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好吃吗?好吃,天天让你吃饺子,你一进饭馆没别的,每次端上来的就是这盘饺子,还不换馅,还糟不塌塌的,你受得了吗?今天的程派经典名剧《锁麟囊》就是这盘让这些“厨师们”给整成烂饺子的一道大菜!

锁麟囊四人演唱(一出现在被唱成)(1)

李世济演《锁麟囊》

用做菜比喻唱戏可以这样形容:过去的厨师,开饭馆,第一得有特色菜,那就是戏里的私房戏,有人还大言不惭的留言:说什么私房戏,还私房菜呢!你还别讽刺,你这无知当光荣,也让大家开了眼,但是现在这样的主还不少,不知道还振振有词,不知道他们的那些自信从哪里来的。

第二,那就得有大众菜品,这就是俗称的官中戏,过去有个规矩,官中戏谁都可以唱可以改,私房戏可以唱不可以乱改,就和饭馆的大众菜品都可以炒,但风味各异,私房菜,一般不敢动人家的,就这个道理。当然有的人胡搅蛮缠说改怎么了?不怎么了,你怎么样谁管得了?你胡说八道光讲自己的那点理,那谁对你也没辙,知道你就是折腾出大天,警察也不会去抓你!现在这种无知无识蛮不讲理的网络喷子很多。

锁麟囊四人演唱(一出现在被唱成)(2)

张火丁演《锁麟囊》

闲言少叙,我们回头再说《锁麟囊》。《锁麟囊》是一出程派的经典大戏,是程砚秋大师最得意之作。也是京剧百年来无论文学性;以及戏曲的艺术性上,都是绝对的经典。据说当年一位酷爱程派艺术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为他拍一部代表他一生艺术的电影,程先生首选《锁麟囊》。当然,非常遗憾的是,后来拍了《荒山泪》,原因是戏改局的一些官员认为,《锁麟囊》不能适应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新理念,新认识,是在宣扬封建社会的那些旧观念,旧思想,宣传的是知恩图报混淆阶级矛盾的“阶级调和论”,与新时代格格不入。所以,虽然程先生非常想拍这部戏,包括他改编了多次,想上演,但是这出戏最后还是被禁了,程先生因为这件事抱憾终身,突发心肌梗塞离世。

锁麟囊四人演唱(一出现在被唱成)(3)

刘桂娟演《锁麟囊》

十年动乱之后,首演这出戏的应该是李世济,大约在1979年。从此以后,只要是程派的演员都在陆陆续续的上演这出戏。因为这出戏好吗,经典,又好看好听还叫座,所以,好像没有程派演员没有演过,有的甚至成了她自己的“代表作”了。比如有人戏称张火丁是“张三出”,就是源于她最能演“锁、荒、春”,那么其中第一出就是这出《锁麟囊》。所谓程派三代,更是霸住这出戏,不断的在上演,上演,上演!演的最多的是迟小秋。

有人说迟小秋她讲过这样的话,大致意思是:她演了几十年这出《锁麟囊》,每年都会有好几十场演出,就《锁麟囊》这出戏,都演了几千场了。这说的也是事实,就比如今年大年没过完,迟小秋来我们这里演出,两出戏《锁麟囊》《四郎探母》。在我的记忆里迟小秋电视晚会上是《锁麟囊》,演出必贴《锁麟囊》,几十年如一日,演出最多的也是《锁麟囊》。

锁麟囊四人演唱(一出现在被唱成)(4)

迟小秋演《锁麟囊》

还有其他的一些程派演员。几乎他们也是经常演,所以,每年,每月都有不同的演员在演这出戏,电视网络也到处是《锁麟囊》的视频,好像程派就靠它挣钱吃饭。

结果就是,演来演去生生就把这出《锁麟囊》演成了烂饺子了!

锁麟囊四人演唱(一出现在被唱成)(5)

李佩红演《锁麟囊》

我这里想问的就是,程派演员们,你们除了这出戏以外就没别的演的了吗?程派那么多戏,怎么就不能经常性的多演演?多挖掘挖掘,继承继承,整理整理呢?为什么就跟这出《锁麟囊》干上了呢?什么东西也有个度吧。好好的一出戏,让你们没完没了地演,就成这样了,有很多人已经非常腻歪了,你们清楚吗?我不知道别人,反正《锁麟囊》,现在我基本上是不看。没法再看了。看了都有一种反胃的感觉。不是说这出戏不好,而是一出非常好的戏,只是让你们生生给抱住消耗成了今天这样。这就像我上面举的那个例子一样,天天让你吃饺子,你会是什么感觉?所以,我们假想,如果程砚秋活过来看到这种情况,他该是个什么感觉呢?

锁麟囊四人演唱(一出现在被唱成)(6)

李海燕演《锁麟囊》

当然,我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还会有很多人反对我,其实,是我们各自站的角度和看问题的方向不同,所以,我也不想和这些人抬杠,还是那句话,愿意喜欢去喜欢,愿意支持去支持,至于我提出来的疑问自有我说的道理,那就是: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面继承传统,而不是片面性的继承,更不是不计后果的消耗式演出!至于发展,更是不能抱着前人留下的遗产没完没了的去消耗利用,再好的东西这样的做法也会有消磨完的那一天。我想我这层意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能理解的自然理解,不理解的那么怎么想就是您个人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