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1)

浪游汶上,与杜甫结识

开元二十六年(738),高适外出求仕七年,仍然没有任何希望,带着沮丧的情绪回到了宋城。第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被贬为括州(今浙江省丽水水)刺史,遣人招纳高适的族侄高式颜前去括州任职。高适对族侄被招甚感艳羡,却又不便显得太过掉价,于是写诗送别族侄时,装出一份家长模样,谆谆教诲,劝勉他努力治事以光耀门楣。

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2)

高适雕像

他劝族侄好好治事,自己却不好好治事,放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不管,到处浪游。他从宋城出发,首先到了汶上。汶上县城东边有座昭空寺,大殿依崖而建,每逢雨天,山水四漫,飞瀑直下,直落寺前天井。如遇晴天,则蓝天白云,石势惊天。整个寺院占地约25亩,建筑协调、错落有致。高适慕名而来,恰好杜甫也到此一游。杜甫上前搭讪,原来是都是"河南老乡",于是携手共游昭空寺,游毕又把酒言欢,甚是投缘,遂成朋友。

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3)

山东汶上宝相寺(唐昭空寺)佛塔

漫游梁宋,到单父县打猎

天宝三载(744)春天,杜甫与李白在洛阳相约秋天同游梁宋。杜甫说,前几年到汶上玩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伙计,就住在宋城,我们叫他一起吧?李白说,中!于是,高适加入了李白和杜甫的团队,从洛阳出发,沿着黄河抵达汴州,又从汴州南下宋城。

高适作为东道主,带领李白和杜甫游览梁园。梁园乃西汉梁孝王所建,规模宏大,设施豪华,邹阳、羊胜、枚乘、司马相如等名士云集梁园,梁园一度成为"文化中心"。如今的梁园已不复当年之盛,多数古迹荡然无存。但三人的情致仍然很高,他们有酒为伴,有诗助兴。一杯一杯又一杯,一首一首又一首,留下了不少诗篇。

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4)

河南商丘梁园

单父县尉贾至是李白的"铁粉",盛邀他们前去单父打猎。在贾至的引领下,大家奔向单父县北的大泽湿地,挽弓抽箭,扬鞭跃马,奔驰呼啸起来。据说,骑术最好的是高适,但喊得最响的是李白。随后,三人分道扬镳。杜甫北渡黄河,赴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李白去齐州(今济南市)紫极宫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箓,成为正式的道教徒;而高适则一边求学,一边疏通关系,纠缠于达官显贵之间,积累从政经验。

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5)

古人游猎图

结识董大,困苦生活中同病相怜

高适在漫游长安期间,结识了音乐家董庭兰。董庭兰(约695-765),陇西(今甘肃省)人,在家里排行第一,故称董大。董庭兰擅长演奏七弦琴,技艺出神入化,相传《大胡笳》《小胡笳》就是他的作品。但当时流行的是西域音乐,会弹七弦琴的人少,欣赏七弦琴的就更少了。董庭兰的琴艺没有市场,生活相当艰苦。有一次董庭兰请高适到酒楼消费,饭吃得香甜,酒喝得畅快,临走时排出几枚开元通宝,店小二的手却一直伸着,不向后缩。董庭兰手在衣服里摸索半天,再也找不出一文铜钱。好在高适身上还有几文,两人合起来,才凑够这顿酒钱。

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6)

对饮图

生活的重担迫使董庭兰转行流行音乐。当时有种以软芦为簧、以竹为管的竖笛,叫筚篥(bì lì),由西域乐人传入中原,就成为唐代宫廷十部乐中的主要乐器。董庭兰天资超绝,很快就掌握了筚篥的基本技法,到市井村邑为百姓演出,也到楼馆茶座为名流学士吹奏。由于他肯于钻研,还经常与西域乐师交流心得,技艺不断精进,不久就成为最负盛名的筚篥演奏家。

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7)

董庭兰形象

老友相会,临别写诗相赠

天宝六年(747)冬天,董庭兰到宋城演出。演出结束后,高适带董庭兰游览了宋城一些古迹,最后一天的早晨,来到客栈,为董庭兰送行。两人在酒肆里相对而坐,桌上只有几盘简单的菜、家常的酒水。

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8)

北风吹雁雪纷纷

天阴沉沉的,北风卷着漫漫黄沙,遮天蔽日。不一会儿,阴云聚集,北风裹挟着鹅毛般的大雪,簌簌飘落下来。纷纷扬扬的雪花中,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疾速从空中掠过,向南飞去。

董庭兰望着远去的大雁,它们都有明确的目标,向南飞,一直向南飞,最后那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就是它们的落脚点。而自己呢?今天告别了宋城,却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高适看着郁郁寡欢、愁容满面的董庭兰,向店家讨来了文房四宝,写下《别董大》诗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在这首诗里说,虽然天气晦暗寒冷,境遇困顿艰苦,但是咱们大可不必因此沮丧。董大啊,放宽心,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高适还说,你记得十几年前,付不起酒钱的窘迫吗?我们的境遇不是在好转吗?

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9)

高适《别董大》诗意

高适的话说得响亮有力,于慰藉中对未来充满着信心,董庭兰似乎感到身上增加了些许力量。时间不早,离别在即,他将高适的诗稿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夹进琴书,背上乐器和行囊,跨步迈出客栈。

宋城再别,走上不同道路

高适没想到,这首诗经董庭兰传唱,竟然在社会上流行起来,高适的诗随之大热。史书记载,"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高适的名气大了,"天下谁人不识君",天下人不一定认识董庭兰,却都认识他高适了。

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10)

高适远望

名气有时可以当饭吃,睢阳太守张九皋发现,他眼皮子底下呆了多年的这个农夫,居然是一颗沧海遗珠。天宝八年(749),张太守推荐45岁的高适参加了大唐帝国的特科考试。这次考试,由于有人举荐,高适中"有道科",不久之后被朝廷委任为封丘(今河南省封丘市)县尉。从此,高适仕途低开高走,一步步由地方而中央,由中央大员而为地方诸侯。

董庭兰也时来运转。在他众多的"粉丝"当中,有一个重量级人物,是当朝宰相房琯。天宝末年(756),房琯邀请董庭兰到其门下当清客,闲暇时间,为他弹琴娱乐。

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11)

听董庭兰弹琴图

然而,董庭兰一朝得志,忘乎所以,让房琯的政敌抓住了把柄。至德二载(757),他们弹劾董庭兰,说他打着房琯的旗号,弄权谋利。唐肃宗本来就想把房琯从相位上撸下来,房琯入朝去跟他解释,他根本不听,直接斥退房琯。五月,唐肃宗任命张镐为宰相,将房琯贬为太子少师。此后,房琯破罐子破摔,常称病不去上朝,却在家中大宴宾客。上元元年(760),唐肃宗将房琯贬出京师,改任晋州刺史。董庭兰也随之离开了长安,重新开始了他卖艺游走的生涯。

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莫愁前路无知己)(12)

董庭兰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