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即将来临

一派好光景

邀朋唤友

三五成群

一起踏青赏花

才不算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

春游踏青攻略详解(请收下这份古代踏青指南)(1)

朱西月 |摄

郊游踏春

自古就已经很流行了

从魏晋时期

文人骚客寄情于山水之间

于是也将春游的形式开始多样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古人是如何踏青的吧!

魏晋时期:流觞曲水,乘兴赋诗

魏晋后,春游为文人雅聚提供了机会,大家春游时素有“流觞曲水”的传统,弹琴的嵇康、啸歌的阮籍、喝酒的山涛、手执如意的王戎、拨阮的阮咸、恋杯的刘伶、静思的向秀,竹林七贤正是春游的代表人物。而这些伟大的先人们也正是在春游途中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

春游踏青攻略详解(请收下这份古代踏青指南)(2)

《兰亭序》王羲之

我们熟悉的《兰亭序》,正是王羲之在春游的时候写下的。所谓曲水流觞:就是众人沿溪水而坐,把酒杯盛放在水里漂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饮酒。南朝时,“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成为一种节令时俗。

“曲水流觞”这么文雅的活动,自然少不了咱们乾隆皇帝。圆明园中就有这么一座仿照古兰亭意境而建的流杯亭。乾隆皇帝不出门便可与古代圣贤们一起“曲水流觞”。

春游踏青攻略详解(请收下这份古代踏青指南)(3)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坐石临流

流杯亭又称坐石临流亭,位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坐石临流中,始建不晚于雍正初年。乾隆初年定名“坐石临流”,俗称八柱兰亭。外檐悬乾隆御书“坐石临流”黑漆金字一块玉匾,为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御书匾文。

春游踏青攻略详解(请收下这份古代踏青指南)(4)

1981年北京大学回归的流杯亭基座

今展陈于西洋楼远瀛观遗址东侧

乾隆九年御制“坐石临流”诗序曰:仄涧中泉奔汇,奇石峭列,为坻为碕,为屿为奥。激波分注,潺潺鸣濑,可以漱齿,可以泛觞。作亭据胜处,泠然山水清音。

1860年那一场大火之后,这些景观皆不可见了。唯有寄情咸畅亭中构成“流觞曲水”的九块石构件及其配套的导流槽,在辗转多地后,回归了圆明园之中。亭虽早已不在,但从九块石构件的拼装和细节处,更能推断出当时是如何将其与木质结构的亭子相拼合的。

唐朝:饕餮盛宴,骑马踏春

唐人郊游特别在意物质享受,郊游期间吃喝之风盛行。唐代郊游的吃喝之风,吃出了不少可记载入中国饮食史的“游宴”,如设宴会地点在曲江风景区内的,便有上巳节游宴、新进士游宴、关宴等。除了吃,在唐朝还盛行“打马球,赏牡丹”。

春游踏青攻略详解(请收下这份古代踏青指南)(5)

章怀太子墓打马球图

说起牡丹,就不得不提“三朝天子赏牡丹”的故事。公元1722年,康熙61年春,皇四子胤禛请父皇赏牡丹,十二岁的弘历在这里首次谒见皇祖,其聪慧过人的学识受到格外赏识。康熙皇帝决定带回宫中亲自养育,据说因为对弘历的喜爱,对雍正最终继承大统有一定影响,三位“康乾盛世”的缔造者齐聚牡丹台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赋予了这个小园独特的政治文化内涵。而这“牡丹台”便是后来的镂月开云。

春游踏青攻略详解(请收下这份古代踏青指南)(6)

陈家林|摄

如今,您若是来圆明园赏牡丹,除了三朝天子爱的镂月开云,含经堂也是一大好去处。乾隆帝曾把长春园视为“归政娱老”之所,而含经堂正是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四周山水花木环抱,是长春园内最大的园林建筑风景群。花开时节,漫步万花丛中,暗香浮动,挂满晶莹,确是动人。

宋元时期:春游出现健身运动

南宋时期的《武林旧事》记载:“城中士女艳装浓饰,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东鼓,终日不绝。”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

春游踏青攻略详解(请收下这份古代踏青指南)(7)

《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清明上河图》上就栩栩如生的展现了人们郊游的情景。那时不止赏花赏景赏春光,更有了不少健身项目,蹴鞠便是从那时开始盛行。

明清时期:体育娱乐活动更加盛行

从明代开始,体育类的娱乐活动更佳盛行,各类体育项目日益增多。春游不再是旖旎地赏花吟诗,而是健健身出出汗。那时男人们喜欢射箭、蹴鞠、打马球,女人们则荡秋千、放风筝。

当时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放风筝时,会将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在风筝升空时剪断线,代表着驱除灾病。《红楼梦》中第七十回就写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宝钗、黛玉众人集体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时候,多病多灾的林黛玉放了一个美人风筝,目的就是为了“放晦气”。

春游踏青攻略详解(请收下这份古代踏青指南)(8)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二月“杨柳荡千”

古人们那么懂生活

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

我们也不要辜负了春光

约上三五好友

带着孩子们

一起去踏青、赏花、放风筝吧!

[编辑]

王晓艳

春游踏青攻略详解(请收下这份古代踏青指南)(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