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生于1925年,于2022年6月10号去世,享年97周岁,按照农村老家虚岁算,为98岁奶奶娘家姓储,在娘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一哥哥,一姐姐,下面一妹妹,祖上为官,传到其父亲为教书先生,但按照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即使奶奶父亲是先生,自己也不识字奶奶嫁给爷爷后,爷爷在兄弟辈排行老大,未解放前,女人嫁入婆家,就要苦熬听奶奶说,奶奶嫁给爷爷时,我的太爷爷还留着长辫子,不肯剃奶奶每天早上要给公婆烧茶,然后做饭,下地下面有两个小叔子兄弟,一个在家务农,一个上学堂解放后,爷爷带着兄弟三由农村去济南闯荡,爷爷在济南当上了工人,二爷爷在济南纺织厂工作,三爷爷在济南相应国家政策,去了东北支援,因三爷爷有学位,在东北学校做到了初中校长一职1958年三年大饥荒,太爷爷太奶奶在农村因年龄大,没人照顾,爷爷辞去了济南的工作,返回农村老家务农奶奶要隔一段时间,就去石碾,碾地瓜,碾成粉,做成煎饼,给在城里的二爷爷一家送去爷爷奶奶带领一家一直在农村,我爸这一辈,也都在农村种地二爷爷,三爷爷家最后都成了城里人,孩子们最后上大学的,接班成正式工人的,生活也都好了起来从太爷爷太奶奶去世后,爷爷奶奶,与二爷爷,三爷爷家,距离感越拉越远,那时电话还没通,几乎十几年不见一面奶奶在农村人缘很好,很多邻居受过奶奶的恩惠,以前在农村穷,结婚,又去我家借房子当新房,也有去我家借床,当新床的,听奶奶说,以前农村结婚,就是互相拼借我们那有个地主,划成份时,爷爷那时当队长,爷爷给他家成份画的低些,后来这家孩子考上了个大学生,因成份低,政审通过,可以去上大学,但没学费,奶奶给了20元钱,和一件床单,这些恩惠,使我们四代人还保持关系,成为了世交1987年,济南的二爷爷送家来一台黑白电视,我们家成了我们村第一家有电视的,每天晚上,奶奶把电视放窗户旁,全村老少都去看,就和放电影一样热闹一直持续到1990年后,农村陆陆续续买了黑白电视我是孙子辈最小的,奶奶很疼我小时候奶奶家开小卖铺,我会偷偷的爬进糕点箱子里,偷吃小时候最喜欢吃奶奶做的饭,感觉奶奶做的饭,比妈妈做的饭好吃,每天都去吃,最喜欢吃奶奶手擀的鸡蛋面条姑姑们给奶奶买的苹果,香蕉,奶奶不舍得吃,冬天奶奶会把苹果,香蕉,放锅里,蒸熟,快到放学的点,在路上等我,把我叫回她家吃爷爷在快要走的那2年,全是奶奶在照顾,把爷爷伺候走爷爷在2012年去世,奶奶就一个人在老院子住,生活自理奶奶一辈子不吃荤,做饭只用盐,酱油,醋,其余调味品一点不吃并且保持着一天两顿饭的习惯,早饭醒来后,以玉米粥,煎饼为主,中午不吃,下午三点吃一顿,以煎饼,炒菜为主天黑后,就入睡休息这平常生活习惯,也许就是奶奶的养生,奶奶一辈子没有进过医院住院,直到去世,都是自己做饭,自己洗医,不叫儿女伺候奶奶去世的前几天是端午节,姑姑们,和父辈们都来看奶奶,奶奶说今年吃不上过年的饺子了,子孙们还和奶奶开玩笑,说奶奶去世要挑个日子,不要太热,最好在周六天,重孙辈的就不用上学请假了没过几天,奶奶早上自己在做饭,下午两点抱柴烧茶,还去问大伯家需不需要茶水四点发现奶奶在那坐着不动,去问候,发现奶奶已经不能说话,亲人赶到,穿上寿衣,不到6点奶奶就离开了邻居们都说奶奶这是修的福,生前没遭罪,98岁,坐在那就去世了家人也说奶奶去世也在给子孙们省,奶奶是周五下午六点去世的,按照农村习俗,周六火化,周天入土重孙辈的学生,工作的孙子辈,正好周六天休息,都不用请假奶奶下午六点去世,在农村,也省了一天的饭,若果在凌晨,上午去世,邻居帮忙,白天要负责招待一天的饭奶奶入土当天风很大,路祭感觉很凉快,下午入土后,就下了一场雨按照雨打新坟,辈辈富的说法,原奶奶在天堂保佑你的子孙平平安安,子孙辈辈富,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我非常的思念老家的奶奶?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我非常的思念老家的奶奶(思念我的奶奶)

我非常的思念老家的奶奶

我的奶奶生于1925年,于2022年6月10号去世,享年97周岁,按照农村老家虚岁算,为98岁。奶奶娘家姓储,在娘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一哥哥,一姐姐,下面一妹妹,祖上为官,传到其父亲为教书先生,但按照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即使奶奶父亲是先生,自己也不识字。奶奶嫁给爷爷后,爷爷在兄弟辈排行老大,未解放前,女人嫁入婆家,就要苦熬。听奶奶说,奶奶嫁给爷爷时,我的太爷爷还留着长辫子,不肯剃。奶奶每天早上要给公婆烧茶,然后做饭,下地。下面有两个小叔子兄弟,一个在家务农,一个上学堂。解放后,爷爷带着兄弟三由农村去济南闯荡,爷爷在济南当上了工人,二爷爷在济南纺织厂工作,三爷爷在济南相应国家政策,去了东北支援,因三爷爷有学位,在东北学校做到了初中校长一职。1958年三年大饥荒,太爷爷太奶奶在农村因年龄大,没人照顾,爷爷辞去了济南的工作,返回农村老家务农。奶奶要隔一段时间,就去石碾,碾地瓜,碾成粉,做成煎饼,给在城里的二爷爷一家送去。爷爷奶奶带领一家一直在农村,我爸这一辈,也都在农村种地。二爷爷,三爷爷家最后都成了城里人,孩子们最后上大学的,接班成正式工人的,生活也都好了起来。从太爷爷太奶奶去世后,爷爷奶奶,与二爷爷,三爷爷家,距离感越拉越远,那时电话还没通,几乎十几年不见一面。奶奶在农村人缘很好,很多邻居受过奶奶的恩惠,以前在农村穷,结婚,又去我家借房子当新房,也有去我家借床,当新床的,听奶奶说,以前农村结婚,就是互相拼借。我们那有个地主,划成份时,爷爷那时当队长,爷爷给他家成份画的低些,后来这家孩子考上了个大学生,因成份低,政审通过,可以去上大学,但没学费,奶奶给了20元钱,和一件床单,这些恩惠,使我们四代人还保持关系,成为了世交。1987年,济南的二爷爷送家来一台黑白电视,我们家成了我们村第一家有电视的,每天晚上,奶奶把电视放窗户旁,全村老少都去看,就和放电影一样热闹。一直持续到1990年后,农村陆陆续续买了黑白电视。我是孙子辈最小的,奶奶很疼我。小时候奶奶家开小卖铺,我会偷偷的爬进糕点箱子里,偷吃。小时候最喜欢吃奶奶做的饭,感觉奶奶做的饭,比妈妈做的饭好吃,每天都去吃,最喜欢吃奶奶手擀的鸡蛋面条。姑姑们给奶奶买的苹果,香蕉,奶奶不舍得吃,冬天奶奶会把苹果,香蕉,放锅里,蒸熟,快到放学的点,在路上等我,把我叫回她家吃。爷爷在快要走的那2年,全是奶奶在照顾,把爷爷伺候走。爷爷在2012年去世,奶奶就一个人在老院子住,生活自理。奶奶一辈子不吃荤,做饭只用盐,酱油,醋,其余调味品一点不吃。并且保持着一天两顿饭的习惯,早饭醒来后,以玉米粥,煎饼为主,中午不吃,下午三点吃一顿,以煎饼,炒菜为主。天黑后,就入睡休息。这平常生活习惯,也许就是奶奶的养生,奶奶一辈子没有进过医院住院,直到去世,都是自己做饭,自己洗医,不叫儿女伺候。奶奶去世的前几天是端午节,姑姑们,和父辈们都来看奶奶,奶奶说今年吃不上过年的饺子了,子孙们还和奶奶开玩笑,说奶奶去世要挑个日子,不要太热,最好在周六天,重孙辈的就不用上学请假了。没过几天,奶奶早上自己在做饭,下午两点抱柴烧茶,还去问大伯家需不需要茶水。四点发现奶奶在那坐着不动,去问候,发现奶奶已经不能说话,亲人赶到,穿上寿衣,不到6点奶奶就离开了。邻居们都说奶奶这是修的福,生前没遭罪,98岁,坐在那就去世了。家人也说奶奶去世也在给子孙们省,奶奶是周五下午六点去世的,按照农村习俗,周六火化,周天入土。重孙辈的学生,工作的孙子辈,正好周六天休息,都不用请假。奶奶下午六点去世,在农村,也省了一天的饭,若果在凌晨,上午去世,邻居帮忙,白天要负责招待一天的饭。奶奶入土当天风很大,路祭感觉很凉快,下午入土后,就下了一场雨。按照雨打新坟,辈辈富的说法,原奶奶在天堂保佑你的子孙平平安安,子孙辈辈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