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以前

慈溪历史悠久。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远在公元前约5000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春秋时属越,并吴后置句章城,为句章地。战国时楚灭越,又属楚。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置句章县,属会稽郡,县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东5里),历两汉、三国不变。东汉并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句章城为所残破,遂迁治小溪(今鄞县鄞江桥)。隋开皇九年(589),省余姚、鄞、3县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七年,废姚州仍为余姚县。八年,废鄞州,复县,属越州。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县至唐武德四年废,凡842年,慈溪地域归其属。此后百余年,先后属鄞州和县。现境姚北部分,自秦汉至唐初,先后属余姚县、姚州、余姚县。唐开元至解放初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经唐初百余年之休养生息,

慈溪市是在哪里(慈溪市的历史)(1)

清末慈溪县图浙东州县户口日 繁,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浣奏请分为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 4县,并分越州别立明州以辖之,明、越均隶江南东道。此为慈 溪设县之始。县治设今宁波市之慈城镇。县名据《延明志》载: “汉句章董黯,母尝婴疾,喜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旁, 以便日汲。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天宝元年 (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慈溪县历为所 属。同年,江南东道下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慈溪县隶浙江东道 。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明州刺史黄晟卒,钱有其地,置节度 使,设明州望海军,慈溪属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

北宋建隆元年(960),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太平兴国三 年(978),吴越归宋

慈溪市是在哪里(慈溪市的历史)(2)

民国三十六年慈溪县图,国除。太宗平诸国后,因唐之旧置13道,慈溪 县隶属江南东道明州奉国军。淳化五年(994)罢道。至道三年(997)年 天下为15路。天圣八年(1030)增为18路。元丰中(1078~1085)又析为 23路。慈溪县历属明州,隶两浙东路。南宋绍兴二年(1132),复分两 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慈溪属明州,隶两浙东路。绍熙五年(1 194),宁宗即位。明年,改元庆元,以明州为宁宗潜邸,遂以年号为 名,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县属之,仍隶两浙东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于庆元府置宣慰司。十四年改庆元路 总管府。大德六年(1302),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自婺州(今金华)移 庆元,慈溪县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 。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 隶浙江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十四年,避“明”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 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溪,仍属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慈溪市是在哪里(慈溪市的历史)(3)

1950年慈溪县图

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省县之间设4道。慈戡县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 部攻占宁波,曾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

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谿直属浙江省军政府。3年,于清宁绍台道范围置会稽道,道尹行政公署驻鄞县,慈犊县隶属浙江省会稽道。16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废道制,慈谿直属浙江省政府。21年 ,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善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鄞县 。24年后,又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24~35年,专员公署驻鄞县)、第 三行政督察区(36~37年,专员公署驻余姚)、第二行政督察区(37年4 月以后,专员公署驻余姚)。

1949年5月24日,慈善县治孝中镇(今宁波慈城镇)解放。6月5日 ,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谿属宁波专员公署。1954年以后

1954年为建设商品棉基地,

慈溪市是在哪里(慈溪市的历史)(4)

慈溪市地图对县境作了调整。将以植棉为主的镇海、慈谿、余姚3县之北部划为慈谿县,并移治于浒山镇。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复慈戡为慈溪。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并入宁波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慈溪县属宁波市。

1979年9月,为完善水利条件,县境再度调整,以泗门区划归余姚县,余姚县以龙南区(今横河区)划入慈溪县,形成现有境域。

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慈溪县建制,改设慈溪市(县级),仍属宁波市,区、乡(镇)行政区划不变[1]。建制沿革表

朝代、纪年建置名称隶属关系附记东周春秋(前770-前476)越国地《国语.越语》:“句践之地,南至句无,北至御儿,东至鄞,西至姑蔑”。按鄞今奉化、鄞县一带,故慈溪春秋时属越。战国(前475-前222)句章先越后楚阚十三州志》:“句践之地,南至句余,其后并吴,因大城句余,章伯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南越灭吴在公元前473年,楚灭越在公元前334年。秦(前221-前206)句章县会稽郡《宝庆四明志.郡志一》:“秦灭楚,降越郡置会稽郡,句章、鄞、建县”。西汉(包括新莽,前206-公元25)句章县扬州会稽郡据《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县二十六。句章其一。东汉(25-220)句章县阳嘉间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扬州会稽郡《后汉书.郡国志》:“会稽为扬州剌史部。”《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句章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作阳朔元年(前24)。王国维《汉会稽东部都尉治所考》:“阳朔元年乃阳嘉元年(132)之误”。此据王说。三国.吴(222-280)句章县扬州会稽郡洪亮吉《三国疆域志》:“句章隶会稽如故。”晋(265-420)句章县扬州会稽郡据《晋书》刘牢之、孙恩等传,晋隆安四年(400),孙恩由海道入浃口,句章为所残破,因迁治于小溪(今鄞县鄞江桥)。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句章县扬州会稽郡宋、梁、陈3朝曾置东扬州,会稽郡或隶扬州,或隶东扬州。隋(581-618)句章县会稽郡曾改吴州又改越州《隋书.地理志》:“平陈,并余姚、鄞、句”。会稽郡注:“梁置东扬州,陈初省,寻复。平陈改曰吴州,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置越州”。“《宝庆四明志》:大业三年(607)复隶会稽郡”。唐(618-907)(七世纪上半叶曾入建置内)越州《新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621)析句章置鄞州、姚州”。“武德八年废鄞州置,隶越州。”(其时句章在封内)唐(618-907)慈溪县越州江南东道越州明州余姚郡《新唐书.地理志》:开元二十六年(738)置15采访使,明州隶江南东道采访使。《旧唐书.地理志》:“开元二十六年于越州县置明州。天宝元年(742)改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元和郡县志》:“开元二十六年,采访使齐浣奏置慈溪县”。五代.吴越(907-978)慈溪县明州望海军《十国春秋》:“吴越明州领慈溪”。《吴越备史》:“明州,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刺黄晟卒,武肃巡之,遂有其地”。《舆地广记》:“梁开平三年,升明州为望海军,时盖吴越之天宝二年也。”北宋(960-1126)慈溪县两浙路明州奉国军《宝庆四明志》:“太祖建隆元年(960)改望海军为奉国军,授钱亿节度使,持节明州”。《宋史.职官二》:“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天下为十道。”今浙江地属两浙道。“淳化五年罢道”。《宋史地理志》:“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三。”两浙为一路,“熙宁七年(1074)分为两路,寻合为一,九年复分,十年复合”。南宋(1127-1279)慈溪县两浙东路庆元府《宋史.地理志》:“南渡后,以绍兴、庆元、瑞安三府,婺、台、衢、处四州为两浙东路。”《宋史.宁宗纪》:“绍熙五年(1194),宁宗即位,明年改元庆元,升明州为庆元府”。元(1271-1368)慈溪县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浙江东道宣慰使司庆元路《元史.世祖纪》:至元十三年(1276),宋王降,以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立浙东西宣慰使司于临安。六月壬申,罢两浙大都督府。立行尚书省于鄂州、临安。至元二十一年徙江淮行省治于杭州,改称江浙行省。《元史.地理志》:“宋庆元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置宣慰使司,十四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领县四:鄞、象山、慈溪、定海(今镇海)”。明(1368-1644)慈谿县浙江布政使司宁波府(朱元璋改元前为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明州府)《明史.地理志》:“太祖戊戌年(1358)十二月置中书分省,丙午年(1366)十二月罢分省,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大明一统志.宁波府》:“本朝吴元年(1367)改庆元路为明州府”。《明史.太祖纪》:“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明史.地理志》:“洪武十四年改明州为宁波府,领县五:鄞、慈溪、奉化、定海(今镇海)、象山”。《嘉靖宁波府志》:“鄞单仲友奏,明州同国号,乞改名。上以郡有定海,海定则波宁,因改为宁波府”。《天启慈禧县志》:“令有失印者,请于朝,诏更铸。恐失印复出,致滋奸利,故更印文从谷,而名‘慈谿。按《明史.地理志》印文改溪为谿 是在永乐十六年(1418)。清(1644-1911)慈浙江布政使司、浙江省宁绍台道宁波府《雍正浙江通志》:“浙江布政使司领府十一”。《大清会典》:“顺治初,定宁波府领鄞、慈谿、奉化、象山、定海(今镇海)等县五”。中华民国(1912-1949)慈禧县会稽道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续纂浙江通志》民国元年(1912)废府,三年置道,属会稽道。十六年废道,直属浙江省政府。二十一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后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5-1946)、第三行政察区(1947-1948)、第二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慈溪县慈溪市(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后,恢复为溪)宁波专区宁波地区宁波市1954年将原镇海、慈溪、余姚3县之北部划为慈溪县,县治由慈城镇移驻浒山镇。属宁波专区。1970年,宁波专区改宁波地区,属宁波地区。1979年,为水利完整,又以泗门区与余姚县之横河区对调,横河区划入慈溪县,泗门区划入余姚县。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属宁波市。1988年10月13日撤县建市,改为慈溪市。

展开行政区划

慈溪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4′、北纬30°10′。总面积1361平方千米。

慈溪市辖5个街道、14个镇,即:浒山街道、古塘街道、白沙路街道、宗汉街道、坎墩街道、龙山镇、掌起镇、观海卫镇、附海镇、桥头镇、匡堰镇、逍林镇、新浦镇、胜山镇、横河镇、崇寿镇、庵东镇、长河镇、周巷镇。共有59个社区、27个居委会、296个村委会(2016年3月)。市人民政府驻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655号。

村、社区详表

行政区划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浒山街道

25

三碰桥、上叶、水南、东门、东山、东海、古塘、孙塘、光辉、阳明、寺山路、金山、金南、金东、鸣山、眉山、 剑山、施山、南孙塘、浒西、湾底、楼家、新江路、虞波、虞家路

1

天香桥

白沙路街道

3

白河、白果树、群丰

1

白沙

18

二房、八字桥、三洞桥、上周塘、长春、白沙路、西华头、后油车、宏坚、武陵桥、河角、轻纺、高河塘、隆兴、赖王、新横江、墙里、潘余

古塘街道

12

上傅家、开发、西洋寺、团圈、园丁、 青少年宫路、旦苑、担山跟、城北、舒苑、金桥、界牌

3

太阳、石桥头、新潮塘

宗汉街道

2

曙光、桃园江

1

马家路

18

二塘新、马家路、史家、江东、百兴、百两、庙山、金堂、怡园、周塘东、周塘西、高王、联兴、新华、新界、新塘、漾山、潮塘

坎墩街道

1

清水湾

1

坎墩街

11

二灶市、三群、三四灶、五塘新、四塘南、孙方、坎东、坎中、坎西、沈五、直塘

龙山镇

/

/

3

龙山、三北、新街

28

山下、凤浦岙、东门外、龙头场、龙山所、西门外、伏龙山、邱王、金岙、双马、田央、东渡、达蓬、施公山、徐福、海甸戎、筋竹、新联、小施山、太平闸、王家路、杨高、方家河头、黄杨岙、淞浦、新西、新东、 潘岙

掌起镇

1

掌起

15

长溪、五姓点、巴里、东埠头、古窑浦、厉家、 叶家、 戎家、任佳溪、陈家、周家段、洪魏、柴家、裘家、鹤凤

观海卫镇

2

城南、城隍庙

8

上横街、卫东、卫西、 卫南、卫北、泽山、 沈师桥、鸣鹤

40

上横街、山海、卫东、卫西、卫北、卫南、王叶、五里、天妃宫、方家、东山头、东营、施叶、蒋家桥、锦堂、新泽、福山、三塘头、大岐山、小团浦、五洞闸、 东桥头、师东、沈师桥、洞桥、昭十三房、淹浦、塘下、双湖、白洋、杜岙、杜家桥、昌平、昌兴、昌明、 宓家桥、南港、鸣兴、湖东、湖滨

附海镇

1

附海

7

四界、东海、东港、花木、花塘、南圆、海晏庙

桥头镇

1

小桥头

8

小桥头、上林湖、五丰、五姓、毛三斗、丰潭、 烟墩、 潭河沿

匡堰镇

1

匡堰

9

王家埭、石人山、龙舌、岗墩、宋家漕、倡隆、高家、 乾炳、樟树

逍林镇

1

逍林街

10

水云浦、宏跃、林西、逍路沿、桥一、振兴、破山、联明、新园、福合院

胜山镇

1

胜山

11

一灶、二灶、三灶、大湾、上蔡、四灶、胜东、胜西、 胜南、胜山头、镇前

横河镇

1

梅川

23

子陵、大山、上剑山、马堰、东上河、乌山、乌玉桥、 石堰、龙南、龙泉、东阮、伍梅、孙家境、宜青桥、相士地、洋山岗、埋马、秦堰、梅园、梅湖、彭南、彭桥、童岙

长河镇

1

长河街

11

大云、大牌头、云海、长丰、宁丰、沧田、沧北、沧南、贤江、高兴、垫桥

崇寿镇

1

崇寿

8

六塘、四灶浦、相公殿、海运、崇胜、傅家路、傅福、 健民

新浦镇

1

新浦街

17

上舍、下洋浦、五塘南、六甲、六塘南、双庆浦、水湘、西街、老浦、余家路、洋龙、荣誉、高桥、浦沿、 腰塘、新闸、黎明

周巷镇

6

东河、平王、花墙门、周西、海莫、蔡家

1

天元

36

二塘、下吴家路、万安庄、万寿寺、大古塘、云城、双乐、城中、湖塘新、路桥、新潮、新缪路、镇东新、小安、三江口、天灯舍、长胜市、双潭、劳家埭、周邵、 建五、海江、登州街、十甲、天元、天潭、元甲、双东、兴柴、界塘、省塘头、潭南、潭东、潭北、潭河

庵东镇

7

双浦、越溪湖、越林湖、观塘、世纪城、望海潮、水鹭湾

3

宏兴、振东、元祥

23

马中、元祥、江南、兴陆、华兴、宏兴、虹桥、海星、 桥南、珠江、振东、富民、新东、新建、 新舟、三洋、 海南、富北、下一灶、马潭路、浦东、路湾、西三

展开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介于北纬30°02'~30°24'和东经121°02'~121° 42'之间,为沪、杭、甬三角地区结合部。市境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 (不含海域,未计入1954年后新成陆土地),海岸线北凸成弧形,长 66公里(1986年图版量标为77.56公里),2015年末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36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

慈溪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朝杭州湾展开。 南部丘陵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走向,绵延40余公里 ,约占全境面积的十分之二。东端低丘,海拔100米左右;中部300~ 400之间;至石堰乡,地层下陷为东横河;御河西端,高100~200米 。主要山峰有大蓬山、五磊山、大霖山、老鸦山、东瑾U山,最高峰 老鸦山塌脑岗海拔446米。地层成因单一,属侵蚀剥蚀地貌。平原为 宁绍平原之一部,东西长55公里,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七。地势 自西向东缓缓倾斜,西部地区北高南低,东部地区南高北低,以大古 塘河为界分南北二部分,两者面积之比为2:8。南部近山平原成陆于 900~2500年前,由全新世晚期湖海相沉积物淤积而成,组成物质多 为粘土及亚粘土,局部夹有泥炭。北部滨海平原,系900年以来形成 陆土地,组成物质为亚粘土、亚沙土和粉砂。平原以北为凸入杭州湾 的扇形三北浅滩,1986年图版量标以理论基准面零米线计算,达433. 5平方公里,滩涂沉积物以粉细砂和沙质泥等细颗粒物质为主,东部 地区颗粒较粗。海岸带升降有明显的周期性,海岸线正继续向北推移 ,土地资源在不断增加中。

慈溪土壤为典型的组合型平原土壤,类型单一,成土年代晚近,分布 规则,土层深厚,肥力稳长,生产利用率高。近山平原母质复杂,多 属水稻土,结构层次分明,棱柱状结构发育,潜育性现象普遍,土层 深厚、土质均细、粘粒含量高、蓄水量足,质地以重壤为主,丘陵区 多为自然土壤,正逐步红壤化中,有红壤、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 多石砾,粘粒含量高,质地为中壤至轻粘,酸性重,养分贫乏,保肥 保水性能差。滨海平原地区,母质均为海积物,自海边向内依次有盐 土、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颗粒匀细,质地均一,粉砂含量高,含 可溶性盐类,呈中性至微碱性。七塘以南,多为中壤,耕层结构良好 ,蓄水保肥能力和耕性均好,七塘以北为新垦土地,成土历史短,富 含石灰质,土质中壤至轻壤,团粒结构发育差,保肥保水能力弱。气候环境

慈溪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 短。平均年日照时数203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气温16.0 ℃,7月最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历史极端最高气 温38.5℃,最低-9.3℃。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平 均年径流总量5.122亿立方米,降水高峰月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 %。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以东风为主, 年平均风速3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9.6天。夏秋间多热带风暴。境 内灾害性气候以水、旱、风、潮为主,另有气温异常等。

2015年全市总日照1551.2小时,总降水量1915.1毫米,全年平均气温17.6℃;全年降水天数162天,最长降水天数10天(11月16日—11月25日);最长连续降雨量为176.8毫米,日最大降雨量为112.6毫米(7月11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9.0℃(8月3日),年极端最低气温-4.6℃(2月10日);无霜期总天数247天。自然资源

慈溪雨量充足,但因人口众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拦蓄能力 弱,年人均水占有量仅578立方米,为浙江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4%, 系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慈溪内陆水域计61.75平方 公里,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有较长河道73条,长770公里,河床 坡降平缓,平均水深1.2~1.4米。南北向河道大都北流入海,主要有 淞浦、古窑浦、淹浦、水云浦、四灶浦、三十弓江、周家路江等;东 西向河道主要有快船江、公路横河、东横河、大古塘河、四塘河、六 塘江、七塘江等。大小河渠总长5400公里,正常水位蓄水量3776万立 方米。现有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湖库13座,即凤浦湖、灵湖、窑 湖、长溪水库、外杜湖、里杜湖、白洋湖、上林湖、梅湖、邵岙湖以 及3座海涂水库,现有总库容7653万立方米。另有小型水库5座、山塘 154处,合计库容185.5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贫乏,可开采淡水资 源仅782万立方米/年。

慈溪海面居杭州湾主流隐蔽区,水层浅薄,海水咸度低于外海,含沙 量高且变幅大。海岸地貌形态变化和泥沙搬运的主动力为潮汐和潮流 。潮汛属不规则半日潮,历年平均潮位2.1米,历史最高潮位5.33米 ,最低潮位-0.55米。杭州湾为我国潮差最大的海湾,湾顶潮差8.93 米,慈溪海域年平均潮差:海黄山2.53米[2]。区域人口

2015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420702户,户籍人口1047057人,其中城镇人口763179人,乡村人口283878人,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为96.68:100;18周岁以下人口138917人,60周岁以上人口246294人。户籍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87(以女孩为100)。2015年末全市流动人口登记在册人数为95.56万人,其中男性45.16万人;未成年流动人口11.76万人,60周岁以上流动人口1.20万人。

慈溪市是在哪里(慈溪市的历史)(5)

慈溪市是在哪里(慈溪市的历史)(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