罗桑嘉措进京面圣。顺治为其颁发了“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但喇达赖喇嘛”的金册和金印。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8)

有了清朝的背书,达赖一系的影响力继续水涨船高,在西藏拥有了近乎超然的地位。

但是“达赖喇嘛”一家独大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很久,中原王朝对他们一直颇有戒心。为了防止生变,皇帝最终决定为其扶持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而无论从历史地位、民间影响力还是佛学造诣来看,班禅一系都是最好的选择。

1713年,康熙正式为五世班禅罗桑益西颁布金册册封。至此,“班禅额尔德尼”这个封号正式确立,开始和达赖并驾齐驱。

达赖与班禅的地位对比

因为教派历史和中原王朝的插手,“达赖”和“班禅”之间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两者的地位划分也模棱两可,难以明确。

不过能肯定的是,中原王朝给出的册封礼制和封号规格是完全一致的,两者在皇帝心中完全不相上下。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9)

在讨论派系地位的时候,不少人喜欢强调起源论,他们认为一世班禅虽然表面上是一世达赖的师兄。

但是前者是代师收徒,小字辈的师兄弟都是由他授法、带领入门,因此班禅的地位应该更高。

但这个说法也有大量反对的声音,后者认为一世达赖是宗喀巴大师的关门弟子,大师对其非常重视,很有可能是亲授佛法。所谓的代师收徒,在一世达赖身上或许并不成立。

其次,班禅和达赖的关系一直盘根错节,很难有一个定论。

虽然四世班禅曾经为五世达赖讲经传法,受戒赐法号,收其为徒。但是在他去世后,“五世达赖”也收了“五世班禅”为徒。

之后的“达赖”和“班禅”两位活佛也有过互为师徒的情况,想要靠师徒关系来区分地位是不现实的。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10)

分析地位要扎扎实实去看他们在宗教和民间的影响,在密宗内部,班禅毫无疑问是要胜达赖一筹的。

后者在西藏号称是“观世音菩萨”的人世身,而前者一直被认为是“阿弥陀佛”行走人间的化身。

实事求是地说,作为典籍中大力颂扬的“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确实地位很高,但终究不能和阿弥陀佛相比。

由此可见,在密宗内部班禅一系占据了更正统的地位。

不过讨论民间的影响力,他们就两级反转了。“达赖喇嘛”才是政教合一的真正领袖,振臂一呼就有百万信众追随。

在大部分西藏人的心中,达赖喇嘛就是实际的统治者。

他们不仅有来自中原王朝的背书,还占据了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拉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比班禅一系更有影响力。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11)

而且虽然皇帝认为班禅和达赖地位是一样的,但是在驻藏官员看来,真正管事的还是达赖。

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征求达赖喇嘛的意见,至于班禅的想法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佛教毕竟是一个需要入世的宗教,因此世俗地位也是必须珍而重之的,而在这个方面,达赖一系确实占尽优势。

为何达赖更有权力

达赖和班禅的地位会复杂难辨,本质上是因为宗教地位和世俗地位很难统一。

班禅额尔德尼是标准的苦修派,他们的寺庙往往修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对信众的约束明显不足。

而且这个派系信奉避世潜修,看重佛法修为的提升,对世俗活动很少涉足。

这样的教义催生出了很多参透佛法、智慧无边的上师,在他们的带领下,班禅一系不断弘扬经典,宗教地位节节攀升。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12)

但相应的,他们和中原王朝以及普通百姓的接触就变得屈指可数。而达赖在这方面更有参与感,自然就获得了更多信众的认可,收拢了更多权力。

除此之外,班禅的权力会弱于达赖也和两者的传教区域有关。

分家后,班禅一系留在了密宗胜地——日喀则。他们统治的其实是后藏区域,包含了阿里、那曲这些贫困之地。

而达赖一系占据了前藏地区,这里更靠近四川和青海,无论是环境还是气候都更适宜居住。

所以在达赖传教的区域集中了西藏的大部分人口,他们自然就更有影响力。

同是藏传佛教领袖(同是藏传佛教领袖)(13)

结语

严格意义上讲,“班禅额尔德尼”和“达赖喇嘛”就是地位相当的两尊活佛。

只是在普通人的眼中,拥有更多受众、影响力遍布前藏的达赖喇嘛在世俗社会拥有更多的权力,更像一个统治者。

但是对真正的密宗信徒而言,地位的判断更多要看对佛法的钻研和弘扬。因此在他们心中,答案或许又完全不同。

如此看来,强行对两者的地位分出高下殊无必要,普通人只要心存敬意即可。

而对藏传佛教来说,“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完美互补,两者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