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在骨科,在其他科室也遇到不少这样的患者,体检和影像报告都显示病情不严重,还不到做手术的程度,但患者自诉疼痛难忍,身体感受和检查结果对不上,这里不排除漏诊的可能,但对于相当一部分这样的患者,疼痛可能是真实的,但或许并不是现实的。

2019年《物理治疗与实践》杂志公布了一项调查,研究人员选取30名骨关节炎患者,对照30名没有骨关节炎的人,测试他们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这些测试包括用手指,棉花棒,针,钢丝刺激皮肤,让身体接触20到40摄氏度的物体等。

结果发现关节炎患者的疼痛阈值明显偏高,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外界刺激下,没有关节炎的人甚至感觉不到疼痛,但是关节炎患者却觉得很疼。

为什么?

四肢的疼痛通过脊髓传给大脑,它们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举个例子,当不慎崴了脚,疼痛信号是这样传递到大脑的。

膝盖疼但具体说不出哪里疼(但和检查结果对不上)(1)

正常情况下,这个系统不会出错。但在陷入恐慌的情绪时,就不一定了。把膝盖比喻成一艘船,你站在船上,不久之前船撞到了礁石,正在下沉,这时候膝盖向大脑发送求救信号,接下来炎症产生了,膝盖肿起来,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增加膝盖的稳定性,让船不要沉没。

灾难性的想法持续下去,如果不能自我调节,烦躁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接踵而来,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目前还没有令其逆转的方法,患者就像在一艘逐渐下沉的船上一样,心里着急又无能为力,眼看着关节僵硬、肿胀和延绵不绝的慢性疼痛,抑郁情绪随之产生。

膝盖疼但具体说不出哪里疼(但和检查结果对不上)(2)

抑郁情绪本身就会导致疼痛,患有抑郁症的人往往具有高于正常水平的细胞因子——促进炎症的免疫系统蛋白。另外抑郁症和慢性疼痛会共享一些相同的大脑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它们充当神经之间的传播信使。并且,抑郁症和慢性疼痛在大脑和脊髓中也有一些相同的神经通路。

关节慢性疼痛导致抑郁,抑郁又加重疼痛,两者不仅相互作用,在神经通路上还有重叠,降低疼痛的阈值。据统计,大约有25-50%的关节炎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情绪或者抑郁症。不少人在患上关节炎后,变得比以前更容易“受伤”,一些曾经无关痛痒的磕碰,也会变得疼痛难忍。

如果有以下情况,就可能存在重叠的可能:情绪改变,易怒,慢性焦虑,自信心下降,慢性疲劳,睡眠障碍,害怕受伤,缺乏兴趣,工作压力,家庭问题,没有原因的体重变化。2005-2006年日本科学家进行了一项调查,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他们发现晚上睡觉时穿袜子时上下车时、进行这几种活动时,膝盖疼痛加剧的人更可能有抑郁症。

膝盖疼但具体说不出哪里疼(但和检查结果对不上)(3)

于是有研究指出,治疗骨关节炎的5个关注点:

  1. 放射学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患者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
  2. 患者应对疼痛的能力。
  3. 患者对治疗反应的期望。
  4. 患者的年龄。
  5. 患者的受教育程度。

可以看出不仅要从病理方面入手,还要关注心理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不再专注关节炎本身,而是将神经系统的痛觉过敏,异常性疼痛,以及抑郁因素考虑在内,简单地说,神经不仅是传递疼痛信号的信使,自己也可能会出问题。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解释患者的身体感受和检查结果的差异。目前以下3点已经达成基本共识:

如果您的膝盖疼得比医生认为的要严重,不妨先换几家医院和医生,先排除漏诊的可能。如果医生们的意见都一致,那恐怕就不能只关注关节炎了,有经验的医生不仅看身体状况,也会关注患者的情绪,慢性疼痛的原因可能与神经系统有关,需要进行结合治疗。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Is Knee Pain Linked To Depression?》,HealthinAging, 2018.

《My doctor says my knee should not hurt me as much as it does》,CaringMedic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