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是唐代诗人常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题”是题写的意思。

“破山寺”并不是破旧的山寺,而是位于江苏常熟虞山上的一处佛教胜地。它始建于南朝齐,取名“大悲寺”;到了南朝梁的时候,更名为“福寿寺”;到了唐代御赐匾额“兴福禅寺”,之后,一直沿用“兴福寺”至今。因为它建在破龙涧旁边,故别名“破山寺”,“破”指的是破龙涧。

“禅院”指禅房、僧舍,是僧侣们居住的地方。因为寺庙的一般布局,前半部分是三宝殿,后半部分的禅院是僧侣们的生活区,所以叫做“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静谧美好的句子(古刹春色浓寺中禅意)(1)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这一联写“入古寺”。

“清晨入古寺”是叙事。时间是“清晨”,地点是“古寺”,事件是“入”。诗人这么早就进入古寺,可见他对佛教圣地这块净土的向往之切,暗示诗人讨厌世俗喧嚣的情怀。

“初日照高林”是写景。描绘古寺的全景。太阳刚刚升起,阳光照耀着高山丛林。

首联构成了一种幽雅宁静的艺术境界,与世俗的浮华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描写出了全诗画面的背景。

题破山寺后禅院静谧美好的句子(古刹春色浓寺中禅意)(2)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写“通禅房”。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木丛中。

这一联是静态的画面,通向后禅院的小路曲曲弯弯,景物自然产生遮挡的关系,在花木掩映下,隐隐露出僧房的一角,画面玲珑有致,富有层次,极具美感。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通过“曲”“幽”“深”等字眼,表现出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寂的特点。

这是成语“曲径通幽”的出处。当然,我们现在使用这个成语,也可以表达通过曲折和坎坷才能达到某种美妙境界的意思。

题破山寺后禅院静谧美好的句子(古刹春色浓寺中禅意)(3)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是“后禅院所见”。

明净的山色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杂念全消。

“悦”和“空”都是使动用法,“使……悦”“使……空”的意思。“悦鸟性”是使鸟儿欢悦;“空人心”是使人心空。鸟是不是欢悦,我们不知道,这是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的写法,是在烘托诗人的愉悦心情。“空人心”中的“空”其实是个佛教的概念,是内心空明的状态,指心中没有任何杂念。

颈联是动态的画面,诗人以动衬静,表现山寺的脱俗与纯净。在景物描写之中,诗人更多地抒发了自己的主观感受,通过“悦”字表现出诗人游览名胜时感受到的欢欣;通过“空”字反映出诗人心中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佛教的清净之地,洗涤和澄澈了诗人的灵魂。

题破山寺后禅院静谧美好的句子(古刹春色浓寺中禅意)(4)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一联是“后禅院所闻”。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已沉静,只有悠长的钟声在空中回荡。

“籁”指能够发出声音的孔儿,“万籁”泛指大自然中的一切声响。“都”字在有的版本中写作“俱”,都正确。“但”是只的意思。“钟磬”我觉得是偏义复合词,存疑,有争议。“钟”和“磬”是寺庙中的两种法器。这里应当只有钟声,没有磬什么事。这样的用法在古文中很常见,比如“事有缓急”,只有“急”没有“缓”;“路之远近”,只有“远”没有“近”;“保卫国家”,主要是保卫“国”,没有“家”的事儿。

尾联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以有声衬无声,在空旷静谧的山林中,那一场修长的钟场,更加突出了古寺的幽深清寂,并渲染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题破山寺后禅院静谧美好的句子(古刹春色浓寺中禅意)(5)

这首诗,以诗人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通过“入古寺”“通禅房”“后禅院所见”“后禅院所闻”,描绘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纯净,抒发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全诗突出了一个“静”字,首联点出古寺清幽宁静,颔联以静写静,颈联以动衬静,尾联以声显静。

正是:古刹春色浓,寺中禅意“静”。

题破山寺后禅院静谧美好的句子(古刹春色浓寺中禅意)(6)

#春日生活打卡季# #以书之名# #每日一诗# #天天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