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母婴行业人人都做纸尿裤并不夸张。近几年来,做洗护的、做奶粉的厂商在开发纸尿裤品类、渠道商除了卖纸尿裤也在搭台做自有产品、微商纸尿裤更是多如牛毛……母婴行业观察近日收到爆料,一些只有两三家母婴门店的店主也直接找纸尿裤厂家,定制属于自己的纸尿裤品牌,名字随你起。上网一查,发现打着代加工的网站小店还真不少,以低至0.4元的单价就能帮你完成,产品的款式、尺寸、克重、吸收量、包装等都可以如你所愿,如果想要“高大上”,那就贴上外国标签。

年轻人的纸尿裤(人人都做纸尿裤)(1)

纸尿裤行业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低、投资风险小、回报效益高已成为大家的普遍认识。

据知情人士爆料,当今投资做一个纸尿裤品牌的成本可能是历史最低,原因如下:其一,以前购买一条进口纸尿裤机械生产线要500万到1000万元,国产的至少也要300万元,现在只需要向专业的机械租赁公司租赁便可;其二,纸尿裤的原材料成本相比往年节省了20%~30%;其三,纸尿裤的机械化程度很高,十个工人左右,便可以开始流水线生产;其四,不同品牌间的纸尿裤成品相差不多,工艺趋于成熟,市场热卖的产品新品牌立马可以做;其五,纸尿裤易流通保存,推广和营销的渠道多且成本低。据业内分析,若一片基础型婴儿纸尿裤从出厂到终端每片加价0.47元,加价率为50.5%,纸尿裤的利润率可高达30%甚至40%。

确实,从日本巨头花王集团的利润就能看出卖纸尿裤有多赚钱,花王2017年财报显示,其销售额达到约1.4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60亿元),连续5年创下新高,位列2017年双十一最受欢迎进口纸尿裤品牌第三名。

但绝大多数的人日子都是不好过的。据一名纸尿裤厂家透露:“现在做纸尿裤完全是为了走量,为了带动生产,产品利润率已十分微薄,哪有什么几个点,夸张了!有几个点都很好了。”这是国内大多数纸尿裤企业的缩影。

从渠道发展角度来看,一是渠道的多元化发展,经历了从线下渠道→综合电商→垂直电商→拼多多、云集以及微商等社交电商,为纸尿裤品牌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形式;二是母婴行业渠道的特殊性,很多大牌作为通路货,渠道是没有多少利润的,只能在其他地方找补,要么自己做个品牌,要么在其他不那么强势的纸尿裤品牌身上薅羊毛。

为什么会有成百上千个新品牌进入纸尿裤行业,原因在于:

1)在三四线、县乡市场,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很多家庭为了节省开支,甚至不使用纸尿裤,渗透率较低。

2)很多消费者对纸尿裤品牌的忠诚度并不高,加之对性价比的重视,催生出了很多地方小品牌。

3)这些地区母婴门店更为集中,门店间拼价格的现象较为明显,在比价的市场,中小品牌过度依赖渠道,高压渗透之下,很多纸尿裤品牌甚至只局限在一个县城的范围,超出这个县,根本看不到,反反复复,为更多的新品牌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母婴行业观察采访过多位从业者,纸尿裤品牌方说自己亏钱在做,渠道方也说自己没赚着钱,钱到底都去哪了……大概目前都在为这个产业的浮躁和混乱买单吧。

人人都做纸尿裤

未来纸尿裤市场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年轻人的纸尿裤(人人都做纸尿裤)(2)

婴儿纸尿裤市场增长势头不减,预计未来五年国内的婴儿纸尿裤市场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速。面对美系日系纸尿裤巨头分食婴儿纸尿裤市场的压力,各大玩家都会加快产品创新,不断提升用户口碑,增强用户粘性,以应对行业压力。曾有业内人士预言,中国纸尿裤市场未来200-300个品牌才是终局。对于所有从业者,能把握住的机遇就是提升消费者口碑认知、提升复购率,才能打赢这场江湖混战。

总之,纸尿裤市场虽大但散,总体的制造管理体系、工艺体系、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渠道也需不断进化,改变“畸形”现状,提升流通效率,同时加强行业监管,净化市场环境必然是纸尿裤市场的发展趋势。未来整个行业的规范性会越来越好,而在品质竞争中存留下来的那些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会提升。

大大小小的玩家不断涌入,人人都做纸尿裤其实不是句调侃,而是纸尿裤市场的真实写照。

文中部分数据参考:中国产业调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