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中,杂志社这类出版组织,虽然经常会拒稿,但他们的核心目标,总是在尽力筛选上稿那些适合自己刊物的稿件。
但是有这样一家杂志社,目标却是“拒收所有来稿”,他们的出版刊物名也非常直抒胸臆,就叫《Journal of Universal Rejection》(中文名《拒稿期刊》),是的,他们成立刊物的宗旨就是为了拒稿。
这家出版单位还有精心设计的徽章,徽章上刻着拉丁文意为“被拒是肯定的,时间是不知道的”(仿拉丁谚语mors certa, hora incerta)。
他们还大言不惭,列出了以下优点鼓励大家来稿:投稿后不需要经历痛苦等待;投稿人拥有绝对版权,无须担心一稿多投;投稿人还可以炫耀自己给最牛的刊物投过稿……
《拒稿期刊》预计一年出版四期,订阅费$9999.99,至于是电子版还是印刷版,连编辑都不知道,因为“还没有一个人订过”。
《拒稿期刊》的主页还煞有介事列出了编委会成员,以及过刊目录,不过明显,列表都是一片空白。
有编辑听说后,还很羡慕在这家媒体工作的人,因为他们不用焦虑点击率、发稿量、KPI、发行、广告、影响力、商业模式……
拒稿如影随形,保证稿件石沉大海。还有一些情况下,拒稿的过程比较漫长,您的邮件淹没在主编收件箱的一大堆稿件当中。但是不管是快是慢,拒稿总会到来,如同死亡绝不失约。
问题来了,到底这家期刊总共拒绝过多少投稿呢?可能他们自己也数不清。
二、文豪也曾被拒稿
《哈利·波特》作者J.K. Rowling曾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退稿信,退的是她当年以Robert Galbraith为笔名写的犯罪小说The Cuckoo's Calling。
J.K. Rowling解释常有粉丝问她怎样才能成功,她干脆分享自己的退稿信,激励大家,"For inspiration, not revenge, so I've removed signatures."
其实,当年的《哈利·波特》出版也是一波三折。
J.K. Rowling曾给12家出版社发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稿件,却大多数被退回。退稿信里告诉Rowling她的书没有商业价值,甚至还有编辑劝她去上写作培训班,提升一下写作水平。
不死心的J.K. Rowling把第一封被拒信钉在了厨房的墙上,她坚信终有伯乐会慧眼识金,看重她这匹千里马,而这些退稿信的作用仅仅能够证明“自己和最喜爱的那几个作家终于有了共同点”。
Rowling目前仍旧保留这些信件,她说看着这些会让自己更加勇敢,因为“没什么可输的”。
有相同退稿经历的还有恐怖小说作家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被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曾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和爱伦坡大师终身成就奖,他所写的小说已经累计售出3.5亿册,每写一本都能轻松进入当年畅销书榜单。
但是写作早期的斯蒂芬·金并没有这么光鲜。他写作的第三部恐怖小说—也是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魔女嘉莉》,足足被退稿了30次,直到1974年,才由Doubleday公司决定出版。
这本诞生艰难的作品最终迎来了超额回报,《魔女嘉莉》自出版之后一炮而红,斯蒂芬·金凭借这本书摆脱了经济困境,也正式转职成为了一名全职作家。
和J.K. Rowling一样,斯蒂芬·金为了激励自己,把当年的退稿信全部留了下来,收藏于卧室内。或许在被惊叹年年高产的背后,斯蒂芬·金正是看着这些退稿信涌出了源源不绝的写作灵感也未可知。
三、如果被拒绝是常态,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坚持
到底是这些拒稿的编辑不识货,还是拒稿背后另有隐情?我们不得而知。必须承认的是,每一位编辑都有着自己对作品的判断和定义。
J.K. Rowling的《哈利·波特》被多家出版社拒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儿童文学市场寡淡,一位初出茅庐的作家打造的奇幻魔法世界,在理性的出版商来说,怎么看都没有畅销的可能性。
可是现实却给这些无情拒绝的出版社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被翻译成73种语言,所有版本的总销售量超过4.5亿本(截至2015年),名列世界上最畅销小说系列,由它改变的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也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总票房收入达78亿美元。
如今的出版业,对于出版一本书所看重的指标比之前的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出版行情、市场需求、营销、自我审查……不少人感叹,如果用现在的眼光重新审核过去那些经典名著,相信很多经典都无法与读者见面。
莎士比亚、梅尔维尔、斯坦贝克、但丁,如果这些大文豪还活着,会收到出版社编辑什么样的退稿信呢?会不会收到一些看似很有道理的修改意见,或者像J.K. Rowling一样,干脆被建议去上写作培训班?
真的有人进行了一次大胆模拟。
在《亲爱的作者,您有一封退稿信》中,里卡尔多 • 博齐将古代文豪、古典名著放到当今的出版和阅读语境下进行对比和反思,让46位大作家隔着时空收到一封来自后世的退稿信,每篇拒稿篇幅不长,在陈述理由的同时,也让读者重新回味了多部名著经典情节,就着当今的出版要求,产生了有趣的化学反应。
里卡尔多 • 博齐,意大利《晚邮报》记者,作家,著有《属于你的世界》《海上》《森林》等作品。其中,《森林》被选为《纽约时报》和纽约公共图书馆2018年最佳儿童绘本,入围2018年法国女巫奖短名单。
为显反讽,《亲爱的作者,您有一封退稿信》还为每篇煞有介事的退稿信配了一幅作家肖像插画,由意大利漫画家贾恩卡洛 • 阿斯卡里和插画家皮娅 • 瓦伦蒂尼斯倾情绘制,图文并茂,传神且极具个性,非常值得一读。
“莎士比亚先生,我长话短说,to be.这就不是个问题”——《哈姆雷特》经典名句会被吐槽
“非得是他母亲吗?岳母就不行吗?”——《俄狄浦斯王》的人物关系直接被要求硬改
更不用说,里卡尔多 • 博齐在《亲爱的作者,您有一封退稿信》中,还假借编辑的口吻,劝陀思妥耶夫斯基把《罪与罚》写成推理小说,劝梅尔维尔把《白鲸》的书名改成《白鲸惊魂》,劝卡夫卡把笔下的萨姆沙从变成昆虫改成变成蛹,“这样结尾就能飞出美丽的蝴蝶,皆大欢喜,色彩斑斓,更适合迪士尼改编成动画”……
幽默的遣词造句,正应了封面的主题,“令莎士比亚目瞪口呆,普鲁斯特无地自容,托尔斯泰恼羞成怒。”
虽然《亲爱的作者,您有一封退稿信》中的退稿信是假的,但退稿对作家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
英国诗人T. S. Eliot在做编辑时,曾经拒绝过George Orwell的《动物庄园》,给出的理由是"nconvincing";Joseph Heller的黑色幽默经典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也曾经被拒,原因是"ot funny on any intellectual level"(在任何智力水平上都不好笑)。
如果不是作者的一再坚持,或许文学界就会损失一大批优秀精神食粮。他们的退稿经历也证明,世间总有伯乐,也会有气场不合的“专业人士”。世界之大,我们终会遇到知音,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坚持等到那个赏识你的转机。
如果被拒绝是常态,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坚持不放弃;如果不顺利是预期,那么我们能做的对抗就是继续努力,直到创造众人眼中的奇迹。
就像丘吉尔说的那样,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
五月天主唱、作词人阿信曾坦言“我写了一百句歌词,到最后成品里其实只有一句话能用”。
下一次面对困境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自我打气:连著名文豪们都曾(多次)受到挫败,我们不过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多坚持一阵,保持初心,下一个被命运选中的宠儿或许就是你。
而这,应该也就是《亲爱的作者,您有一封退稿信》想传达给我们的,关于应对人生诸多挫折中,微小但足够有用的一个小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