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样板戏,上些岁数的人都能哼上几句。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娱乐选择并不多,除了电影“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三队”(《洪湖赤卫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就是样板戏了。特别是在有的样板戏以革命现代京剧名义拍成电影后,这种影响更是无比巨大。那么,什么是样板戏?它到底有多少部呢?

样板戏当年有多火还有人记得吗(真的只有八个吗)(1)

《红色娘子军》剧照

所谓样板戏,其实就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曲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注意,这里包含了三层含义:一、它全称是“革命样板戏”,“样板戏”是俗称;二、是以戏曲为主的舞台艺术,实景剧不在此列;三、数量是二十几个,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八个。

样板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文革初期(1966一1969)。人们常说的“八大样板戏”就是此时推出的。这八部剧是:《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这里,官方给出的确切说法是“八个样板”,而不是“八个样板戏”,因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并不是京剧,交响音乐《沙家浜》也不是戏。所以,“八大样板戏”之说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俗称”,并不是官方定论,《人民日报》的评论是“八个样板”。这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批“八大样板戏”的由来,其实它只是“五戏两舞一乐”。当然,也有把后来的钢琴伴奏《红灯记》列入“第九样板戏”之说。

样板戏当年有多火还有人记得吗(真的只有八个吗)(2)

《智取威虎山》剧照

二是文革中期(1970一1974)。这期间,受第一批“八大样板戏”的影响,现代改编戏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并出现了多部精品剧目,从而诞生了第二批样板戏。主要有京剧《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钢琴伴唱的《红灯记》和钢琴协奏曲《黄河》。这样看,第二批样板戏也不全是戏,而是“四戏二舞二曲”。加上第一批的九个,这就有了1974年《人民日报》十七个样板戏的评论。

样板戏当年有多火还有人记得吗(真的只有八个吗)(3)

巜杜鹃山》剧照

三是文革后期(1974年末一1976年文革结束)。这一阶段推出的剧目相对较少,质量也每况愈下。比较出名的有《磐石湾》、《红云岗》、《审椅子》、《战海浪》以及《津云渡》等。这样,加上前两批的十七个,就有了“二十几个样板戏”的说法。确切地说,就是二十二个样板戏。

以上,我们按年代、分批次梳理了样板戏的产生过程。其实,在这期间,各地文艺团体排练推出的现代戏数以百计,但在《人民日报》等官媒上评论的所谓“样板”,就是这二十二个,其中的经典剧目以革命现代京剧的名义拍成电影,流传得更广,但官媒还是统称它们为“革命样板戏”,俗称“样板戏”。

样板戏当年有多火还有人记得吗(真的只有八个吗)(4)

《红灯记》剧照

最后,我们对以上三批次二十二个剧目进行一下综合评价:

第一批样板戏中,《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最为有名,且质量均属上乘,其中尤以《智取威虎山》因其在唱腔、伴奏和故事冲突设计上的突破,更加为人称道,被公认为第一批“八大样板戏”之首。这也是为什么“八大样板戏”之说流传甚广的原因。想想那时各家各户墙上贴挂的宣传画和“四扇屏”吧,你就知道这几出戏的份量!

样板戏当年有多火还有人记得吗(真的只有八个吗)(5)

《沙家浜》剧照

第二批样板戏由于有了第一批的借鉴,质量自然不差。特别是天才音乐家于会泳,在这期间有了比第一批样板戏更大的自主创作空间,在剧目的音乐伴奏、念白、舞美设计上大胆革新,尽情挥洒,终于拿出了堪称个人英雄主义般的经典之作。《杜鹃山》、《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与第一批相比,毫不逊色,其中尤以《杜鹃山》、《龙江颂》最为经典,它们的宣传画和四扇屏发行同样可观,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多数人把这两部戏也列为“八大样板戏"的原因了。

样板戏当年有多火还有人记得吗(真的只有八个吗)(6)

《龙江颂》宣传照

第三批样板戏质量相对要差一些。也就是《磐石湾》和《审椅子》比较有名,特别是《磐石湾》,由于于会泳的加盟,其质量完全可与前两批样板戏相媲美。

小结:三批样板戏都得到了官方和大众的认可,其中的优秀剧目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无论是官方的“八个样板”,还是民间俗称的“八大样板戏”,亦或是以戏曲为主的“二十几个革命样板戏”,都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难以逾越的经典。这正是:

想当年离海港平原作战,

似听得沙家浜枪声震天。

犹记起龙江怒奇袭白虎,

娘子军胆气豪打虎上山。

不曾想杜鹃开乱云飞渡,

激起我举红灯如磐石坚。

忆往昔风雷动峥嵘岁月,

只留下英雄泪经典流传!

下一篇:京剧如此之美,未来路在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