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1)

周末看了新出的一部纪录片《风味人间》,看着微镜头下汁水满溢、色泽诱人的美食,我忍不住不断发出了“哇偶~哇偶~”的惊叹声,以及默默的口水吞咽声。

本来在和潼爹讲故事的潼潼被我这番模样吸引过来,跟我一起偎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面对目不暇接的美食,她也一边跟着我惊呼,一边说:“妈妈,咱们吃这个吧!”“妈妈,咱们吃那个吧!”简直也是全程流口水的状态。

想起之前,也是跟潼潼一起酣畅淋漓地看完了那部《舌尖上的中国1》,一方面有陈晓卿总导演的品质保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孩子们都是天然的“小吃货”,自然无法抵挡美食的诱惑。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2)

美食纪录片凝聚了通识教育的精髓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暖认为,在不同类型的纪录片中,美食纪录片是最合适给孩子看的其中一种。不仅仅因为食物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平衡了一般纪录片中的距离感;也因为美食科普中,几乎没有不适合孩子观看的凶残、血腥的画面。

这部《风味人间》,虽然着眼于美食,但又不局限于美食。它更像一部小型科普百科,囊括了自然、动物、生物、气象、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科普,让孩子在观看的过程中颇有些“以一部抵十部”的效果。

比如它有对植物的科普。

《风味人间》有一幕讲一种叫做“辗转”的食物,这种流行于中原地区的时令小吃,是用将熟未熟的新鲜青麦粒制成的。城市里的小孩,很难有机会去深入到农田中,识别谷物、亲身耕作。而纪录片中这一段,非常详细、直观的讲述了小麦的脱粒、去糠、翻炒、脱皮、研磨,让孩子得以深入地了解小麦这种农作物。

此外,插秧种水稻,菌盖形似木耳、菌柄皱巴巴的巴楚菇、藏在西南最潮湿的深山中的鲜嫩冷笋,都像极了一本会动的《自然图鉴》。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3)

比如它有对动物的科普。

《风味人间》的第一集中,有对阿勒泰深山牧场四季流转的详细记录,那些羊群也在水草丰茂的夏日和冰冻酷寒的冬日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

从小便被各种绘本科普了农场牧场生活的潼潼,看到了银幕中真实环境下的羊群,还是颇为震撼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还不时地担心小羊会不会挨冻。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4)

比如它有对自然的科普。

《风味人间》采用了大量的航拍、高速摄影、显微拍摄,可谓用《地球脉动》的标准去拍美食,就像网友点评的那样:

“从内陆到海洋,从山川到河流,4K摄影机镜头下,航拍视角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敬畏”。

在片中有细雨缠绵的壮美梯田、有群羊奔腾的辽阔草原、有俯瞰视角下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更有对地球其他国家的眷顾。

从法国到西班牙,从秘鲁到埃塞俄比亚,特别是第一集片尾那令人惊心动魄的少年猎旗鱼一幕,都让孩子通过一帧帧动人的美景,感受“环球同此凉热,山川依旧,美味不改”的感动。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5)

比如它有对生物的科普。

《风味人间》中的第一集,几个显微镜头下呈现的奇妙世界,简直可以让孩子为之欢呼。

当潼潼看到零度以下,新鲜马肉是如何慢慢凝结成宛若雪花的美丽冰霜时;当她看到腌制马肋排,晶莹剔透的盐粒是如何在鲜红的肉上跳跃变化时,她不断发出了“真漂亮呀”的赞叹。

还有蟹壳上的酥皮,在炙烤中慢慢膨胀伸展,就像失了什么魔法一样,牢牢将孩子的目光锁定在屏幕上。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6)

比如它有对人文的科普。

在阿勒泰牧场长大的男孩,四岁就学会了如何抓羊;在中原长大的女孩,跟着爷爷品尝原始而古老的辗转;在西北长大的娃子,还在怀抱中就跟着家里一起吃起了辣味十足的洋芋搅团;在台湾长大的90后少年,站在镖船上,逆风在狂浪中与旗鱼搏斗……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7)

那些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孩子们,都过着城里的娃所无法想象的生活。

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给潼潼看过的另一部纪录片《阳光宝贝》,以及安野光雅的那本绘本《世界的一天》。它们都让孩子们在平行视角下,了解到地球上不同角落的孩子,都在经历着怎样不同的人生,辨认对方,看清自己。

我想,只有将世间的可能性一一展现在孩子面前,他们才有选择的力量,才能生发出关怀与温柔的善意。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8)

美食纪录片里藏着对生活最深的敬意

如果要在孩子们心中,选出一款不分性别、不分月龄零差评的游戏,一定当属厨房游戏。

不论是危险与诱惑并存的厨房禁地,还是藏在橱柜里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锅碗瓢盆,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他们心目中的永恒乐园。

不一定非得需要专门的厨房玩具,就随便几个纸杯、纸盘,一些捡来的落叶、石子,厨房里随处搜刮来的杂粮蔬菜,都能被孩子们拿来好好利用、玩耍。

而且厨房游戏,还是孩子们的社交场上最好的社交工具,特别适合几个孩子一起互动玩耍。“你来炒菜、我来洗菜”简单的任务分配,就可以让彼此陌生的孩子们敞开心扉,玩得热火朝天。

就像潼潼她们幼儿园,最近又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新开了一个角落,那就是厨房区。孩子们从自己家里拿来各种不同的厨房物品,建成了他们这个向往已久的快乐天地。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9)

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厨房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全部。这其中有他们对生活的观察,有对生活的模仿,更有对生活的演练。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认为美食纪录片是最合适与孩子一起观赏的纪录片。

因为,这样的纪录片中藏着对生活最深的敬意。

在《风味人间》中不论是腌制火腿的过程,还是奶桶肉的制作原理,亦或是不加任何作料的清炒冷笋,以及通过不断捶打演变成粘腻富有弹性的土豆泥,都能点燃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有兴趣去探寻每一件食物背后的故事和灵魂。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10)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11)

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们,对于每一餐饭的来之不易感同身受。

餐桌礼仪、对食物的珍惜,最后都化作一条最质朴的道理“认真吃饭”,传递到孩子心中。

纪录片中散发出的诱人滋味,也定会开启孩子对于食物最初的记忆,第一口尝到的固体食物的味道,第一次吃和爸爸妈妈一样的食物时的兴奋,都在不断加深着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爱意。

还因为,这样的纪录片中有着对劳动最自然的赞美。

像《风味人间》这样的美食纪录片,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仅能看、能吃、还能动手操作,而且还特别能让孩子参与其中。

通常我会让潼潼帮忙在醒发好的面团上撒上蔓越莓干,在面粉中搅拌糖和奶粉,在腌好的鸡翅上刷上蜂蜜,和孩子一起动手煎蛋饼、烤面包、做烧烤,在一场场食育之旅中,和孩子一起爱上食物的真滋味,体验下厨的乐趣。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12)

就像那本让潼潼从一岁多着迷到至今的《妈妈买绿豆》一样,在孩子眼里,厨房是他们的游乐场,从设计菜单、采购食材、烹调制作到收拾清洁,每一次都是亲子互动的好机会。

记得在《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作者曾提到

“若谈到人生成功,会做饭之类的事情,重要程度并不亚于作业、钢琴课和竞技体育。”

在我看来,它不仅仅关乎到教授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件事,它也关乎到孩子未来人生的幸福感。

能将平凡食材变换出好滋味,是对疲惫人生最佳的犒赏和慰藉,更是对家人朋友表达爱意最真挚的方法。

更因为,在这样的纪录片中有着对仪式感最好的培养。

仪式感,并不仅仅蕴含在每一个大小节日、纪念日中,更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清晨的一杯咖啡,一顿盛大的早餐,仪式感就在这一餐一饭间彰显。它是对生活的态度,是让普通事物散发光芒的能力。

让孩子通过纪录片了解食物、热爱食物、制作食物,便是在润物无声地培养他们的仪式感。

特别喜欢一位网友对《风味人间》的点评:

“食物的滋味背后是人情的牵挂、四季的流转,生命的孕育……口舌之欢只是开始,绵密悠长的动人体验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而爱,是美妙细节寸寸生长的土壤。”

食物是一种世界语,是链接感情的巴别塔。

一蔬一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味觉与情感,向来联结得最为紧密。而对于孩子来讲,食物是母亲的乳汁,是亲人的双手,更是宇宙的中心。

通过这样的美食纪录片,用一把勺子为孩子撬开探寻世间万物的窗子,让他们在一碟一碗中品位人生的千滋百味,帮助他们掌握治愈自我的能力,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伤与迷惘,拥有对生活的深情。

多希望,借由美食,我们的孩子都能成长为那个“满地都是六便士,你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的人。

-END-

如何给孩子做自然教育(想给孩子进行通识教育)(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