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战争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得失。

大家好,这里是顽皮看世界,我是顽皮。

一战和二战所有活塞式战斗机(顽皮看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早期的战斗机)(1)

当侦察机在战场上出尽风头的时候,那些鼓吹空军无敌的人已经意识到了飞行器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可以袭击敌方飞行器的武装飞机也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头几个月里迅速问世了。我们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战斗机。1914年时,本来并没有专门制造战斗机,但随着堑壕战的战壤越挖越广,这种战斗武器就迅速发展起来了。由于步兵侦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基本为侦察机所取代,所以战斗机最初的任务就是给战争舞台上戏份越来越重的侦察机当保镖。当然,顺便击落一两架敌方的侦察机也是必要的。早期的战斗机以双翼飞机为主,偶尔也有一些是单翼设计。由于战斗机飞行员可以直接在驾驶室瞄准目标并操纵随机的机关枪进行攻击,这种飞机就不需要像普通的双座侦察机那样专门留出一个位子给机枪手,故机舱内大多都只能容纳一人而已。当时几乎所有飞机都采用的是类似拖拉机那样的前置牵引式引擎,也就是将螺旋推进器放在了整个机身的最前端;而飞行员要瞄准并射击的话,最方便的当然是攻击飞机前方的目标。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怎么才能在螺旋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击中目标而不损伤桨叶本身呢?引擎位于驾驶舱之后的推进式战斗机则不存在这种问题,但这种飞机的战斗表现却乏善可陈。英国的维克斯5型战斗轰炸机于1915年7月面世,这种推进式战斗机的最高时速只有112千米,在飞行器中实在算不得快。面对这种困境,法国飞行员罗纳德·加洛斯在1915年3月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他在莫拉纳索尼埃L型伞式双座单翼机上装了几片钢板,沿飞机轴向前发射的子弹打到钢板上后,由于侧面受力就会出现方向的偏转,从而保护螺旋浆不受伤害。加洛斯的发明诞生后不久,法国的第一架专业战斗机莫拉纳-索尼埃N型侦察机就出现了。“偏流板”的出现使得协约国战斗机的发展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很快,这种优势就一去不复返了。德军在1915年4月俘获的协约国飞机上拿到了偏流板的样本,之后便迅速开始制造改良版的同种零件。断续射击装置是为前置引擎式飞机设计的,有了它,机关枪就能在螺旋奖叶片挡住弹道时自动停止射击。1915年末,在荷兰的福克公司将这种装置配备到了其制造的福克E1型单翼飞机上之后,空战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时速高达140千米的单座福克E3型为代表、约300架的E型战斗机在空战中击落了上千架协约国飞机,其中以维克斯5型战斗轰炸机的损失最为惨重,史称“福克之灾”。E型战斗机从此称霸战场,而这种局面直到1916年春天协约国终于制造出可与之婉美的战斗机时才宣告结束。好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斗机,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好,我是顽皮,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