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加速恶化的趋势。

在各种突出的经济矛盾中,通胀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矛盾。

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暴力加息,连续3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当年累计加息300个基点,预计到年底累计加息甚至会达到425个基点。

受此影响,全球资金向美国加速集中。

资金向美国流入的另一面就是资金从其他国家流出,于是全球货币兑美汇率纷纷大幅下跌。

汇率的走势反映了资金的流向,但只反映了一部分。

事实上,要想对抗强势美元的虹吸作用,世界各国要么放任汇率大幅贬值,要么就得燃烧储备保护本币汇率。

就比如印度。

印度卢比今年跌幅为10%,算是比较坚挺的,但坚挺的背后却是外汇储备的快速流出。

据印度央行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印度央行外汇储备降至5326.64亿美元,相比2021年底的6336.14亿美元已经下降16%!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1)

让我们把范围再放大一点。

亚洲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但亚洲新兴市场(不包括中国)的外汇储备进口覆盖率(即一个国家可以用其持有的外汇储备支付多少个月的进口额)却从年初的10个月下降到目前的7个月,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表明亚洲新兴国家捍卫本国货币的“弹药”储备正在逐渐枯竭。

最后,让我们再从全球角度来看。

彭博数据显示全球外汇储备今年以来缩水约1万亿美元,降幅高达7.8%。

这就是说,在强势美元跟前,大家要么装死,要么放血,世界各国几无还手之力。

受此影响,国际金融市场频繁震荡,国际金融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不过,正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虽然大家都不好过,但每个人面对的难题和挑战却并不相同。

下面让我们依次来看一下家家都有什么样难念的经。

美国

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龙头,咱们先看美国。

美国经济的主要挑战在于通货膨胀,如果把眼光放长远的话,美国经济的长期挑战则是飙升的国债规模。

不过,将来的事情毕竟在将来,现在是火烧眉毛只能顾眼前了。

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必须紧缩货币政策;而紧缩货币政策又有可能带来衰退。

美联储不得已在钢丝上行走,小心翼翼地在控制通胀和避免衰退之间寻找平衡。

这就是软着陆的意思。

为了对冲这两个挑战,美国采取了紧货币宽财政的调控方式,即用紧缩货币来控制通胀,用宽松财政来保护需求,从而争取在不影响总需求的情况下,把通胀控制下来。

至于宽财政导致的国债规模的飙升,那是将来的挑战,现在顾不上。

那么,美联储能避免衰退吗?

不能说肯定不行,可能也就99%吧。

10月17日彭博社发布了一个预测。

其模型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内发生衰退的概率达到100%,远高于此前的数值65%。

模型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在未来多个周期内发生衰退的概率均在上升,其中,10个月内的衰退概率从0%升至了25%,11个月内的衰退概率从30%升至了73%,12个月内的衰退概率从65%升至了100%。

报道称,该模型表明,收紧的金融环境、持续的通货膨胀以及美联储的加息预期正在增加美国经济收缩的风险,且经济衰退提前到来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事实上,除了数据模型,华尔街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预测中值也在升高。

在彭博社10月进行的调查中,42位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一年内发生衰退的概率为60%,高于一个月前的数值50%。

在《华尔街日报》的最新调查中,逾70位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一年内发生衰退的概率为63%,高于7月时的49%。

说到这里,就这个衰退还得跟大家多说一句。

其实7月28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9%的时候,就有人在说美国经济已经陷入技术性衰退了。

因为按照连续6个月负增长的衰退定义,此前一季度负增1.6%,现在负增0.9%,加起来已经6个月了,自然就应该按衰退来看。

但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耶伦。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2)

GDP连降后耶伦仍重申美国未衰退

这倒不是耶伦拿官帽压人,而是因为正反双方确实都有自己的道理。

认为进入衰退的,自然是依据连续两个季度的GDP通报。

但不认为进入衰退的,也在说你那通报是季度年化的环比下降,如果看同比的话,美国经济还是在增长的。

按照同比口径,美国第一二季度GDP增幅分别是4.2%和2.3%,都是正数,所以没有衰退。

季度年化环比这种统计方式合理不合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放在中国,每年的一季度比上年四季度环比肯定都得是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3)

所以,除了GDP增速之外,还得参考其他指标,比如国民收入、库存、PMI指数、国债利率等等,尤其是就业。

然而观察美国的就业可以发现,美国就业数据表现十分亮眼。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4)

9月失业率更是环比下降0.2%,至3.5%。

正因为如此,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也并没有给出衰退的结论。

NBER是美国最具权威性的经济衰退仲裁者,如果他没下结论,确实说明衰退还没有到来。

所以大家还在等,等更确定的衰退信号。

当然,如果GDP同比也出现下降了,那就不用废话了,肯定是衰退。

但在这之前,如果其他有力信号出现的话,衰退也可以被证实。

这就是各路专家正在做的事情。

而在各种指标当中,国债收益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瞻指标。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5)

注意那条蓝线(2年期),从6月23日起就一直压在10年期(红线)的上面。

到了7月12日,灰线(1年期)连续反超蓝线(2年期)和红线(10年期),站在了最上面。

10月18日,1年期的3.11%>2年期的3.1%>10年期的2.91%。

国债市场才是经济的晴雨表。

历史上,国债收益率的倒挂都是随后经济衰退的前兆。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6)

而现在,这种长短倒挂持续了三四个月之久,指标导向意义已经非常明显了。

国债收益率异常的背后,是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政策会导致需求未来的突然和彻底收缩的判断。

而且这个未来时刻并不太远。

不管是依据PMI、消费信心等指标进行的预测,还是大家根据经验,经济活动的突然收缩出现在2022年末或2023年某个时候的概率非常大。

这就是彭博社12个月内衰退概率100%的结论。

欧洲

咱们再来看看欧洲。

欧洲的问题比较大。

首先欧洲也有通胀,而且比美国还高。

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9月份欧元区CPI同比上涨10%,刷新历史新高,并显著高于市场预测的9.7%和8月的9.1%。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7)

欧元区近十年CPI走势

美国通胀虽高,好歹还在6月份以后连续回调了3个月,但欧元区却是强势上涨,丝毫不见回头。

所以,美国有的经济问题欧洲全有,而且只多不少。

其次,欧洲处于俄乌战争的前线。

自俄乌战争2月24日打响以后,西方世界集体抗俄。

但在抗俄战线中大家的位置大不相同。

美国远远地站在大西洋的另一侧,欧洲站在前线;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而俄罗斯的却是欧洲油气的供应大户;美国在后方指挥,欧洲在前线提供场地;美国出声,欧洲出血。

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是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是全球化给世界带来好处的典型案例;而欧洲和俄罗斯的裂隙则是去全球化坏处的典型代表。

但即使利弊如此清晰,欧洲却仍然被北约推到了战争风险的第一线。

没办法,讲政治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之后,仿佛生怕俄欧关系还有机会似的,乌东四州又站出来公投,这下算是彻底掐断了俄欧关系和解的通道。

这还没完。

紧跟着北溪管道又赶在凛冬之前出现爆炸,给本已瓦凉的欧洲加了一道双保险。

气象专家预测,今年的拉尼娜现象预计将延续至2022年到2023年冬季,欧洲在今年冬天迎来一个极寒天气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如果能源供应不出现明显改变,欧洲爆发的将不只是能源危机、经济危机,恐怕还有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最后,最重要的是,欧洲拥有美国唯一的货币竞争对手——欧元。

美国固然霸道,但至少还有一个国境限制,但美元却能够在全世界畅行无阻。

正是靠着美元,美国才能够行使货币霸权,将国内矛盾转移给全世界。

所以欧元的出现挑战了美国的根本利益。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个矛盾不是盟友关系能够化解的。

美国挑动俄乌冲突,将欧洲送上前线,显然是在俄罗斯和欧洲这两个方向享受到了一箭双雕的好处。

而欧洲企业的经营环境则在能源危机和通胀推动的经济危机中,遭到严重的破坏。

成本高企固然是企业所害怕的,但比成本更让企业厌恶的是,供应链的紊乱。

所以在能源危机和通胀的驱动下,欧洲企业被迫要在其他地方寻找出路。

日本

今年以来日元躺平式下跌,从年初的115一路狂跌到151。

估计日本央行可能也觉得有点看不下去,9月22日入市干预了一下,日本瞬间跳升到140.33,此后继续躺平,到10月21日,日本央行又意思了一下。

然而仅仅一个交易日之后(10月24日),日元兑美元汇率又回到150上下,当年贬值30%!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8)

受汇率影响,日本今年GDP跌回到1992年,并被德国反超几无悬念。

不过,这倒也未必全都是坏事。

因为经济平衡有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两个方面。

或者说,经济的不平衡有两种: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

外部失衡通过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方式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贸易顺差或者逆差。

而内部失衡主要体现在供求失衡,或者体现在就业和通胀等国内项目的异常上。

比较起来,显然内部平衡跟老百姓更加息息相关,也因此对一个国家更为重要。

凡是都有个轻重缓急。

当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同时出现的时候,政府首选是通过调用包括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内的全部手段,来努力实现和维持内部平衡,而把贸易逆差和顺差为代表的外部失衡留给汇率去抵挡。

这样虽然汇率难看了些,但至少内部平衡得到了最大保护。

所以,GDP回到20年前怎么啦,GDP比德国低又怎么啦?

都啥时候了,要脸有有什么用,能保住里子就是胜利。

不过日本并不是没有危险,而是它危险的不是汇率。

我在“日本金融战败”一文中提到过,日本最大的问题在于体制和产业竞争力上。

从体制上来看,日本的超高负债率和量宽政策破坏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空间。

从产业竞争力来看,日本的产业优势还在传统产业,在新兴产业方面则少有建树。

而传统行业就是价格战。

所以日本为了稳住传统优势产业这个基本盘,只能放任日元贬值。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央行对日元贬值看得比较开的原因。

所以日本的危险不在汇率,不在金融市场,而在于实体经济被打了死结。

英国

英国的表现堪称奇葩。

英国今年通胀虽然高达10.1%,但也只是高于法国的5.6%,却与德国的10%和欧元区的9.9%相差无几。

而失业率则仅为3.5%,远低于欧元区的6.6%、法国的7.4%和德国的5.5%,处于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上半年英国的GDP(不变价,季调,同比)也以4.38%的增幅领先于法国的4.2%和德国的1.8%。

仅从数据来看,英国一直以来的经济表现还是不错的。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9)

近十年英国法国德国GDP增长率对比

事实上,正是因为自我感觉太好,觉得是欧盟拖累了自己的发展,英国这才选择脱欧的。

然而2020年1月30日英国正式脱欧之后,当年GDP就负增长9.27%,直接给英国政府来了一个下马威。

虽说有疫情的影响吧,但是和法德相比,英国也并不占上风。

此后虽然又恢复增长,但大家只是疫情中比烂而已,英国在脱欧影响还没有充分显现之前,是不敢有任何乐观情绪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金融大国的英国经济空心化严重,经济增长严重依赖金融业的发展。

而英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是靠英镑撑起来的——英镑早就过气了,它是靠离岸美元撑起来的。

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利益,尤其是金融业高度捆绑。

美元是英国金融业的生产资料,以往美元充裕的时候,英国日子自然也好过;但现在全球美元向美国集中,英国自然第一个感到紧张。

恰在这个时候,45天首相特拉斯又献上神助攻:9月23日,英国政府宣布拟实施1972年以来最为激进的减税方案,以刺激饱受高通胀困扰的英国经济实现增长。

此言一出,立刻引发英国金融市场出现巨震。

英镑兑美元汇率一度狂跌到1:1.0349。

英镑全年下跌20%,特拉斯用三周就完成了其中的一半,破坏效率十分惊人。

股债两市也同时出现崩盘,以至于英国养老金基金被迫增加保证金,次贷危机的症状隐隐浮现。

关键时刻,幸亏英国央行临时紧急启动了650亿英镑的债券购买计划,这才避免了国债暴跌和养老基金崩盘可能引发的一场金融灾难。

但市场和英国央行仍然心有余悸。

9月30日和10月5日,标普和惠誉相继把英国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面对恶劣的经济形势,英国央行不得不警告说:英国很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当中首个宣布进入经济危机的国家。

不过这个时候还得插播一下美国的表现。

面对英国金融市场的巨震,美国也表示出了担心。

据9月29日媒体消息,拜登政府对英国政府经济计划引发的市场动荡感到震惊,并设法鼓励首相特拉斯团队重新评估其大幅减税计划。

这真是乌鸦落到了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了。

俄罗斯

俄罗斯的情况跟其他大国都不同。

卢布是唯一一个兑美元升值的大国货币,其中奥秘在于俄罗斯使得上下翻飞的能源武器。

在资源方面,地大就是优势。

俄罗斯由于国土辽阔,在资源方面先天就占有优势。

农业方面,俄罗斯的农业用地面积为2.1亿公顷,其中耕地1.23亿公顷,人均耕地为0.85公顷——全世界耕地总面积不过14.57亿公顷,人均只有0.32公顷,而且俄罗斯的耕地还主要都是肥沃的黑土地。

只要它认真种地,这块土地绝对可以自给自足。

事实上,俄罗斯早已经扭转了前苏联时期的粮食进口局面,成为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

2019年,俄罗斯以1.311亿吨的粮食总产量位列世界第4大产粮国。而在小麦方面,俄罗斯则是全球最大出口国。

俄罗斯的家底极其殷实,以至于他在自己的国土上就可以解决吃饭、穿衣、工业制造等绝大部分问题。

真的是做到了万事不求人。

所以,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立足点,只有国土安全这一块,只要守住国土就什么都不怕。

而这也就决定了俄罗斯的外交理念。

对俄罗斯来说,它的对外交往没有对资源的诉求和依赖,它的对外交往只是服务国家安全的工具。

而国家安全的谈判显然不同于外贸谈判,前者更敏感,谈判空间远小于外贸。

所以,同样都是对外交往,其他国家更多的是在关注外贸利益,而俄罗斯则是在通过外贸影响别人控制别人,从而为地缘政治目标服务。

再考虑到俄罗斯虽然国土辽阔,但地势平坦缺乏天险,所以在地缘政治问题上俄罗斯的妥协余地必然不大,因此俄罗斯的外交策略必然是“简单粗暴”,是进攻型的。

这就是欧美现在正在面对的问题。

正是由于北约不断逼近俄罗斯,导致俄罗斯先发制人启动了俄乌战争。

然而为什么说战端不能轻启,因为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局势失控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就是: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就是说,战争不能轻易启动。因为一旦开战,即使是发起国也要面对不确定性。

所以作为美国最大的军事竞争对手,俄乌冲突也把俄罗斯拖进了战争泥潭。

俄罗斯虽然在能源和卢布上略胜一筹,但国内经济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衰退迹象。

而且社会层面也因为战争升级出现了不稳定情况。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10)

近25年俄罗斯GDP规模变化

俄罗斯现在的情况是:它要以广东GDP的规模来保卫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旁边还得忍耐俄乌战争的持续放血。

这就象小马拉大车。

如果俄罗斯不能做到以战养战,那么这辆马车的紧张度就会越来越高,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来看,由于战争推动能源价格高企,俄罗斯在战场上还能做到有进有出。

而欧美发起的全面制裁,就是想断了俄罗斯以战养战的通道,逼迫俄罗斯内部问题爆发。

至于胜负天平会偏向谁,还需要这个冬天来考验一下。

中国

最后谈几句中国。

谈及中国有不方便之处,不过实事求是地讲,现在的情况其实对中国是相对有利的。

如果说欧洲是美国的最大货币竞争对手,俄罗斯是美国的最大军事竞争对手,而中国就是美国的最大经济竞争对手。

如果不是俄乌战争在前面挡了一道,中国早已经站到了美国黑名单的榜首。

不过,既然战端已启,那么国际形势的发展就在黑天鹅的冲击下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转向和发展。

对中国来说,眼下的经济环境好坏参半。

从经济指标来看,我们的通胀威胁跟欧美国家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GDP增幅虽然有所下降,但潜力仍然显著高于欧美国家的;尤其是对外贸易,不但在高位仍然保持了强势增长,而且形成了巨额的贸易顺差。

充裕的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防范外部冲击,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

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高达30290亿美元,这不管从哪个指标来评估外汇储备的充足性,中国的外汇储备都是非常充裕的。

但坏消息也在疫情。

由于奥密克戎的干扰,中国在2022年也多次出现了流动性暂停的情况,这给生产的稳定性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但总的来说,经济环境利大于弊。

尤其是贸易顺差的积累,充分说明了中国工业的韧性和强大竞争力。

谁最困难

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军事对手,欧盟是美国最大的货币对手,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经济对手,英国和日本则依附于美国,那么他们之中,谁的挑战更大呢?

首先,美国不会有问题。

这不仅是因为美国面对的挑战比较少,更是因为美联储掌控着美元霸权。

美国经济在国境以内,但美元却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

正如它可以凭借美元霸权一手推高世界的通胀一样,当通胀的后果开始显现的时候,它也同样可以凭借美元霸权,一手控制通胀,另一手吸引全球资金涌向美国,让全世界陪着它吃药。

于是,美国倒是可以在治理通胀和避免衰退之间谋求软着陆的机会,但留给世界各国的却是一地鸡毛。

其次,日本和英国都没大事。

英国的经济表现其实强于欧洲,而日本则躲在汇率做成的壳里,一心一意保护自己的国内经济,这二位靠着对美国的依附都能够度过寒冬。

再次,俄罗斯和欧盟的挑战是最大的。

俄罗斯是因为深陷战争泥潭,会因为战争持续放血。

而欧洲则是因为能源危机,不但通胀高企,而且生产秩序也要被迫打断。

不过两厢比较,欧洲——欧盟和欧元区显然更危险一些。

因为,俄罗斯只要控制好战争进度,它是可以发挥国土和资源优势,做到自给自足长期坚守的;而欧洲却有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

这是一个比惨的世界。

曾经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熊,其中一个人赶紧换跑鞋,另一个人奇怪地问道:“你以为你能跑过熊吗?”这个人回答道:“我不需要跑过熊,只需要跑过你,就可以了。”

俄罗斯现在要做的就是跑得比欧盟再快一些。

最后,中国的机遇大于威胁。

眼下世界的主要特征就是存量竞争。

既然是存量竞争,那就是缺乏增长;既然缺乏增长,那么投资者的关注重点就只能从收入调整到风险上来。

因此,在战争风险和能源危机对供应链的冲击下,各国资本就要向风险最低的方向流动。

尤其是处于风险一线的欧洲资本。

那么,它们会去哪里呢?

答案是只有美国和中国,因为只有他们具备收留欧洲资本的可能性。

其中,美国的优势在于制度相似和文化背景,而中国的优势在于稳定的经营环境和完善的工业保障。

因此,欧洲企业和生产向中美的转移,是最符合欧洲资本利益的。

事实上,欧洲资本避险转出的流程已经启动。

巴斯夫的湛江投资就是一例。

德国化工巨头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2018年8月就和广东省政府签署备忘录,准备落户湛江。

但这之后仍有迟疑,但是能源危机的出现却帮它下定决心最终拍板。

湛江项目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海外投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的一体化生产基地,它的对华投资有着重要的标杆含义。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11)

巴斯夫并不是孤例,全球光学巨头德国蔡司集团在中国首次购地建厂项目落地苏州。

据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网站公布消息,10 月 18 日,德国蔡司集团在苏州工业园区奠基启动“凤栖”工程建设。

这是蔡司集团在我国首次购地自建项目,项目总投资 2500 万美元(约 1.81 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陆续引入显微镜事业部 B&C 级全球产品中心,包含产品管理、研发、生产与全球分销;以及工业测量事业部的部分全球生产基地及大中华区客户与解决方案中心。

认真聊一下全球经济的恶化程度(全球经济恶化谁会最先倒下)(12)

这些工业企业对生产的稳定性和能源保障最为敏感,他们的选择说明了中国在风险厌恶型世界当中,有着突出的竞争力。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会,利用国际环境剧变创造出的这个欧洲工业向外转出的机会,将使我们在中美脱钩的博弈过程中,获得宝贵的发展资源,甚至是跨越式的发展。

欢迎关注塔哥F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