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伴我成长手写字(复写纸里藏着爱与传承)(1)

复写纸,这个东西估计现在没几个年轻人知道是什么了。就是在70后甚至80后童年知道的也不太多,但与我,却是很熟悉的。

前几天,没事翻读余秋雨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复写纸,我的回忆占据了我的行动主线,于是放下书,静思。

我们小时候,打印机是很高贵的东西,印象中只有报社才有打印机,所以他们要排版工人。但是我们期末考试却很少能用得起打印机来打印试卷,老师一般都是在油纸上刻写,然后油墨滚刷,手工制作一张张试卷。所以我们那时候考试,老师监场不是像现在老师吃饱了没事溜来溜去,而是急匆匆地走来走去,落实一张张试卷的模糊不清楚之处。

书香伴我成长手写字(复写纸里藏着爱与传承)(2)

我有时候在想,干嘛不用复写纸,来复写呀。因为经常看到晚上父亲在油灯下或蜡烛下(据说小时候电都支援北京,所以来电一般都是深夜了)埋头写稿件时候,在稿纸下面垫上一张两张有时候甚至三张蓝色的纸片。写完一页后如此翻过再重来一遍接着写,这是个什么神奇的东西,我很纳闷。

后来父亲告诉我,这叫复写纸。他是在单位办公室工作,经常要把单位的情况向单位领导、上级领导及报社及时汇报和传递,但内容都一样,于是就需要在第一张稿纸下面垫一张复写纸,第二张稿纸下再垫上一张复写纸,垫到第三种就不垫了,一般就很模糊了。这样可以写一次完成三次的工作量,一次书写三份文字。所以我想这岂不是比油墨刻板更清晰,后来才知道这复写纸很贵的。

书香伴我成长手写字(复写纸里藏着爱与传承)(3)

这是他们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单位办公室新闻报道工作负责人的通用办法,所以那个时代在单位搞新闻报道工作是个力气活,你想想一篇报告如果有3000字,而稿纸几乎都是那种专业稿纸15*16=240字,应该写多少张。

由于经常看到父亲在白天的劳累后,还要晚上静下心来去写东西工作来挣得家庭的收入,一支笔给了家庭更大的希望,一张张复写纸给了家庭一点点的快乐和幸福。

耳濡目染,我也跟着对文字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中学时候也会尝试给报纸杂志投几篇稿件,也尝试了用复写纸誊写了一份,多投一个杂志地址。我的第一篇发布在《六月》的小稿件好像就是复写纸下的文字。

可能这就是传承,孩子一般来说受父母的影响会比较大,如果一个群落的父母的爱好和性格,孩子也同样爱好和发展,这就是家族的传承。

当然成年后也知道,其实复写纸一定程度上是有害的,用复写纸稿件投稿也是对杂志编辑的不尊重。不管怎样,复写纸在我的成长过程有着长久的记忆和影响。

到深圳后,再次接触复写纸还是用买了一本收据去收款时,收据、留底和财务联三联之间需要垫上复写纸,收据写的内容是一样的,统一笔迹。再之后的收据也简化了,直接做成了带复写功能的纸张,这很高级。再后来,电子支付的发展,收据本也很少人用了。

现在的孩子知道的更多就是复印纸了,复写纸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张小蓝一直是我喜欢的颜色之一。

康宗强调说:时代的发展,会使得在某一阶段发生重大影响的东西,突然就成了历史产物。比如邮票、粮票、BP机等等,但对于经历过那个阶段的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