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的真实历史(白蛇传是杭州的传说)(1)

“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唱起这首歌,儿时的回忆就跟着来了。虽然《白蛇传》翻拍了许多次,但最经典的还属赵雅芝叶童的那一版。《白蛇传》讲述了一个蛇妖报恩的故事,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无限向往和对封建礼法束缚的无奈。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白蛇传》,故事发生在杭州,许仙又是杭州人,而且在剧里有一个关键性的地点,也就是断桥,断桥初遇、断桥定情,贯穿整个故事线,这就会让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白蛇传》起源于杭州。

其实并非如此,据专家考究,《白蛇传》出自于河南鹤壁,本身是一个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流传和后人的艺术加工,故事情节更加丰满,这才引起大伙的误会。

白蛇传的真实历史(白蛇传是杭州的传说)(2)

《白蛇计》

民间有一种说法,《白蛇传》的源头是《白蛇计》,在这个时期的故事中,白蛇可不像现在这般贤惠可人,通情达理,而是妖性顽劣,害人不浅。唐宪宗元和二年,陇西有一个叫李黄的书生,在街上闲逛时遇到一群驾着牛车,衣着鲜艳的俏丫头,走上前去,只见为首的白衣女子生的十分貌美,不由上去搭讪。

那女子说自己是袁家的女儿,成亲不久便成了寡妇,如今丧期将满,此行是来采买布匹,回去制新衣的。李黄大手一挥,将女子买布的钱给结了。女子十分高兴,只说这钱是问公子借的,来日一定归还。又邀请李黄与自己共同归家,以便酬谢。

有美人相邀,李黄哪有不去的道理,于是随着女子返回住处。只见袁家府邸气派辉煌,与王府相比也不差分毫。只见有一位黑衣妇人在厅中等候,自称是袁家女儿的姨娘,要撮合李黄与女子的情缘。李黄自然十分愿意,在袁府住了三日,夜夜笙歌,乐不思蜀。到第四天,才拜别白衣女子回家去了。

白蛇传的真实历史(白蛇传是杭州的传说)(3)

李黄回到家中,从此萎靡不振,日渐消瘦,身上的腥臊气也越来越浓。后来他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他死后化为一摊血水,十分骇人。李家人再三询问,仆人才说明原委,遂去报官。

仆人领着捕快去到袁府,哪里还有什么府邸,只不过是一片荒园,立着一个百尺高的枯树,村民说这附近并没有袁府,倒是常在树干中见一条碗口粗白蛇盘踞。捕快砍断树干,白蛇早已没了踪影,只有十几条小蛇,于是将小蛇尽数斩杀。

连眉配犊子

据考证,最早的一版《白蛇传》源于魏晋时期左思的《魏都赋》中一个发生在河南鹤壁的许家沟 “连眉配犊子”的故事。这个故事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在古代属于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黑山风景秀丽,环境清幽,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又有叮当作响的泉水,还有险峻重叠的峰峦。黑山里住着一个叫犊子的人,无父无母,陪伴他的只有一只小黄牛。

白蛇传的真实历史(白蛇传是杭州的传说)(4)

据说犊子已经在山林里生活了几百年,有时人们见到的他是个强壮小伙,有时是年迈的老叟,有时英俊有时丑陋。刚开始大家还感到惊奇,后来也就习惯了,只当他是个闲散神仙。他常牵着小黄牛在山里采茯苓和松子,做成糕饼来吃,有时也会到镇上去买酒喝。

卖酒那家有个女儿,天生眉毛连在一起,于是就起了个名字叫连眉。连眉的耳朵又细又长,村民都觉得她长相奇特,说她是天上的仙人。犊子常去她家买酒,有时也会给连眉带他做的糕饼,一来二去,两个人互生情意。于是酒家就把肚子留下,与连眉结成夫妻。

白蛇传的真实历史(白蛇传是杭州的传说)(5)

婚后的两人日子不很富裕,但也十分幸福。连眉常跟随犊子去山里摘取桃李,要过一夜才回来,而他们摘得桃李总是十分香甜,比集市上其他人卖的好吃多了,甚至冬天也还有卖。人们感到好奇,于是趁着他们去山里的时候跟着夫妻俩,想要一探究竟,但见两人牵着小黄牛的耳朵在前边越走越快,追着追着就不见了。

一夜过后,两个人又带着两筐新鲜娇嫩的桃李,出现在集市上。因此镇上的人们就更加相信他们俩是神仙。这个故事可以算是《白蛇传》的起源,北宋时期的《白蛇闹许仙》就是由“连眉配犊子”演化而来, “犊子”变成许仙,“连眉”变成白蛇。

白蛇传的真实历史(白蛇传是杭州的传说)(6)

白蛇闹许仙

在“白蛇闹许仙”的故事中,白蛇则来自于黑山西南的淇河岸边。相传淇河岸边的悬崖上有一个百丈深青岩洞,洞里住着一只修炼多年的白蛇。

一日,白蛇被黑鹰缠斗,眼看就要败下阵来,一位过路的许姓老农救了她。经过多番打听,白蛇知道恩人是许家沟的,于是在修炼成人形后嫁给了老人的后代牧童许仙,以此来报恩。婚后小两口开了家药铺,广施善心,常用草药救人,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然而,当年的黑鹰也修炼成人型,他觉得自己法术高强、本事滔天,就给自己取名叫法海,还害死了金山寺的主持,取而代之。当年白蛇被人所救,他本就怀恨在心。如今白蛇与人成亲,还开药铺治病,拦了金山寺许多香火,这岂能忍?于是法海想尽办法,寻机报复。

白蛇传的真实历史(白蛇传是杭州的传说)(7)

他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囚禁起来,还引白蛇来相救,然而白蛇怀有身孕,不敌法海,只能水漫金山,结果酿成大错,生下孩子后就被收服,压在雷峰塔下。

这个故事已经基本定下了《白蛇传》的框架。此时《白蛇传》中没有“仕林救母”的片段,也是经过后人加工的,以此来表达想要给这段纯洁的爱情一个美满结局的心愿。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老祖宗和我们却有着相同的喜好—爱幻想。大家都喜欢编造一些看似不着边际的故事,以此来寄托自己内心的一种期盼,抒发自己的志向。

白蛇传的真实历史(白蛇传是杭州的传说)(8)

中国描写人妖相恋的文章话本不少,像白蛇传这般家喻户晓的却不多,《白蛇传传说》也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拍成一部又一部的作品。

这大都源自于人们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向往、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