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国家组织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第二枪”人工关节在天津正式开标。本次采购产品为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和初次置换人工全膝关节,共有49家企业获得参与集采资格,进口品牌有捷迈、强生、施乐辉、史赛克、贝朗等,国产品牌有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大博医疗、微创医疗等。

爱康、威高全线中标,进口巨头低价竞标,平均降幅80%

据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集中采购组组长高雪介绍,此次拟中选的人工关节产品价格从平均3万元降到1万块以内,降幅达到80%以上。此次髋、膝关节产品首年意向采购量共54万套,按2020年采购价计算,采购金额约200亿元。执行集采价格后,整个市场终端规模将大幅缩水。

全场最低价出自天津康尔诺科技有限公司的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为1788元(1个髋臼螺钉450元,伴随服务50元);次低报价为上海晟实医疗器械科技的合金-聚乙烯髋关节产品,为1970元(1个髋臼螺钉60元,伴随服务200元)。其他多数企业的报价区间集中在6000元至8000元之间。

爱康的报告多久出来(关节国采结果出炉)(1)

*报价数据以官方文件为准

在伴随服务上,外资施乐辉与强生报出50元低价,而其他厂商报价均在100、150和200元三个档位,鲜少有企业报出400元的价格。

从中选情况来看,国产企业爱康、威高全线中标,进口企业降价意愿也明显提升,史赛克甚至在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中报出最低价。

国产进口旗鼓相当,集采助推关节国产化

骨科关节国产化程度较低,市场主要被强生、捷迈邦美、史赛克及施乐辉等国际巨头所占据。对于国产企业而言,借助这次集采,有望扩大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最新:关节国采9月14日正式开标,市场格局大变天》文章中,我们也提到从A组首年意向采购量来看,国产与进口在髋关节需求数量相当,其中国产为123424个,进口为123680个。

A组各产品系统国产进口首年意向采购量(个)

爱康的报告多久出来(关节国采结果出炉)(2)

从中选结果来看,一共有44家企业的产品中选(部分中选企业清单见文末附录),其中国内生产企业30家,进口企业14家,国产与进口预计分配量差距明显缩小,国产关节企业已逐渐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医械汇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关节领域的国产化率约为35%,通过集采的开展,预计国产化将达60%-80%。

中标不是终点,供应环节更是重点

此前冠脉支架集采部分紧缺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表示或因为医院少报量导致。同样的问题,在关节报量中也有体现。人工关节集采髋关节三个系列总采购量为30.6万个,膝关节采购量23.2万个,共计53.8万个,比业内预估总数要少很多。

一位天津医药采购中心负责人解释,业界预估的数据是以2019年的使用量为基础,按每年12%的市场增速测算的。但医院是根据2020年实际使用量上报的,因为新冠疫情,医院大概有四个月没怎么做手术,所以比预估少。

“如果2022年疫情控制的好,实际的需求量有可能会达到100万,比现在的需求量翻一倍。”上述天津采购中心负责人预测。

为应对变数,此次竞标所有企业都要申报在中国市场的最大产能,以保障后续的供应。

同时,在医保局推动下,关节集采开展后,医用耗材登记系统将上线。按要求,企业要实时向国家组织联采办报送中选人工关节的库存数量、供应量流向、医疗机构入库数量等信息,还将统计人工关节的翻修率、不良反应等数据。

集采外,创新持续加码

在积极降价参与集采这一红海市场的竞争外,骨科企业创新动力强劲。

威高骨科表示,“公司在关节领域的创新包括多个方向,如产品线扩充(翻修髋关节、翻修膝关节、单髁、肩关节、踝关节等),新材料新工艺产品的开发(陶瓷膝关节、碳纤维peek初次肿瘤关节等),以及3D打印产品(肿瘤定制、初次定制)和骨科手术机器人等,以此来扩大骨科医疗器械的护城河。”

而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3D打印定制化产品注册证的公司,爱康医疗表示“我们拥有5个3D打印产品定制化注册证,在翻修和重建手术中具有很强的优势,且我国关节翻修市场处于上升期。此次集采后,医生将更加专注于复杂病例的处理,未来这一领域的需求量会增加。”

进口企业强生也表示,“集采之下可能会引发产品价格战,但进口厂商一定打不过国产品牌。因此,强生的应对策略是大力发展骨手术科机器人,而相关耗材也可以通过该机器人进行搭配销售。”

总的来说,关节国采带来的市场影响还是较为积极,集采涉及到的关节上市公司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骨高科、大博医疗股价今日涨幅均超过10%。下一步国家高值耗材集采已放出信号,或将在骨科脊柱领域展开,我们将持续关注。

附录、部分中选结果如下(具体以官方文件为准)

爱康的报告多久出来(关节国采结果出炉)(3)

来源:Eshare医械汇

本文为转载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版权问题,可直接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