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眼睛防止近视科普(保护眼睛预防近视)(1)

点击上方“蓝色微信名”可订阅哦!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宝爸宝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但现在随着近视低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很早就戴上了近视矫正眼镜,爸爸妈妈们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也近视?近视到底会不会遗传?近视了究竟要不要戴眼镜?近视戴镜会不会越戴越深?近视除了戴镜外,还有什么危害?近视能治愈吗?近视如何预防?今天我们就为宝爸、宝妈们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什么是近视?

我们的眼球类似于照相机,正常情况下,眼睛调节放松,远处的平行光经过眼球的各层结构,恰好在视网膜上聚焦,这种情况为正视。

而近视是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之前聚焦,造成眼睛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这多因眼球的长度(眼轴)过长所致,所以一般眼轴越长,近视度数越深。

爱护眼睛防止近视科普(保护眼睛预防近视)(2)

爱护眼睛防止近视科普(保护眼睛预防近视)(3)

近视眼会不会遗传?

近视是遗传倾向十分明确的疾病,根据群体调查,早已证明各民族之间近视眼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亚洲人中以中国人和日本人多发近视,欧洲则犹太人较英、德等国本地人的近视眼多见,这说明近视眼的发生与民族、种族有关系。60年前国外学者就已经报道了一对双胞胎的双眼不但都有近视、散光,而且连度数都一模一样。

如果夫妻一方是高度近视(600度),孩子近视的可能性是50%。如果双方都是,那孩子会100%近视。

许多爸爸妈妈们都会问:我们都不是先天性近视,是上初中、高中甚至是上大学后才戴眼镜,那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不会遗传近视呢?

非常遗憾,近视即便是后天性的也是可以遗传的,而且从临床的观察看,子代的近视发病年龄一般会早于父代。但通过屈光状态检查,我们可以预测孩子的发病年龄,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近视了到底要不要戴眼镜?近视戴镜会不会越戴越深?

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患者正是求学阶段,对视力要求高,若不及时配戴眼镜,容易出现视疲劳,影响学习;患者为了让视力更清晰,常常通过调整眼睛的睫状肌或被迫眯眼看东西,久而久之,睫状肌痉挛,上下眼睑长期压迫眼球,会拉长眼球前后径,促进眼轴的增长,从而进一步促使近视度数增加。因此,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患者来说,一旦确诊近视,应尽早配戴合适的眼镜,戴眼镜非但不会加深近视,反而有减缓近视加深的作用。

近视的危害

近视除视物不清、眼干涩不适,需戴镜,造成许多生活的不便,还可影响升学、征兵与择业,最重要的是可以造成许多的并发症:如斜视、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出血等,严重者可造成失明。

近视如何预防?

预防儿童近视最重要的原则是减少用眼、增加户外活动。具体措施是:

别让孩子过早,过度用眼。特别是要少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

不要让孩子在强光,暗室或晃动的车厢里看书,学校进行教室灯光、桌椅改造。

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头正身直,眼距离书本30厘米,指尖距笔尖1寸,不要躺在床上、趴在桌上看书。

多参加户外活动,特别是在日光充足的户外运动。太阳光照充足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益于抑制眼轴的增长,从而延缓近视的增长。

避免长时间疲劳用眼,持续近距离工作或使用电脑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

定期检查视力:一旦视力下降,要及时诊断,正确处理。

近视眼可以治愈吗?该如何治疗?

到目前为止,近视可以通过戴镜等方法进行矫正,但近视眼病所造成一系列并发症却无法通过戴镜而治愈。所以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延缓近视的增长,控制近视的最终度数是至关重要的。

01

配戴框架眼镜

戴框架眼镜至今仍是治疗近视眼的首选方法,戴镜可以明显提高远视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对症疗法。但框架眼镜在控制近视增长方面,作用较差。

02

角膜塑形术(OK镜)

是近年来控制近视和眼轴增长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配戴特制的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改变角膜曲率半径,减少角膜屈折力,达到降低近视屈光度,提高远视力的目的。它的特点是较安全、见效快、可逆性。适合于8岁和8岁以上的青少年近视。但其治疗范围有限,一般要求近视≤600DS,散光≤150DC,作用可逆(戴镜见效快,停戴回退亦快),故需长期戴镜维持,定期随诊。

03

药物治疗

近年来国外报道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延缓近视增长的方法。但因国内无此药物,故无用药经验。

04

手术治疗

准分子激光、飞秒、全飞秒等角膜的手术、近视眼的晶体手术,对成年人可以起到摘掉近视镜的作用。但是,儿童少年尚在成长发育中,近视还在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不宜冒然实施角膜手术。

05

后巩膜加固术

对于进展迅速的高度近视眼的儿童,可选择后巩膜加固术,限制眼轴继续增长,以期控制近视的增长。(文/杨素红)

编辑:宣传中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首都儿科研究所

服务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