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晋安

说起"贤后",现在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不妒不骄、温柔敦厚、善良贤淑、善待后宫和恭让节俭,认为只要具备这些品德,就是贤后。

更有甚者还会将这些标签极端化,认为贤后多半都是压抑自我、委曲求全的。

那么今人和古人对"贤后"的看法是否一致呢?古代人是不是认为只要做到温良恭俭让就是贤后呢?贤后是不是多半委曲求全呢?

我们先来看一些古代人对公认的贤后——唐朝文德皇后长孙氏的评价:

《大学衍义》(南宋·真德秀):臣按:文德长孙后之贤,其行事皆可为后世法。方太宗之怒魏徵也,非后从容开捄,则徵不得免矣!其为君徳之累可胜计耶?一言而全直臣於将死之际,立太宗於无过之地,虽古之贤后何以逾此?吁可仰哉!吁可仰哉!

古代贤后排名(古代人眼里的贤后究竟是什么样呢)(1)

《絜斋毛诗经筵讲义◎卷九◎卷耳篇》(南宋·袁燮):唐长孙后毎对太宗称魏徴之直,以社稷臣名之,保护其贤,成太宗纳谏之美。呜呼!其有古之遗风哉!

《女范捷录》:高太兴唐,内有窦孙之助。〔笺注〕唐高祖窦皇后、太宗长孙皇后,匡赞二君,以成帝业。长孙后尤贤,每事尽其规谏,太宗嘉纳之。

《帝鉴图说》(明·张居正):尝考自古创业守成之令主,虽圣挺,然亦有内助焉。观长孙皇后之于唐太宗,虽夏之涂山,周之太姒,无以过之矣。太宗外有忠臣。内有贤后,天下安得不太平。

《晋乘搜略》(清·康基田):唐之长孙皇后,从太宗佐内政,将顺匡救,能使人主回心归正,内外颂其贤德。而定大计、决大疑、军旅之事,无与也。

古代贤后排名(古代人眼里的贤后究竟是什么样呢)(2)

《千古奇闻》(清·李渔):陈百峰氏曰:"《诗》云:'民有秉彝,好是懿德'。长孙皇后以'主明臣直'语,遂释魏徵;疾病犹能力荐玄龄,可谓贤后矣!"

《新镌增补全像评林古今列女传》 母仪传:克树母仪,首盛唐而圣善。赞成帝治,开贞观之休明......君子谓长孙后,贤而能谏,可为世法,诗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此之谓也。"亲君子"数语,法语也,君人者铭之座右亦宜。为失良佐而哭之悲,则后之德益彰矣。颂曰:惟长孙后,性好读书。献可替否,裨益訏谟。采古女则,益昭其德。允兹后焉,正是四国。

上述评价摘取自不同朝代不同作者所著书籍,翻译这些语句之后,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古人非常推崇长孙皇后,认为她的贤足以作为表率垂范后世,而赞美她"贤"的原因无一例外是因为她能辅佐唐太宗,规劝于他避免犯错,还能保护且建议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这样的贤臣。

古代贤后排名(古代人眼里的贤后究竟是什么样呢)(3)

再看古代人推崇的其他贤后诸如东汉明德马皇后、明朝马皇后等,都有辅佐补益帝王政事决策、匡扶帝王之失的事迹。

可见古代推崇的贤后,与大多数现代人所认为的贤后并不一样——古代对贤后的要求实际上非常之高,除了一些基本的优秀品行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能匡正帝王政治之失,有劝谏帝王之美德。

"匡扶帝王之失"是其中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明明不少皇后都具备优秀的品行,但古代最为尊崇的贤后却始终都是东汉明德马皇后、唐长孙皇后和明朝马皇后等寥寥几位。只因为她们都有"匡正帝王之失、劝谏帝王之过"的举措。

所以说"贤后"在古代并不是一个容易得到的评价。

那么贤后是不是多半委曲求全呢?

我认为答案是否。

古代贤后排名(古代人眼里的贤后究竟是什么样呢)(4)

能与皇帝讨论政事,正面影响皇帝在政事上举措的皇后,思想与地位某种程度上和皇帝已经同属一个层面等级,这样的皇后怎么会是委曲求全的呢?

至于说要面对皇帝的后宫妃嫔还要做到不妒不骄是压抑自我,我认为这也不能拿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代。在古代多数时候,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上古也有多妻制),尤其是皇室需要多多开枝散叶,皇帝多妃嫔是常事,古代又妻妾有别,皇后作为后宫之主,善待这些妃嫔甚至是宫人,也是当时世人普遍赞同的价值观。

并且实际上不少皇帝有时候对待后宫的态度着实算不上温柔,难免会有急躁甚至暴躁:

《新唐书·长孙皇后传》:后廷有被罪者,必助帝怒请绳治,俟意解,徐为开治,终不令有冤。

《明史·马皇后传》: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古代贤后排名(古代人眼里的贤后究竟是什么样呢)(5)

上面两则史料分别是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和明太祖的马皇后在皇帝生气责罚后宫时,都会想方设法保护她们,或使她们免受责罚,或不让她们无故有冤。

试想一下古代后宫嫔妃和宫人离开自己的家,独身一人入宫,有些入宫后地位还并不高,不可能经常见到皇帝(古代按照后妃基数算能得宠的是极少数),甚至有的时候皇帝生气还要对自己发火,如果再遇到一个刻薄善妒的皇后,这该有多绝望。

而这样的情况下,即便要"憋屈",这个"憋屈"的人也绝不是皇后。

最后闲话几句,"贤后"在古代是对皇后的最高评价,代表着这位皇后各方面品行堪称完美。因此古代皇帝但凡夸奖自己心爱的妻子或者宠妃,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她们往"贤后"、"贤妃"的标签上靠,比如朱元璋经常跟大臣夸马皇后贤,并将她比作唐长孙皇后;又比如顺治帝亲自为董鄂妃撰写的《端敬皇后形状》,文中各种夸董鄂妃贤;再比如乾隆帝怀念孝贤皇后时夸孝贤皇后之贤为历代之最;而唐太宗更是誉长孙皇后为"良佐",还曾与房玄龄说皇后在各种政务上都能启发影响他,对他极其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