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1)

最近,JK罗琳女士被“流放”出哈利·波特宇宙,到底发生什么事呢?

当时,英国计划调整一项“跨性别政策”,准备简化跨性别群体的身份认证程序,其中有一条是“就算没有做变性手术的人,只要认定自己是异性,依旧可以被认定为跨性别异性”。

一位名叫Maya的人极力反对这项政策,认为这会侵犯女性的性别空间,她难以想象跨性别女性进入女厕所、浴室的场景。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2)

Maya与JK罗琳

结果,Maya的言论被认为是反跨性别,并因此丢了工作。而JK罗琳曾公开为Maya打抱不平,并支持玛雅。

此事不断发酵,JK罗琳还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对“跨性别人群”的看法:

“如果性别不真实存在,又何谈“同性之爱”?如果性别不真实存在,那么全球女性,因为性别而面临歧视的现实也被抹杀。

我认识也爱着跨性别人群,但抹除性别的概念,也抹杀了很多人讨论自己生活的能力。说真话,并不代表仇恨。”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3)

她的观点也被很多人解读为“恐跨”,随着舆论的愈演愈烈,俨然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JK罗琳曾给自己喜爱的作家斯蒂芬金留言说:“我对斯蒂芬·金的喜爱达到了新高度。”粉丝就此冲到斯蒂芬·金的的推特下,要求他与“仇恨跨性别者”划清界限。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4)

斯蒂芬·金回复:“我认为跨性别女性也是女性。”罗琳最后删除了这条推特,并且取关了斯蒂芬·金。

七月初,哈利波特的粉丝网站删除与JK罗琳相关的文章与图片,并宣称与JK罗琳划清界限;连《哈利·波特》电影20周年重聚也没有邀请罗琳……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5)

而饰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则发文表达自己愿意和跨性别人士站在一起,饰演赫敏的艾玛·沃森也说变性人不该被否定。虽然没有公然反对JK罗琳,但也旗帜鲜明地站队了。

在中立者看来,这无疑就是一场荒唐闹剧。JK罗琳不断公开地阐述自己并不是“恐跨”,但仍然不能平息这场网络暴力。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6)

JK罗琳称自己的地址被跨性别社群人士公开,还收到死亡威胁。还有一些激进粉丝称《哈利波特》不是JK罗琳写的!

JK罗琳呼吁人们停止转发照片,还在连发的多条推文表态自己不会被吓倒,会继续为“女性性别权利”发声。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7)

跨性别抗议者

抛开罗琳的观点,不管她说了什么,这与她是哈利波特的创作者并没有关系,就因“自由言论”而剥夺了属于作者的荣耀,抹去她的名字,就因为一句话当事人而受到死亡威胁。

这种施加在个人身上无形的“折磨”与“迫害”,无疑是一次乌合之众的集体恶意。

网络暴力,从来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只要你身处这个互联网时代,有时你一句随口的唾骂,一次无意识的对喷,都给当事人造成不可衡量的精神伤害。网络暴力是如何滋生的?它又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今天,路sir给大家分享一本书《评论的背后》,带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小小指尖敲敲键盘所带来的无限后果。

1. 人们向来热衷于发表评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评论也越来越流行。你可能不觉得,其实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网上发表评论。从最简单粗暴的打分如大众点评、淘宝评分等,到详细一点的产品评价,例如新手机新电脑的亲测感受等等。

一句话,每一天我们都在网上发布意见,而且现在表达观点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你仔细想想会发现,我们人其实很喜欢发表意见,人类喜欢评头论足的热情还真不是因为网络才兴起的,过去一直都有。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8)

大家都知道米其林吧?1900年,米其林轮胎的创办人出版了一本旅游指南,里面不仅有高速公路的线路图,还有沿途酒店、加油站、餐厅等等服务的推介。这是第一个使用星级评分的体系,现在我们经常听说的“米其林三星餐厅”或“三星大厨”等等,说的就是这个评分。

再来说说大家都很熟悉的书评。欧洲启蒙运动爆发后,大量书籍和文章如雨后春笋冒出来,问题来了,这么多书读什么好呢?很多人就挑花了眼。这时候,出现了一些诸如《伦敦每月评论》和《纽约时报书评》的期刊,专门帮读者挑选书籍,这就是书评的由来。

也许有人会说,米其林指南、书评专栏这些恐怕只有专业的美食家和书评人才能发表意见吧,那普通人呢?其实,对大众开放的评论平台也已经存在了几十年。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9)

比如说《查氏餐馆调查》,听名字可能没几个人知道,这么说,《查氏餐馆调查》可以称得上大众点评的鼻祖。

早在1979年,《查氏餐馆调查》就综合大众的意见给餐馆、酒店甚至音乐打分。巧的是,大众点评网的创始人张涛,当年就是受了它的启发,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本地的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信息。

2. 复杂的网络评论容易引发误解

不可否认,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表达想法的平台,不过很多情况下,这些内容都是口水、废话,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们通常是自发形成,而且跟当时的情境有关。

就拿微博来说,越是被疯狂转发的内容越容易获得评论,甚至登上“十大热门话题”,这些内容往往是八卦炒作,吃瓜群众看热闹一样跟风转发点赞,内容就这样成了头条。

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呢?因为不够吸引眼球,很难得到关注和评论。

网络评论还有一个问题,就在于评论本身的主观性。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评价标准,千差万别,这种差异让看似简单的评论系统变得非常复杂。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10)

就拿淘宝评价来说,有人觉得东西不错的给个三星就了不得了,有些人可能比较宽容,虽然产品不是百分百满意,但还是会给四星甚至是五星。那么,面对一个被评为四星的产品,如何判断它到底够不够好呢?

另外,一件产品那么多特性,就拿手机来说,外观设计、系统速度、待机时长等等这么多方面各不相同,只用一个简单的打分来评价,你说能从这个分数上看出什么名堂来呢?

最后,在不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网络评论很容易把人搞糊涂,弄不清评论者的真实意图。如果一条评论被转发,但又没有交待任何上下文,原作者的意思就很容易被误解,有些读者会因此生气也就不足为奇了。

3. 网络暴力为什么会发生?

匿名性是网络的一大特征,你永远不知道电脑的另一端是谁。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在网上发表评论,你可以用任何方式对任何人发表评价。反正不管你说什么,没人能看见你长啥样,也没人知道你是谁。

结果,在现实当中不合适的交流方式,一到网上就变得不受约束了。糟糕的是,在不用面对面的情况下,不少人就表现出了邪恶的一面。

想当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人能够匿名行动,他还会遵守道德吗?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11)

在《理想国》中,他讲述了一个裘格斯的故事:裘格斯原本是一个贫穷但诚实的牧羊人,有一天,他在山洞里发现了一枚能隐身的戒指。很快,裘格斯就被这枚戒指赋予他的力量控制。他偷偷潜入皇宫,用魔力诱惑了皇后,并杀死了国王,自己登上了王位。

这个故事说明,在不受监督的情况下,人很可能会为所欲为。

心理学家野上达也做了个实验,让100名大学生抛硬币,每个人有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是反面,就能获得奖励。然而,研究人员并没有监督学生抛硬币的过程。从统计学上计算,两次都抛到反面硬币的几率是25%,但你猜怎么着?最后有45%的学生都说自己两次抛出了反面。很明显,不少人都撒谎了!

匿名不仅让人变得贪婪,而且会助长欺凌的行为。什么是欺凌呢?奇幻作家福兹·麦兜斯认为,它是一种力量不平衡的表现,较强大的一方伤害和贬低较弱小的一方。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12)

网络的匿名性刚好给恶霸们提供了机会,许多人开始进行网上欺凌,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喷子、键盘侠,故意攻击别人的意见和名声。

比如有“美国豆瓣”之称的书评网站Goodreads,简直就是喷子的天下。不少作者都成了喷子们攻击的对象,有什么具体原因吗?没有,就是为了好玩儿。有时候,喷子们还会成群结队地出击,一天之内连发好几条差评,作者的名声就这样被搞臭了。本来就是入行没多久的作者,一出书就被黑成这样。

不说美国,我们的豆瓣上是不是也有一些让人无语的黑子呢?这些人才不管你的书或者电影好不好,上来就是一通黑,不管三七二十一全打一星,他没有理由,就图个爽。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13)

网上的喷子专门发一些煽动性的言论挑起骂战,同时吸引眼球,没见过的可以去贴吧、网游、微博里围观。

可不要以为喷子们发的都是恶毒的话,语言学家苏珊·赫凌就指出,喷子发的信息看上去可能很正常,但却能挑动人们的神经,引发一场毫无意义的争论。

4.网络暴力的危害

有时候,随便在网上发一句有欠考虑的话,也有可能会被网友的口水淹死。那么,到底是什么心理推动了这样的网上公开羞辱呢?

《乌合之众》作者勒庞在书里说,人在单独行动和扎堆跟风的时候,表现会非常不同。即使是最文明理性的人,在一群人当中也会变得冲动又不讲理。比如,在大型集会上,几个情绪激动的人就能让整群人躁动起来,当这种躁动达到高潮的时候,就可能会引发一场暴乱。

这种“群体狂热”就像传染病一样,参与的人们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受到了群体效应的控制。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14)

然而,英国社会心理学家史蒂夫·赖歇尔却不同意勒庞的观点,在他看来,即使在一个群体里,人们也不会不加思考地盲目跟风。

的确,群体行为是有一定的指导规律,否则,人们也不会自发地进行集体活动了。就像看到一群人跟着节奏跳舞,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你也会蠢蠢欲动,最终跟着跳起来。

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群体活动都像集体舞一样。有时候,人们加入某种群体活动,是出自于自己的道德选择。比如说,那些参加反对恐同症的游行的人,往往都认为不应该排斥同性恋者,而不是盲目随大流。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15)

网络暴力带来的伤害真的很大,受害者会觉得受到了人身攻击和奇耻大辱,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症或是创伤后精神障碍。另外,他们的生活也会天翻地覆,通常会因此丢掉工作。

被公开羞辱的人们还要忍受孤独,因为羞愧躲在自己的角落里。就连约会也成了非常困难的事,因为约会对象可能会在网上搜索他们的信息,挖出他们的黑历史。

不过,公开羞辱伤害的不仅仅是个人,还会产生连带效果。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想到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就已经够胆战心惊的了。

为什么jk罗琳被哈利波特除名(作者已死被哈利波特宇宙)(16)

《搜索》

因此,我们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名声,因为许多人的生计就建立在这些好名声上。对政客、公关人员和记者来说,个人名声就尤其重要。更恐怖的是,有时候,一条无关紧要的推文,或是一场风流韵事,都能引起公愤。你所有的过去很可能都会被八卦得体无完肤,名声在顷刻间毁于一旦。

所以,不要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就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因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需要我们共同遵守秩序,守住道德底线。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