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就像是身体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刻难以应对自身的消极情绪。

负面情绪令人不适,产生主观情绪痛苦,而回避痛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生活中引起负面情绪的事(生活中负面情绪的急救方式)(1)

我们为什么会压抑自己的情绪?

为什么有些人会压抑自己的情绪?

个体在成长环境中不允许表达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情绪抑郁。

无形的社会规则和家庭教育也可能向个人传递一种观念,即“情绪外露”是错误的、可耻的、懦弱的表现。

童年创伤经历也可能导致个体压抑情绪。孩子在童年时期的需求被忽视或否定,因为情绪暴露而受到惩罚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对自己情绪的压抑。

如果一个个体在童年时期因为情绪暴露而遭受惩罚或伤害,他很可能会通过压抑情绪来避免伤害。成年后,个体可能仍会不自觉地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将其推到一边。

生活中引起负面情绪的事(生活中负面情绪的急救方式)(2)

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倾向于压抑强烈的负面情绪,尤其是那些与痛苦或不愉快的经历有关的情绪。比如愤怒、沮丧、悲伤、恐惧和挫败感。

这些情绪通常被归类为负面情绪。个体往往会压抑自己认为“不好”或者别人可能会评判的情绪。

这可能与个人的童年教育有关:

父母可能从不表达或暴露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意无意地向孩子传递一些信息来否定孩子的情绪体验,羞辱或惩罚孩子的情绪暴露等。,如“没事的”、“不要哭”、“学会感恩”、“别想太多,一切都会过去”、“只是对你太矫情了”等。

个人从小接触到这种教育理念,会逐渐认同“拥有和表达负面情绪不是一件好事”。

此外,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从未接触过如何表达和处理负面情绪的教育,这会导致避免和抑制负面情绪的应对机制的形成。

生活中引起负面情绪的事(生活中负面情绪的急救方式)(3)

即使照顾者可能不会明确否认个体的情绪体验,但他们仍然会通过命令孩子停止哭泣来阻止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个人认为不应该有悲伤愤怒抑郁等情绪,至少不应该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

个体倾向于“正常”,表现出能被他人普遍接受的情绪,因为个体知道这些情绪不会招来非议。

情绪被压抑的负面影响

被压抑的负面情绪不代表会消失。

压抑的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症状以及严重的社会后果。

个体看不到自己的整体,不能同时认识和正视自己的积极和消极特质,导致对自己的负面认知,阻碍个体培养发现自身问题和寻求帮助的能力(Garssen,2007)。

抑郁个体倾向于以躯体化的形式呈现其心理问题,不断关注躯体症状,忽视情感问题。

生活中引起负面情绪的事(生活中负面情绪的急救方式)(4)

目前还没有证明情绪可以直接致病。“悲伤不会让人感冒,愤怒不会致癌,”然而,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抑郁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长期压抑的未解决的情绪会导致慢性压力、焦虑和抑郁的问题

负面情绪的应对方式

情绪抑郁可能是一种半意识或无意识的应对策略。所以,如果个体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压抑情绪,那么他就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负面情绪无法消除,但个体可以反思自己压抑情绪的行为是否依然存在,通过学习如何有效处理负面情绪来替代压抑的行为。

这个过程需要个体勇敢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加强对负面情绪的承受力,学会如何与负面情绪共处。

理解你看待情绪的方式

对负面情绪的认知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个体对负面情绪的态度会影响自身的感受和情绪调节方式。

生活中引起负面情绪的事(生活中负面情绪的急救方式)(5)

比如,如果个体把负面情绪看作是问题、烦恼、懦弱的表现,那么当自己或他人经历负面情绪时,就会感到不舒服,会回避或压抑这种情绪,逐渐成为习惯性的自动行为。

因此,如果个体能够感知自己的行为模式,将有助于打破习惯性回避负面情绪的循环。

情绪的心理教育

情感的意义是什么?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作用是什么?了解情绪及其机制,可以解释一些情绪谬误,正确认识情绪的重要性和价值,即情绪本身并不具有威胁性。

负面情绪是正常、健康和有益生活的组成部分。避免陷入“幸福陷阱”,即认为负面情绪是软弱或情商低的表现,试图逃避负面情绪往往会导致更多的情绪痛苦。

了解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要学会处理情绪,首先要了解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各种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不同,因人而异。

比如,对于某些个体来说,焦虑时会有胸闷的感觉;难过的时候会有心绞痛;生气的时候头皮发紧,太阳穴跳。

当个体经历某种特定的情绪时,关注他的身体变化会帮助他理解情绪和身体的关系。

生活中引起负面情绪的事(生活中负面情绪的急救方式)(6)

寻触发情绪的因素

注意身体的变化能够帮助个体察觉并识别触发情绪的因素,从而为有效处理即将到来的情绪做准备。

例如,如果个体知道在会议上发言会使其感到焦虑,他可以通过提前准备降低担忧事件发生的可能,认知矫正理性评估自己的表现以及身体肌肉放松练习来平复焦虑情绪。

学会与情绪共处

个体无法控制负面情绪,更无法将其消除。想要摆脱负面情绪就好比某人试图把球按进水里,但球总是会反弹回水面,用的力度越大,反弹的力度越大。

与其总是徒劳地和球斗争,不如任其漂浮在身体周围,负面情绪就好比浴缸漂浮的小球,如果你将其视为玩具,可与之和平共处,反之则会变成影响洗澡的麻烦事。

同理,与其耗尽力气赶走负面情绪,不如带着负面情绪继续生活,改变个体与负面情绪的关系。只要不试着压抑负面情绪,它就不会反弹,与情绪共处也就更加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