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出自《文心雕龙》,是作者刘勰的一篇关于文章起源的论文。「原道」就是文章起源于自然之道的意思。

关于实践的文心雕龙名句(文心雕龙原道经典名言10句)(1)

在《原道》一文里,刘勰认为,自然界中山川日月、云霞草木,都是有物有形的存在。有其形则有其美。刘勰将这种自然形成的美称之为“道之文”。因而,他提出文学作品要有动人的文采,还要注重艺术技巧。

本文选取《原道》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关于实践的文心雕龙名句(文心雕龙原道经典名言10句)(2)

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

日月如同重叠的璧玉,以此来显示上天光辉灿烂的形象;

山川如同灿烂的锦绣,以此来显示大地条理分明的地形。

点评:作者认为,文章是和天地一同产生的。上天借助日月显示出来的形象,大地借助山川产生的地形,他们都是大自然的文章。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天上有光辉的景象,

地上有绚丽的风光;

天地确定了高低之位,

宇宙便有了两种主体。

点评:「两仪」指的是天和地。天尊地卑,是为两仪。而世间万物唯有人类拥有智慧,又与天地并称为“三才”。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人有感情,才会有语言;

有了语言,才会有文章。

这也是自然之理。

点评:人们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才发明了语言。语言产生之后,辅之以文采,便有了文章。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云霞的颜色,比画师的点染还要美妙;

草木的花朵,也没有经过匠人的加工。

点评:无论是云霞的颜色,还是草木的花朵,皆是自然形成的美丽。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这些没有意识的事物,都有浓郁的文采;

那么富有智慧的人类,怎会没有文章呢?

点评:作者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只要有形体,就会有文采。只要有声音,就会有节奏。而人类作为唯一拥有智慧的存在,当然能著文章了。

关于实践的文心雕龙名句(文心雕龙原道经典名言10句)(3)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在宇宙起源的时候,人类的文化就开始了。

最早是用《易经》中的卦象来阐明此理的。

点评:「太极」即天地未开辟前的混沌状态。「神明」即神妙精微的道理。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自从鸟迹般的古字代替了结绳记事,

文字的作用,便越来越重要了起来。

神农、伏羲的事迹,记载在《三坟》里边;

但因为年代久远,那些文章也无法追究了。

点评:「鸟迹代绳」是一则典故。上古时代,人们采用结绳的办法来记事。后来,仓颉看见鸟兽的足迹,产生灵感,遂创造了文字。文字产生以后,很快就取代了之前结绳记事的办法。

「炎」即炎帝,曾发明农业。「皞」即太皞伏羲,曾创制八卦,为人文始祖。「三坟」是三皇伏牺、神农、黄帝时期的重要典籍。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从伏羲到孔子,前者开创,后者发挥。

都是根据自然之道进行著作,

钻研出精深道理而教化育人。

点评:「爰」是语气助词,用在句首,无实意。「风姓」即伏羲氏。「素王」指有王者之德而无王者之位的人,即孔子。

关于实践的文心雕龙名句(文心雕龙原道经典名言10句)(4)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圣人将自然之道写在文章里边,

然后通过文章来阐明自然之道;

到处都能行得通而且没有阻碍,

天天都可以运用却不觉得匮乏。

点评:作者认为,自然之道需要圣人著文以阐明。后人通过阅读典籍来完成教化,进而发展出各种职业,使天下得治。

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自然之道是既精妙又玄微的,

应根据这种精妙之理来教育。

古代的圣人让这些道理发出光芒,

也使世间的伦理道德获得了宣扬。

点评:自然之道精妙玄微,圣人著以文章。不仅阐明其理,也使人们完成了教化,伦理道德得以宣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