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了染坊的老板。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逢上晴天,她怕大女儿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逢上雨天,她又担心小女儿染出的布晾不干。她天天为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很忧郁,久而久之,愁出了一身的毛病。

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的伞店会顾客盈门;而晴天你小女儿的染坊又生意兴隆,不论哪一天你都应该高兴才是啊!”老太太一想,果真是这个道理,从此她便整天笑容满面,再也不忧郁了。

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都有两面性)(1)

忧和喜是事物给你带来的两种心情,只要你不钻牛角尖,想问题善于从两面或多个角度去思考,哲理就在你身边,大可不必忧心忡忡,更不用像故事中的老太太那样天天抹泪儿。

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年轻时曾经当过奴隶。一天,他的主人要他准备一桌最好的酒菜,以款待一些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当菜一盘盘端上来时,主人发现满桌都是动物的舌头,牛舌、猪舌、羊舌、鹿舌……简直就是一桌舌头大餐。

全桌客人出于礼貌,只敢小声地相互议论。机灵的主人发现宾客们的窃窃私语和怀疑的神色,连忙气急败坏地把伊索叫进来兴师问罪:“我不是叫你准备一桌最好的菜吗?你准备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伊索不慌不忙、谦恭有礼地回答:“在座的贵客都是知识渊博的哲学家,他们高深的学问需要用舌头来阐述。对他们来说,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舌头更珍贵的东西了。”哲学家们听了他这番对舌头的吹捧,都不禁转怒为喜,纷纷开怀大笑。

第二天,主人又要伊索准备一桌最不好的菜,招待别的客人。这批客人是主人住在乡下的亲戚,主人一向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只是一群老土的乡巴佬,只有在逢年过节时,主人才会勉强招待他们来家里吃饭。

宴会开始后,菜一盘盘地端上来,却仍然还是一桌舌头大餐。主人火冒三丈,气冲冲地跑进厨房质问伊索:“你昨天不是说舌头是最好的菜,怎么这会儿又变成了最不好的菜了?”只见伊索镇静地回答:“祸从口出,舌头会为我们制造灾难,引起别人的不悦,所以它也是最不好的东西。”主人听了,不禁哑口无言。

尼采曾说:“没有真正的事实,只有诠释。”最好的东西到了另外一种情境,可能会变成最坏的东西;同样,你弃如敝屣的东西到了他人手上,也可能会是对方的无价之宝。因此,当你从好的一面看,映入你眼帘的会是世界的美好;当你从坏的一面看,只会看到一个千疮百孔的人生。是从哪个方面看,决定权在你。当事情无法改变时,改变看事情的角度,你一定能找到出路。

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都有两面性)(2)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事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听后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天,一位大臣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了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契诃夫在他的《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的文字,给了我们追求成功路上的安慰:“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着火了,那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是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契诃夫在文章最后写道:“依此类推……朋友,照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得到启发:快乐和幸福不是由你的地位、你的财富所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心境、你的感受所创造的。

人的思维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你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我不长进、没有出息”这一类的负面信息;然后感受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注定”会失败。另一方面,如果你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内心见到一个意气风发、神清气爽的自我,听到“你做得很好,但你会做得更好”这一类的激励信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结果你在现实生活中便“注定”会成功。

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都有两面性)(3)

同一件事情,同一样东西,因为情境不同、认知不同,就容易产生不同的解读。每一件事都有好多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得出不同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