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桥梁大国

但是,不管创造了多少工程奇迹

要论“网红”程度

这些桥恐怕都比不上一座60年前开工的老桥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1)


摄影:林琨

1960年1月18日

南京长江大桥开工建设

这座大桥

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对桥梁建设者来说

它是中国自力更生建设的第一座大桥

对八零后九零后来说

它是课本上需要全文背诵的课文

对岁数更大一点的中国人来说

它是岁月的写照和时代的缩影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2)


摄影:许宁

南京长江大桥的故事

要从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说起……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3)


外国桥梁专家曾断言:

此处“水深流急,不宜建桥。”

1959年4月,南京长江大桥的选址地定格在勘察人员相机镜头里:水深浪急,江宽平均1500米以上,最狭处也有1100米,水深多在15至30米,最深处超过70米。险要的地势,形成了“长江天堑”。

江北的津浦铁路(通车于1912年)、江南的沪宁铁路(通车于1908年),也是在此被宽广的长江割开。

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曾来此勘测,得出的结论是:“水深流急,不宜建桥”

虽然此处的工程条件比武汉长江大桥要复杂得多,可谓世界级难题,但中国人还是决定迎难而上,用当时的话,叫建“争气桥”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4)


图/1960年1月18日,长江大桥主体工程正桥桥墩开工,正桥9号墩钢围笼浮运下水,大桥建设全面启动。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5)


来斯!创下许多“中国第一”

1960年,梅旸春来到浦口,成了大桥的第一任总工程师。同年,南京长江大桥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6)


图/大桥工程的水下作业需要下潜66米,而当时国际公认的空气潜水极限深度为60米,一旦超过就会危及潜水员生命。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设法达到了最深71米,用最普通的设备创造了世界潜水史上的奇迹

1962年,长期超负荷工作的梅旸春病倒了,临终前,他悲愤疾呼:“老天对我不公,不让我看到大桥通车!”

1964年9月,大桥工程又遭遇建设中的最大危机:在洪水冲击下,5号和4号桥墩的锚绳先后崩断,沉井开始剧烈晃动。一个面积接近篮球场、足有7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在激流中揺来晃去,最大幅度达到60米!大桥桥址随时可能报废,工地上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建桥工人冒着生命危险,连续抢险近两个月,最终克服了沉井摆动,使大桥转危为安。工程施工一波三折,也让大桥创造了中国的“许多第一”,特别是“中国在长江上完全自主设计、施工及采用国产材料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7)


摄影:林琨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竣工。通车典礼上,数十万南京人涌向桥头庆祝。桥上、桥下都挤满了人。大家欢呼雀跃,典礼后,挤掉的鞋子就装满了两卡车!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8)


图/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9)


118辆坦克驶过,

大桥,安然无恙!

大桥到底结不结实呢?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检验方法,他调来118辆坦克,从花旗营至北桥头堡,一字排开,车与车间隔50米,整个车队绵延近10公里。坦克过完后,大桥安然无恙。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10)


20世纪70年代,周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11)


封闭大修两年多,

归来仍是少年!

2016年2月5日,南京长江大桥被认定为危桥。已有48岁“高龄”、不堪重负的它,迎来了历史上首次封闭大修

2016年10月28日22点,南京长江大桥进入长达27个月的封闭维修。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12)


摄影:许宁

2018年12月29日12点,经过维修改造的南京长江大桥重新焕发活力,正式恢复通行!大桥又回到往昔车水马龙的景象。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13)


摄影:林琨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14)


今天,距离南京长江大桥开工

整整60年了

南京长江大桥

中国造桥传奇的起点之一

为这座“争气桥”

点亮右下角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60年)(15)


素材来源 | 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北京日报《南京长江大桥绝地重生:50岁,归来仍是少年》作者/孙文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