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韩非子,先秦时期牛人一枚。

他提的法、术、势三位一体封建君主专政理论影响后世2000年。

“欲速则不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远水不解近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都出自韩非子,他对后世的影响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

可如此这样一个大才子,偏偏是口吃,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

韩非子为秦国做出的贡献(韩非到底是何方神圣)(1)

韩非子

秦王嬴政为了得到他,不惜发动战争,这是为什么呢?

韩非子是谁?

韩非子是韩国公子,生活在战国末期,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是著名学者荀子的高徒,那个发出人鼠之叹(同是老鼠,厕所中的老鼠见到人惊惶而逃;粮仓中的老鼠养尊处优,决心“做鼠须做仓中鼠,做人要做人上人”)的李斯是同班同学

韩非子为秦国做出的贡献(韩非到底是何方神圣)(2)

做鼠须做仓中鼠,做人要做人上人的李斯

韩非子没有承袭师傅荀子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而且做了不少创新。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GDP体量最小,又毗邻第一超级大国秦国,经常受到强国的侵扰,却无力反抗。

面对积贫积弱的祖国,韩非子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变法强兵的种种建议,建议韩王修明法度,用贤明之臣取代邪奸之臣,实现国家振兴。可昏庸的韩王对韩非子的正确主张置若罔闻。

内忧外患使韩国日益衰落,不得重用的韩非子没有像他同学李斯那样到国外谋个客卿当当,而是选择了著书立说。

韩非子奋笔疾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55篇惊世骇俗的巨著,系统地阐述了救世治国方略,韩非子的文章,观点犀利,语言幽默,耐人寻味,在韩国疯传。

为索要韩非,秦王发兵30万攻韩

韩非子的理论,在韩王眼里一文不值;可在邻国的秦王眼里就不一样了。

韩非的作品流到那个认为六国的山山水水都是“额的”的秦王嬴政手里。

嬴政读了《孤愤》《五蠹》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

这在后来成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嬴政,对一个人的推崇仰慕是绝无仅有的。

李斯看到秦王发出如此感叹,立马拍马屁道:“此人是我同学,就在韩国,叫韩非。”

“韩非,额的!赶快叫他来!”秦王命令道。

李斯说:“大王,我和他是同学,毕业后就分道扬镳了:我来到秦国;他秉性耿直,又是韩国公子,不肯做别国的谋士。”

为了得到韩非,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发兵30万攻打韩国,索要韩非子

韩非子为秦国做出的贡献(韩非到底是何方神圣)(3)

秦王嬴政为了索要韩非,攻打韩国

韩国被打得迷迷糊糊,不知道原因。势单力的韩国,根本不是秦国对手,当明白秦国的意思后,昏庸的韩王只好将韩非子送给秦王,还美其名曰让韩非子出使秦国,秦王目的达到,30万秦军潮水般退去。

韩非子来到秦国,深受秦王喜爱,他的理论秦王听得入迷。

韩非子也劝说秦王攻打赵国,保存韩国

他以韩国弱小听话,和秦国站在一起;赵国对秦国有不测之心为由,说服了秦王。

怕韩非得宠,李斯不干了

眼看着韩非子受到秦王的依赖和喜欢,李斯有点吃醋了,他深知,韩非子的学术水平在自己之上,他担心好不容易爬进的“粮仓”阵地被韩非子占领

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李斯决定把韩非子挤兑走。

一次,李斯在秦王面前,大肆诋毁韩非:“韩非子和我不同,我是楚国小吏出身,出身清贫,和楚王没有任何瓜葛,对秦国而言算根红苗正。韩非子虽然有才,可他终究是韩国公子,总是处处为韩国着想,吃里爬外,不让大王攻打韩国就是袒护韩国,让大王先攻打赵国,目的是消耗秦国,我担心韩非子最后要回到韩国,帮助韩王攻打秦国,那时,大王要称霸天下就难了!”

秦王听了李斯的话,也认为韩非有私心,对他有些猜疑,就命令把韩非关起来,准备审问。

李斯见秦王没有杀韩非的意思,担心夜长梦多,怕秦王醒悟过来再把韩非放了,到时候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在李斯这心里,现在的“粮仓”是坚决不让别人夺走的。

于是,又心生一毒计。

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一包毒药,并传话:“作为韩国公子,跑到秦国帮秦国灭韩,是对韩国犯罪;你用谎言欺骗秦王,不让秦王攻打韩国,是对秦国犯罪,你的阴谋已被秦王识破,不久就会斩首示众,与其那样,不如自行了断,免受凌辱,还能保留个囫囵尸首,您何乐而不为呢?”

韩非子想想自己空有满腹才学,却没有施展的舞台,还身陷囹圄,难见天日,顿时产生一种绝望,仰天长叹,然后服毒自杀了。

过了几天,秦王在关押韩非子后有点后悔了,打发人释放韩非子,听说他已经服毒自杀了,后悔不已。

韩非子到底有哪些绝世之才呢?

这么说吧,韩非子的理论,不仅作为秦王嬴政的治国方略,在一统天下的实战中大获全胜,而且主宰了封建王朝2000多年的运作,绝对是孔子级的大师。

不过,对统治者而言,孔子的仁政,面子上更好看;韩非子的法、势、术三位一体理论,里子上更加实惠

韩非子的伟大,不拘泥于商鞅式“法”,申不害式“术”,慎到式“势”,而是创造新地提出:“法 术 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国家要有法度,要赏罚分明,这就是“法”,不过仅有商鞅式的法未免太没人情味。“发不信,则君行危矣!”“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些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可见一斑。

要想管理好一个国家,还需要管理艺术,需要政治手腕,这就是韩非子所说的“术”,韩非认为:“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这里有点继承当年韩国申不害改革提出的“术”,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

有了“法 术”,还要强干弱支,防止大权旁落,韩非子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国家的大权,要紧紧掌握在君主一人手里,才能治理天下,防止权臣、外戚、宦官弄权,防止国家大乱,这就是“势”。

结语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作为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韩非子必然有冠冕群英的地方,可是却摊上个嫉贤妒能的老同学,奈何?最终被下药毒死,一代奇才冤死监狱中。

韩非子的思想,不仅交给后世帝王王道、霸道思想,还为后人留下了很多民间故事,如我们熟悉的《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扁鹊见蔡桓公》《守株待兔》《老马识途 》《滥竽充数》《 螳螂捕蝉》《揠苗助长》《 一鸣惊人》等。

韩非子为秦国做出的贡献(韩非到底是何方神圣)(4)

韩非子笔下的典故《自相矛盾》

如此的大才子,使秦王嬴政为得到他不惜发动战争,到底值不值呢?

我认为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下五千年》《中国名人》《中华典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