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九个多月的大宝和三周岁的二宝,似乎到了语言的一个小爆发期。“先……然后……再”的秩序语言表述十分清晰;“因为……,所以”的因果表达被用到了该用的地方;“又……又”的重复性语言能把事情的逻辑起点表达的相当到位。“不是……是”的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划分成了说明她自己的一种证据性语句……

对词汇分类的认识(最是在运用中理解和识记)(1)

“奶奶,说一句我的诗呗!”这是二宝的语言。这段儿时间,二宝被动着随从姐姐背诵古诗,但是背诵的准确性和进度则完全与姐姐等同,甚至有时候比姐姐学得还快!里面凡是带“yao”的音节的,她就认为是她的诗。如“遥知不是雪”、“牧童遥指杏花村”、“遥看瀑布挂前川”等。

“奶奶,咱们先玩儿藏猫猫游戏,然后再讲书,可以吗?”大宝一经提出,二宝马上附和。“先讲我的,因为是我先找到的!”二宝的反应和行动力一般会抢先,而且表达会和行动一致。“可以,反正都是听奶奶讲,一样的!”大宝明白了这时候的顺序对结果是没有影响的。用语准确,情绪平静。既大度又开心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又对妹妹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提供了范本。

“对,说得好!”、“就是,你用的词儿很准确!”,如果听到宝们的准确性表述时,我会给以肯定和称赞的。对孩童来说,成就感、被看见、被听见、被鼓舞都是一种沉淀的力量,这一点与大人无异或者更浓。

“奶奶,三集看完了,结束!”俩宝看完动画片后,给出回应的一般是大宝。“好,很好!大宝,你知道你这样的行为叫什么吗?自律!”“奶奶给你点赞!说不看就不看了,这就是自律!自律的孩子长大后能干成好多事儿!”我更准确些解读,让她在当下理解、识别。

对词汇分类的认识(最是在运用中理解和识记)(2)

在公园里玩耍,藏猫猫游戏多次被大宝提及。谁藏、谁找,在什么范围内躲藏、数到几就可以了开始寻找了等游戏规则,都是以俩宝为主导制定,过程中,需要她们准确表述出来。我则认真听,听不懂的再问,有疑惑的重新征求宝们并要求她俩再次描述,直到共同明晰。

“对了,大宝,你往西,我往东,把爷爷和妹妹包围起来,他俩肯定跑不掉了,如何?”大宝十分兴奋,被抓到的二宝也开心更甚。然后,我和二宝一组,又用“包围”的方式开始“捉拿”姐姐……“包围”一词就这样被宝们以游戏的方式真实的理解了。

对词汇分类的认识(最是在运用中理解和识记)(3)

当下的俩宝很可爱,当然,也相当气人。动不动发生“战争”是最让人头疼的。二宝大哭,大宝狂喊,而且“战争”的爆发有时没有一点儿征兆。于是,跟她们交流“规则”一词就成为了必须。她们参与制定规则,然后在行动中理解规则的内涵,最后在玩儿中体会规则的指向,于是,谁违反了规则就自动漏出水面了!“奶奶,是她先违反了规则”,宝们的指责和控诉一般情况都很准确。这时,再解决她俩的争端就会好很多了,心悦诚服是必须的。很少有姐姐必须让着妹妹的说辞。此时的“规则”一词似乎不再是一个词,而是一种她们必须遵守的制度了。

对词汇分类的认识(最是在运用中理解和识记)(4)

随着宝们一天天的长大,自己和她们的交流也越来越接近平等和郑重其事。尊重、正式、倾听、接纳是对自己的要求。交流中,语言的运用也越来越趋向完整和恰当。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别小看孩童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不要以为她们听不懂、记不住,不要小看语言在孩童成长过程中的催化作用。

对词汇分类的认识(最是在运用中理解和识记)(5)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越来越认同。而且更认同,孩童的词汇,须在孩童的生活中被积极地领会、运用和接收,死记硬背,从来就不是正确的办法和途径。积累词汇,我将和宝们同步且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