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读者,在看完前面几期【重庆向西】系列后,向我发出了疑问: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核心是高新区直管园,那高新区直管园的核心,又在哪里呢?是西永还是金凤?

重庆大学城是否有发展方向(重庆向西大学城的上限决定了重庆的未来)(1)

直管园的核心,其实是由三个板块组成,西永和金凤只是其中两部分,剩下那部分,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学城”板块。西永主打高端制造业,金凤主打创新金融,而大学城则主打科技创新,只有加上大学城,那么这个核心才算完整,这个核心引擎才能插上钥匙,真正地点火启动。


2000年左右,重庆市政府就对主城不同区域进行了功能划分。比如将渝中的传统制造业进行疏散,部分工业/制造业集中到九龙坡,就是为了让渝中专心发展服务业,以及在坡区实现二产的聚集效应,方便未来产业升级。

而沙坪坝作为拥有众多高校的教育强区,在功能分区定位中,仍然走的是文化/科教这条路。为了集中教育资源,在沙坪坝打造出一个西部高级人才的培养中心,2003年的时候,市政府便批准了大学城的修建。

至此,大学城便成为了,第一个登上重庆发展舞台的西区板块,也逐渐成为了当年“西部新城”的代名词。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提到西区,大家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是大学城。

重庆大学城是否有发展方向(重庆向西大学城的上限决定了重庆的未来)(2)

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西部,范围内共有虎溪/香炉山/丰文/陈家桥5个街道,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

在西永、金凤、璧山的重重包围之下,大学城能衔接东西、贯通南北,地理位置上作为西区中心很合适。而在后续产业的布局上,同样也担当得起西区发展核心的头衔。


大学城,顾名思义,“科教文卫”和“教育资源”就是它的核心。

2003年大学城修建方案通过审批后,为了吸引全重庆的顶尖大学往这边迁移,市政府开出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批复的土地按照高速公路复垦费的低标准收取;市教委得到教育支持和补贴只用于进入大学城的高校;入驻学校在招生、收费上享有特殊支持;全市大型投资集团保障给大学城最大力度资金输出等等。

有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短短几年时间,大学城板块就吸引了重大、重医、重师、川美等众多高等院校,以及警察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等专科学校开设了新校区。曾经荒无人烟的西部新城,瞬间就成了满地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府。

重庆大学城是否有发展方向(重庆向西大学城的上限决定了重庆的未来)(3)

重庆大学城是否有发展方向(重庆向西大学城的上限决定了重庆的未来)(4)

川美大学城校区的罗中立美术馆

除了高等院校,随着板块的成熟、人口的涌入,中小学也在一时间住满了整个大学城,而且密度和质量都只能用“夸张”来形容。

我这里简单地对大学城的中小学做了个统计,虽然绝大部分是分校或者集团校,但几乎都是重庆顶级中小学的牌子。

重庆大学城是否有发展方向(重庆向西大学城的上限决定了重庆的未来)(5)

这还只是大学城的中小学,整个西区更夸张

大学城板块的出现,从最开始的定位来看,就是为了打造重庆教育高地,建立一个高端人才聚集区。而在科学城这个概念出现后,坐拥无数高校的大学城,又有了新使命。


在科学城规划出炉,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高新区直管园则摇身一变成为了重庆向西的发展桥头堡,大学城便在其中扮演了“智核”的角色。

重庆大学城是否有发展方向(重庆向西大学城的上限决定了重庆的未来)(6)

贯穿大学城的科学大道

今年年初,国家确定了四个综合科学中心,明确表示了科技创新会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虽然成渝在这方面起步有点晚,没能入选,但依托科学城的建设,重庆仍然没放弃向科技创新中心这个目标进行冲击。

大家要是注意过重庆在科技创新行业上的布局,能发现政府几乎是把宝押到了大学城身上。像“超瞬态实验装置”、“科学大道”、“科学谷”、“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重庆中心”、“量子通信实验室”等大项目,都是围绕大学城在建设。

重庆大学城是否有发展方向(重庆向西大学城的上限决定了重庆的未来)(7)

重庆大学城是否有发展方向(重庆向西大学城的上限决定了重庆的未来)(8)

高校云集、学术气氛浓厚,是大学城能成为西部智能谷的先决条件

如今的大学城,是按照教育高地、创业孵化基地、研发创新总部、工程设计中心、国际科技教育交流中心于一体进行打造。重庆未来是否能代表成渝城市群,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心的竞争中去,大学城发展得好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四条成渝高速公路,外加三条成渝高铁线路均要穿过大学城片区。在城市空间关系上看,大学城就像衔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东西方向的节点,是出入重庆主城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是成渝城市群的经济腹地。

重庆大学城是否有发展方向(重庆向西大学城的上限决定了重庆的未来)(9)

而在板块之内的发展上,不仅有连接璧山、主城核心区的隧道在紧锣密鼓地修建(双碑和中粮山隧道在扩建,井口和土主隧道等直通高新直管园的隧道也提上议程),地铁7号线/15号线也都已经开工(19/17号线2035年规划开建),后续各个科研项目、实验室、创新机构也将逐步投用。

在外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以及内部城市升级扩容的大环境下,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大学城未来会拥有怎样的价值,这个想象空间就留给大家讨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