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金秋9月,迎来了新一届的高二学生。为期一月有余的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知识接受水平参差不齐,实际教学工作与教学规划呈现滞后的状态。

高中地理使用的是人教版理教材,高二第一学期所教内容为选择性必修一,主体内容偏向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其中最难理解和掌握的是“地球的运动”。这节内容涉及到初中基础知识,绝大部分学生对此知识经验较匮乏,譬如对东西经度等知识理解不透彻,加之本节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次上本节课的班级(学生水平较高)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他们对初中所学过的经度纬度等问题一知半解,这加深了本节课的授课难度。故,课后我做了一系列的思索,包括再次重温课本知识,把重难点再次罗列出来;基于后面班级学生水平不如此班级,故把课件稍作修改;改变上课方式,多媒体加板图加讲解加及时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结合学生的学情,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并能运用本节知识点。以下是简单的改变:

对于书本出现的专有名词。比如经线、纬线等。上课的时候,用西瓜代替地球,把西瓜的图片和地球经纬度的图片做对比,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理解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以及讲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与角速度时依然用的是西瓜图。

如图:

地球运动片段教学(浅谈地球的运动)(1)

西瓜纹理=经线

西瓜蒂=南北极点

两条纹理之间的间距=度数

两条纹理之间的距离=线速度

对于难理解的知识点。如晨昏线的判读、日界线的判读、光照图的判读等。

第一步让学生通读一遍书本知识;

第二步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解释一遍并结合板图;

第三步让学生连文字带入图再看一遍;

第四步即时练习,带着学生一步步的读题、审题、以及讲解解题步骤;

第五步利用早晚自习,让同桌之间互相根据已知图来阐述所学知识点;

第六步利用早晚自习,让同桌之间互相把相关例题讲解一遍给对方听。

六个步骤不是同时完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层完成。新授课主要关注第一步和第二步,练习课主要关注第三步到第六步。

如图:

地球运动片段教学(浅谈地球的运动)(2)

讲解两地时区差(经度差)时,

可给学生画如图,让其理解

“东加西减”,

“同减异加”

如图:

地球运动片段教学(浅谈地球的运动)(3)

讲解日界线时,关于人为日界线日期

和时间问题,可让学生画此图,标注自己喜

欢的日期,记特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加之勤加练习,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

实践过程中,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本着一个原则,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尽量放慢速度,有问题解决问题,没问题复习知识。

以上只是本人实践过程中,少许的见解。不周到之处,还有待改进。继续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