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7-33草书释读27

3.3 天体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

古代常指日、月、星。我年轻时临王羲之《十七帖》,第一句「十七日」的「日」字,总觉得有点奇怪,「日」字中间一横写成一捺,而且还伸出框架。后来又见到墨迹本《初月帖》,里面的「日」字也是这样写。曾经问了好多人,有人说王羲之不小心写长了,直到熟悉笔势后,才知道王羲之用了飞带势。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

集王羲之《圣教序》或《金刚经》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写法,请注意最下面的日字形,中间没有真书那样的两横,而是用了一点,九号位捺的缩短。这是行书作品,王羲之「書」字有各种变化,读帖时可以留心,但行书写法未必可以用到草书,草书「書」字是这样的,前面已经讲过。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3)

《十七帖》草书「日」字有四个,《初月帖》有两个,智永《真草千字文》有一个,孙过庭《书谱》也有两个。看过这三位大书法家写的「日」,可以说没有悬念,草书「日」字常取飞带势,框架中的一横当捺笔写。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4)

「日」字作为偏旁有很多常用字,如「时间」的「时」。皇象章草写法省去了右上角的「士」,其实不是「士」,看篆字就知道原本是「之」。剩下来「日」和「寸」两部分,「日」是飞带势,「寸」是戈法,皇象把「日」中间一横连通右旁「寸」的横笔,剩下的「寸」不完整,难说是什么笔势。索靖、王羲之改了一下,「日」只写外框用两点,或者两小竖,而戈法「寸」一横很长,从左边开始,保持「寸」为完整的戈法化势,后世书法家广泛采用这写法。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5)

如果「日」字在一个字的上面,如「早」,智永是这样写的,跟他写的「日」字对比一下,只是改变了笔顺。「日」外框是铁围势,本来是先左后右,改为先右后左。至于「日」字中间的捺点,跟下面的十字势一竖连写,然后加横成为反十字势,就完成了草书「早」字。

相近字:早和禺、幸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6)

智永写的「早」字,可谓是标准写法,最后一横不要带拖笔。怀素带了拖笔,就会跟「禺」字相近,草书有断有连,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不要随便省笔,宋徽宗《千字文》中的「早」,省掉了铁围势左边一竖,这样一来,跟王羲之《十七帖》「幸」字接近了。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7)

「是」,常用字,上面是「日」。常见有两种写法,一是「日」保持飞带势,下面当作「足」字写,奋笔势,但收笔向上如雁尾。第二种「日」写为阜耳倒笔势,下面还是当「足」写。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8)

「昆」,上面也是「日」,下面是「比」。看智永取势,上面只写框架,铁围势。下面「比」在22课中讲过,单独写起来,左边是玉函化势,右旁是竖笔势。现在作为「昆」下面的一个部件,省为「心」一样的连波势。怀素把下面的撇,伸进上面的「日」字中,这一来看上去好像「鬼」字了。他《小草千字文》中的「昆」字也不好,用节耳化势加连波势,极少有人这样写的。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9)

「日」字在下面,如「春」,17课简略提到过。「春」在甲骨文中写法繁多,到春秋时期逐渐定为三部分:上面是草,中间是屯,下面是日。小篆写法也是这样,经过一系列隶变,上面的「草」和中间的声符「屯」,都已看不出了。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春」字,这样写是行书,不是草书。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0)

草书「春」是跟隶书结构的,一开始上面三横一竖,分解为两个笔势,一是十字势,二是奋笔势。然后是撇捺,隶书八字形是斗鹑势,如果用人字形是交争势,也可以进一步变撇捺为一折,那就是竖笔势。下面的「日」,首先可以取飞带势,或者取玉函化势,再要简单用两点或两小竖。所以皇象取十字势、奋笔势、交争势、飞带势。张芝取十字势、奋笔势、交争势、羊角势。孙过庭取十字势、奋笔势、竖笔势、玉函化势。这些就是「春」字的草书写法,和行书、真书不一样。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1)

「晋」字,下面也是「日」,现在写法中间有两个三角形,以前讲过,隶书中三角形往往等于口,《张迁碑》「晋」就用了两个口。智永写「晋」,口字形各用一点替代,最下面的「日」以一横替代,所以是鸡头势加奋笔势。智永《千字文》关中本用了两鸡头的写法,很特别,但上下重复,未必好。孙过庭上下两个笔势分隔比较清楚,容易看懂,他还有取一鸡头、一飞带的写法,加以变化。

相近字:日和曰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2)

在现在正楷字中,「日」字和「曰」字很相近,唯一区别是「日」字瘦长,「曰」字扁平一些,不小心就会看错。在古文字中,甲骨文「曰」是「口」上加「一」,表示言从口出,后来这个「一」移到右旁,左上角留一个空位,楚简写法就是这样来的,成为后世草书的源头。楚简一共享四笔,两竖两横,竖笔不是直的,一努一裹,组合起来就是衮笔势,如智永这样写。孙过庭写起来,外框很像铁围势,但还是保留左上角的空位,不封口。然后写中间两横奋笔势,或者两点铁铃势。跟「日」字用一个飞带势相比,草书很容易区别。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3)

「曹」字下面是「曰」,上面两个「东」表示两方面,《说文》的解释是:「狱之两曹」,下面「曰」表示言词,段玉裁说「今俗所谓原告和被告」,《史记》写作「双方」。金文、小篆、秦隶的写法都一样,汉隶开始简化,省去了「东」的撇捺,进一步左右两个只写一个。草化时,上面一横保留,中间日字形用一横替代,下面的「曰」用玉函化势,连通上面的竖笔。裹束起来,二次取势:上面是奋笔势倒笔,先写下面的横,再写上面的横,然后连到玉函化势即可。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4)

「昌」字,上面是「日」,下面是「曰」。皇象上面取飞带势,下面取玉函化势。他还有一个写法,上面只写日字框架,竖横竖横,竖笔势移位,下面不变,还是玉函化势。王羲之另有一个写法,下面的「曰」用一横替代,但是写出来很像「旦」字,所以建议不采用。《远宦帖》有墨迹本,可惜「昌」字损坏了。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5)

「月」字,象形,甲骨文有简单的写法,月相是右半月,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夕」和「月」写法一样,还有个「肉」字,样子也差不多。金文在中间空白处加了一笔,但「夕」和「肉」居然也加了,所以在早期古文字中,「月」、「夕」和「肉」常常混的。一直到楚简,「月」跟「夕」才比较明确地区分开来。小篆把「月」竖起来了,我们知道真实的月相没有这样子的,写起来要用四笔,而且外框左右两脚一高一低。隶书中写法也分两种:一种是左右脚一样齐的,另一种左脚高、右脚低。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6)

「夕」一直保持着斜写,草书「月」也是斜写的,凭这一点就知道草书「月」来源很古。智永《千字文》墨迹本破损得厉害,可看关中本,张芝《秋凉平善帖》「月」字也很清楚。外框是连续两撇,向背势,因为撇是七号位,写出来「月」字就是倾斜的,然后里边两点,铁铃势,和「夕」字只差一点。王羲之《初月帖》墨迹本有两个「月」字,左边这个字外框第二笔,智永、张芝是6-7,王是6-8-7,可能是受隶书的影响,整个外框有点像钩裹势了,从字形效果上看,比张芝、智永更漂亮。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7)

「月」是一个部首,如「朔」字就在「月」部。农历每月初一的月相称之为「朔」,即没有月光。隶书写法,左边的「屰」有隶定和隶变两种情况,草书是跟下面这一种,三横一竖,孙过庭先写折,然后两横,奋笔势移位。「月」在右旁,简化为两撇一捺飞带势。有些人把左边的带笔也算上,那就多了一横,甚至单独写一个「月」也这样写,我想是不对的。只要研究一下「月」字的来源,应该没有这一横的。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8)

举例来说,「朗」字右旁也是「月」,无论是智永所书,还是怀素所书,右旁的「月」,很清楚是两撇一捺,左边来的带笔生成牵丝,这不是右旁「月」的笔画。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9)

「朝」字也是这样,仔细看看皇象、智永和怀素的写法,可以确定右旁的「月」就是两撇一捺点。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0)

「明」,常用字,又有「日」又有「月」。 左边「日」皇象先写框架,里面用龙爪势,右旁「月」还是取飞带势。今草可看智永所书,左右都取飞带势,只是飞带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在草书中是常见手法。我要特别提醒各位注意智永写右旁的「月」,是提笔之后再写两撇一点,左右两笔势分离。孙过庭少这一个提笔动作,所以牵丝很粗,似乎是一笔。所谓「提」,就是多一个摇腕的动作,孙过庭连带动作是右左,而智永是右左右左。

相近偏旁:月和邑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1)

这里其实涉及两个偏旁,「月」和「邑」。「月」字在右旁,化为一个飞带势,两撇一捺点,如刚才说的「朗」字。假如是「都」这样的字,右旁是「邑」,邑耳势,那上面是多一横的,这是邑耳化势,也可以看做歹字形的飞带势,是飞带势的一种变形。王羲之经常把这个邑耳化势,简化为一室的节耳化势。这两个偏旁,请各位注意区分。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2)

每月十五的月相称之为「望」,又称满月,有时候会差一两天,或十六日,或十七日。《玉篇》说:「望,远视也。」甲骨文有多种写法,通常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面是「土」,中间是「人」,上面是「目」,即一个大眼睛。金文在右旁加了个「月」,表示望月亮。小篆把那个大眼睛,换成了声符「亡」,下面人在土上,即「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3)

」字,31课纲讲过。草书大致照小篆,「人」用一横或一点替代,一折不变,「月」也用一横或一点替代,最后「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4)

」简化为「土」。裹束起来,如索靖所书:曲钩势移位,竖笔势。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5)

第三个天体,「星」。现在正楷写法上面是「日」,下面是声符「生」。甲骨文在「生」字旁边画很多星星。金文在「生」字上写三个「日」,这是亮晶晶的「晶」。《说文解字》中的小篆,也采用了这写法,但《说文》还有一个或体,把「晶」简化为一个「日」。注意篆书下面的「生」,曲线拉平了就是横,不像现在多一撇,隶书、真书写单字「生」才有撇,所以你看智永、孙过庭的「星」字,下面「生」都没有撇。这两位取势是飞带势、十字势和奋笔势。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

本节要点:

■天体::日。时早是昆春晋,曰曹昌。

■天体:月。朔朗朝明望。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6)

■天体:星。

复习思考:

■试写王羲之《初月帖》这个「月」字,多练习6-8-7这条线。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7)

■练习草书带笔和牵丝:

■先写孙过庭这个「明」字,左边带笔拉到右旁,走笔势3-8,手腕是右-左。

黄简讲草书基本功(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8)

■再写智永「明」字,左边带笔向3号位拉出,回到5号位收下笔心,手腕是右-左。然后手腕再次向右,走3-7,再来一次右-左。

试用草书写下面词语[扩号内不必写]: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月之从星,则以风两。[书·洪范]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实事求是。惟命是听。各行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