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在书中感受生命的精彩,时代的变化》

历史人物故事之空城计(经典故事空城计)(1)

蕴藉无穷之生命智慧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诸葛亮巧用空城计使司马懿退兵的故事。

诸葛亮因为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无奈之中只得退守。魏将司马懿趁机引大军十五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扑来。

当时,诸葛亮的身边没有武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手下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送粮草去了,只剩下二千多名老弱残兵在城里。众人听说司马懿带兵前来,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楼观望之后,对众人说:“大家不必惊慌,我略施小计,就可叫司马懿退兵。”

诸葛亮立刻传令,把城中所有的旗帜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谁私自外出或大声喧哗,立即斩首。

他又命人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派二十名士兵打扮成百姓的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上纶巾,带着二个小书童,拿着一张琴,到城长的望敌楼前凭栏落座,焚起香,然后就慢慢弹起琴来。

历史人物故事之空城计(经典故事空城计)(2)

诸葛亮,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竭尽心志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魏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情况,不敢轻易入城,报知司马懿,司马懿亲自前去,只见,诸葛亮端坐城楼,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城门内外,百姓低头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疑惑不已,下令撤退。

他的二儿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城中无兵,故意摆出这个样子?”

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做事谨慎,从不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定有埋伏,还是赶快撤退吧。”

兵圣孙武曾提出过“能而示之不能”的战略思想。诸葛亮所设下的“空城计”,则是“不能而示之不能”。

战场上形势多变,司马懿正是看到了城中的空虚,才误以为“虚中有实”,这正是诸葛亮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