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莓休眠现象

进入秋季,草莓的匍匐茎抽生逐渐停止,叶柄变短,叶片变小,整个植株矮化,此状态将经过冬季一直持续到温度回升的春天,这就是所谓的草莓休眠。草莓的休眠是为避开冬季低温的伤害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休眠是相对于生长而言的,从外部形态看,匍匐茎停止抽生,新茎叶柄短,叶面积小,叶色变深,老叶塌地,植株矮化。但内部仍进行生理活动,如呼吸、蒸腾作用等,一系列的物质转化,也在低温条件下进行。

休眠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草莓植株本身内在因素和生理上的需要,需要一定低温积累量,即一定程度低温下经过一定时间才能通过的休眠,叫自然休眠。自然休眠过程由浅入深,又逐渐觉醒。寒冷地区的品种休眠程度深,温暖地区的品种休眠程度浅。草莓的自然休眠具有相对性,处于自然休眠的植株,对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变化相当敏感,在适宜条件下,如在日光温室中加温后,新叶便开始伸展,并开花结果。但在自然休眠尚未解除时,草莓植株的长势弱,叶片小而叶柄短,果柄短而果实小。当植株解除自然休眠后,新叶便呈直立状态,叶柄加长,叶片增大,营养生长旺盛,花柄伸长并适时抽生匍匐茎。二是自然休眠满足后,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植株仍保持休眠状态,称为被迫休眠。一旦条件适宜,植株即正常生长发育。

冬季草莓种植与管理(草莓种植技术草莓休眠现象)(1)

二、影响休眠的因素

影响草莓休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部分。内部因素主要有品种、激素、营养等,外部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照等。

1、内部因素

(1)品种

不同的品种休眠的进程和低温需求量不同。据研究,在一定条件下,丰香、静香、宝交早生、哈尼在10月下旬开始休眠;丰香为11月下旬,宝交早生为翌年1月初解除休眠。通过休眠所必需的一定时间一定程度的低温,称低温需求量。不同品种间低温需求量存在差异,一般认为,成熟早的品种,低温需求量少。通过休眠的有效低温为0~5摄氏度。有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低温需求量,在5摄氏度以下,丰香86小时,静香162小时,宝交早生520小时。一般低温需求量少的品种适于促成栽培,中间类型或低温需求量多的品种则适宜半促成或露地栽培。

(2)激素

草莓植株的休眠与体内激素水平有关。休眠是由于植株体内赤霉素类物质含量减少、脱落酸类物质增加所引起。当植株进入休眠时,生长素与赤霉素活性降低,休眠最深的11月,活性最弱,以后随着休眠的打破,活性又逐渐上升。细胞分裂素的活性在11月为最低,与休眠具有一定的关系;脱落酸与休眠的关系则表现不明显。草莓进入休眠期,脱落酸含量开始上升,深休眠时达到较高水平,至次年1月下旬含量开始下降。草莓植株的休眠是各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营养

草莓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在休眠开始时,叶片淀粉含量最高,以后逐渐减少,春季开始生长时降为最低;而根部淀粉含量,在休眠最深时最高,到开始生长时又减少,根部淀粉含量随休眠的深浅而起变化。

冬季草莓种植与管理(草莓种植技术草莓休眠现象)(2)

2、外部因素

(1)温度

低温是诱导进入草莓休眠的主要因素。在低温下,草莓植株的各种生理活动减弱,完成准备休眠的一系列变化。通过休眠,需要一定时间一定程度的低温。目前认为这是主要因子,而长日照似乎仅起一定的辅助作用。自然休眠后的被迫休眠,其影响因素主要是低温,草莓不能开始正常生长发育。夏季高温也可导致植株休眠。

(2)光照

光周期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一般长日照促进营养生长,短日照抑制生长,促进植株休眠。秋季短日照是诱导休眠的重要因素。

冬季草莓种植与管理(草莓种植技术草莓休眠现象)(3)

三、休眠的控制

生产上控制草莓的休眠,主要是根据不同栽培目的,利用休眠的特点为生产服务。露地栽培,自然条件下,草莓可顺利通过休眠,来年春天正常生长发育,不涉及控制的问题。而在保护地栽培中,为使草莓提前生长,提前成熟,控制利用好休眠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是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达不到预期效果。控制休眠主要是阻止其进入休眠。 提早进入和提早解除休眠主要有以下方法:

1、保温措施阻止休眠

在草莓进入休眠期之前,采用高温和长日照及赤霉素处理,使植株不能进入休眠。在保护地栽培中,阻止休眠的关键是要掌握好保温的时间,即使植株完成花芽分化,也不能进入休眠期。北方促成栽培保温的适宜时间为10月13~20日。但不同的品种应根据花芽分化和休眠期进程来掌握。

2、低温处理促成休眠

人为创造低温条件(0~5摄氏度),使植株通过休眠,然后进行促成栽培。冷藏时间,以不同品种的低温需求量和促成时间而定。一般自10月中下旬开始,约1个月,至11月中下旬将冷藏苗定植于温室中。

3、光照处理打破休眠

植株经过一定程度低温后,于11月下旬开始进行光照处理,打破休眠。处理时,每天保证植株能接受16小时的光照。可从日落开始到次日晚上8~9时结束,如果在深夜给予3小时的光中断,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4、赤霉素处理延迟休眠

赤霉素可代替长日照的作用。喷施赤霉素会促进叶柄、叶的伸长,但对叶的展开没有影响。喷洒时间多选在地膜覆盖后,浓度5~10毫升/千克,每株5毫升,喷洒于植株心叶部分。因为赤霉素的作用效果与温度有关,所以喷后室内白天温度应维持在25摄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