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致,小篆 : ‘至’和‘女’合成。‘至’字的上部是一支箭,下面的横画是箭所射到的地方。本义是‘到达’,引申为‘极’义。甲骨文从人,从至,会人送达之意。《传》致,致其社稷羣神。《疏》致者,运转之词;又就也,《老子·道德经》故致数车无车;《注》致,就也。言人就车数之,为辐,为轮,为毂,为衡,为轝,无有各为车者;又《诗·大雅》是致是附;《传》致,致其社稷羣神。《疏》致者,运转之词;致,送诣也。――《说文》;致:给予;表达;

笃静致虚念什么(什么是致虚极守静笃)(1)

虚是能量,是太阳的辐射能,是五星的场力。致虚极就是,在天的能量、场力对物的作用随时间,随时节从最大到最小,又由最小到最大。

笃静致虚念什么(什么是致虚极守静笃)(2)

在天的能量、场力,随时节变化的周期轮替过程中,物所处的地,位,所,在,使其全程都能够接受,得到的能量、场力,满足其性能之需要,满足其生长的需要,能够率性的生长,就是其最合适生活的地方,物就能够健在,就是乾健。

《尔雅·释诂》:笃,厚也。守静笃就是物要想正常生活地的因素,物所处的地位、所在,有充足的物质可供其生活,就是地势坤。也可以说致虚极,守静笃就是乾坤。讲的的都是时、位,在天道轮回中处于中道,是适合物生活的位,人的参赞化育活动得随时节而动,相机而动,还要以茂对时。

大多数植物生就而位定,处地理之中的植物在天道两极变化,受到天的能量变化太过或不及的伤害最小,最能顺应天道的虚极变化。物在自然条件下,处于中庸才能有平常的生活,这对不能顺天而动的植物更为重要。不能动的树的生活状态最能反映其处地、位的天经地义,这也是朴实,朴素为道家所推崇的原因之一,所以古人就把建木作为沟通天地之物了。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世界上北纬30度的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多发地。正是因为这一带有优越自然条件。去满足物生生的需要。

在危险来临时,动物、人都会有本能的逃避动作,逐水草而居,侯鸟迁徏的生活方式,就是致虚极,守静笃的行为。这是动物、人的能力弱小时,在自然面前的无耐之举,随着人对抗自然的能力增加,适宜生活的地域就不断增加了。

为了在寒带生活,御寒就成了大问题,东北的人发明了火炕,把窗户纸糊在外,储备过冬渍的酸菜,用靰鞡草楦鞋;为了在土地不足人用的自然条件下生活,就有了哈尼族的梯田、太行山的梯田。这些都是人为抵御严酷自然条件,扩大生存领地,所取得的文明成果。都有人的智慧,有文存在,有化在其中。

致虚极,是天地之道的阳、阳之止,是坎离之位,是水、火之征兆,是天地之道的转换节点,是阴极、阳极的周期转换,是夏至、冬至节气。守静笃,笃,厚也,说的是土的水,矿物质,营养成分的充足程度。在易经里是艮坤的物质转换,种子的能量物质转化为新生植物的生根发芽,是新陈代谢的能力,是地势坤,是地德厚,未来可期,是元种黄茂方苞,是元享利贞的成果新实,是天地人合德于物的鼎新之作。秸秆功成身退,以肥地力,以致地势之厚,守静笃。藏的状况是致虚极,性虚,本虚,元虚,是元种的能量积累有储存状况,也是一种致虚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