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弱教育的后果(撞南墙教育)(1)

上初二的儿子自己骑单车往返2公里外的学校上学。到雨季时,他很不喜欢自带雨衣。

为了送不送雨衣的事情,我与先生各执己见。

我怕孩子淋雨,主张送。

先生说:“不要送,让他淋雨,让他撞撞南墙,让他体验过淋雨的滋味,他就懂得带雨衣了。你像保护鸡仔一样,一直想无微不至地保护着,孩子怎么“长”得大?!”

确实,一个人在思想认识上不接受时,他人再多的说教都无济于事。

第一次,我送了雨衣。

第二次,我送了雨衣,并在微信上提醒他以后要自己带雨衣。

第三次,我会硬下心肠,不送雨衣,让他体验体验淋雨的滋味。

如果说教不听,就直接让孩子去尝尝撞南墙的恶果,现实的自我体验比他人的说教更有教育效果。

就说单车吧,几百元的单车,娃娃不当回事,开始还锁一锁,后来就不锁了。

你提醒他锁车,他理直气壮地说“不是装了监控吗?怕什么呀?!”依旧不锁车。

我们住的房子是靠着大马路的,左右都是商铺店面,大门口处是装了监控。

我告诉他“当初我们店也装了监控,监控也拍下了偷车贼的偷车过程,也报了警,警察也来了,但最后也还是没能抓到人没能追回车呀!”

他还是不当一回事,不锁车了,直接停外面。我帮他锁了几次,他也嫌弃我的多事。

做为反抗,他还连着两天直接将他的单车锁取下来放在我的单车上。

青春期的小娃娃,数落没用,说教没用,那就收起唠叨,让他接受撞南墙的现实教育。

我与先生的教育理念不同,但我也不会固执己见,会在合适的时候将两个人的理念去结合践行。

家里买来鞋柜,先生说“儿子,我眼睛看那么小的说明书辛苦,你看说明书做指挥,我给你打下手组装。”

我回家看到的景象就是父子俩正在客厅一起组装鞋柜,先生听儿子的指挥做事。

先生最开始的职业是模具制造行业,他们算是比较早进入这个行业的人。

那个年代的师傅除了电脑锣不会,火花机、铣床、锣床、省模、磨刀、打磨机……全都会),组装对他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先生明白动手的重要性,他会借机带动儿子参与动手。他也主张行万里路是最好的老师。

同样,先生也赞同试错、跌倒、撞南墙也是一种“长大”的教育。

我要做的就是将两人的教育理念合二为一,我有我作为妈妈的出场,也让先生参与并践行对孩子的教育。

此时,外面下雨了。

昨天我去送了雨衣。

今天,我要忍住担忧,忍住不去送雨衣,要不厚道地敢于让孩子淋雨回家。

12-13岁的孩子最反感他人过多地说教与唠叨,教育也要借机行事。

孩子,淋过雨能知道淋雨的难受!淋过雨能知道下雨天的不淋雨就是幸福!

以后不是大人千叮咛万嘱咐的提醒你要带雨衣,而是自己主动做好防护,让自己避免被淋。

经历过风雨的洗刷,有了敬畏之心,自己就不会再固执己见。

有了敬畏之心,没了可依赖的对象,孩子以后就知道防患于未然,懂得要如何做才能保护好自己。

给孩子最好的保护是教孩子懂得自己保护,没有淋过雨的孩子长不大。

后续,原以为孩子会淋雨,事实却是到放学时没下雨了,让我纠结与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就像很多人都说哪代人哪代人会废掉,但是哪代人都有哪代人的活法,哪代人都好好地活在自己的时代里。

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事情,停止忧虑,放宽心,佛系点,我们担心的事情未必真正会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