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为了描述原子光谱线系中各谱线波长λ的分布规律,J.R.里德伯提出了下述公式:式中R称为里德伯常数,是一个经验常数当时测出的数值精度不高,仅为10−13左右1913年N.玻尔得到了氢原子里德伯常数RH的理论表示式:RH=μe4/8ε02h3c式中e是电子电荷,c是真空中光速,h是普朗克常数,ε0是真空介电常数;μ是电子的折合质量,1/μ=1/M+1/me,其中M是原子核质量,me是电子质量令M趋于∞,就得到通用的里德伯常数的表示式:R∞常简记为R里德伯常数的实验测量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2006年国际推荐值是:R∞=10 973 731.527 549(73)米−1基本物理常数中这是精度最高的一个里德伯常数值是从最简单的原子,如氢、氘等的谱线频率测量中得到的为了获得高精度,不但需要实验方法的改进,还需要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如量子电动力学的修正等,作深入的研究里德伯常数还是少数几个可由其他普适常数表示的基本物理常数之一研究里德伯常数对基础物理学有重要意义,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k原子的里德伯常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k原子的里德伯常数

k原子的里德伯常数

1890年为了描述原子光谱线系中各谱线波长λ的分布规律,J.R.里德伯提出了下述公式:式中R称为里德伯常数,是一个经验常数。当时测出的数值精度不高,仅为10−13左右。1913年N.玻尔得到了氢原子里德伯常数RH的理论表示式:RH=μe4/8ε02h3c式中e是电子电荷,c是真空中光速,h是普朗克常数,ε0是真空介电常数;μ是电子的折合质量,1/μ=1/M+1/me,其中M是原子核质量,me是电子质量。令M趋于∞,就得到通用的里德伯常数的表示式:R∞常简记为R。里德伯常数的实验测量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2006年国际推荐值是:R∞=10 973 731.527 549(73)米−1基本物理常数中这是精度最高的一个。里德伯常数值是从最简单的原子,如氢、氘等的谱线频率测量中得到的。为了获得高精度,不但需要实验方法的改进,还需要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如量子电动力学的修正等,作深入的研究。里德伯常数还是少数几个可由其他普适常数表示的基本物理常数之一。研究里德伯常数对基础物理学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