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钮璇、李梅):2019年2月8日是中葡建交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中葡两国的关系全面深化,人民的交往日益加深,期间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为您讲述的是两位来自中国和葡萄牙的年轻人因为学习语言而走进彼此文化的故事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句话温暖你的心 用语言走进你的心?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一句话温暖你的心 用语言走进你的心

一句话温暖你的心 用语言走进你的心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钮璇、李梅):2019年2月8日是中葡建交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中葡两国的关系全面深化,人民的交往日益加深,期间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为您讲述的是两位来自中国和葡萄牙的年轻人因为学习语言而走进彼此文化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做毛洛·马克思,来自葡萄牙。我的第一个本科专业是大众传媒,之后又进行了亚洲方面的研究,现在在人民日报社的网络部工作。” 七年前,这位葡萄牙小伙子夺得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葡萄牙赛区的第一名。赛场上,毛洛字正腔圆的中文朗诵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那个优雅的中文名字——孟儒之,也让观众记住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这几个字来源于两位中国古代先贤的名字,孟子和孔子。

七年后,在大洋彼岸毛洛的家乡,一名就读于里斯本大学葡萄牙语专业的中国女孩,于课堂间隙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段活泼可爱的葡萄牙语教学视频,获得了网友的称赞。

“中文里的‘穷到吃土’来源于葡萄牙语Comer Terra,有图有真相。” 王沛瑄的母亲是一名英文教师,或许是因为从小受到外语的熏陶,2015年高考时王沛瑄选择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葡萄牙语专业,希望能凭借这门语言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突出重围。

王沛瑄说:“之所以选择选葡语,是因为近些年中国和很多葡语国家加强了联系,葡语人才需求很大。葡萄牙语在经济和市场方面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门战略性语言,所以我觉得会说葡语可以成为求职的一个优势。”

中文和葡萄牙语是两门难度系数很高的语言,作为语言学习者,毛洛和王沛瑄都克服了许多困难。毛洛坦言,学习中文并不容易。他深感学得越多,越是觉得书海无涯。

毛洛说:“中文无论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和欧洲语言不同,中文是一种广阔无边的语言,即使在今天,人们仍然会使用孔子时代所使用的词语。中文还有无穷无尽的近义词。而且,中文在书面语和口头表达上的差别非常大。我至今仍在不断地学习中文,每天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新的东西。”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葡语的学习为王沛瑄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文化风景。如今,她已能津津有味地品位葡语文学的魅力。也许正是不同文化的魅力,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接触葡语。

葡语的学习也丰富了王沛瑄的课外生活,在许多与葡萄牙语相关的活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17年,王沛瑄受国家汉办委派,跟随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团赴伊比利亚半岛参加孔子学院巡演,带去七场精彩的中国文化演出。在葡萄牙一站的巡演中,王沛瑄担任葡语主持,用语言拉近了中国演员和外国观众的距离,留下了许多感动的瞬间。

王沛瑄表示:“在演员换装的时候有一段舞台上的空白,为了不让大家尴尬地等待,我靠着多次主持节目的经验即兴发挥了一段观众互动,设计了一些了解中国文化的小游戏,还邀请会说中文的孩子上台唱歌。幸运的是到演员重返舞台之前,我们共同度过了非常欢乐的15分钟。很多观众站起来呐喊着‘中国’、‘中国’表达他们对演出的喜爱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中国演员们问我大家在喊什么,我解释给他们,大家都非常激动。”

历经40年的发展,中国与葡萄牙之间的联系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作为青年一代的代表,毛洛认为自己就是中葡友谊的一个很好的证明。他通过学习中文在中国读取研究生学位,而如今从事的这份工作,也是将中文翻译与新闻传播相结合、学以致用的例子。

而王沛瑄和她的同学们也将走出校园,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为推动中葡关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她说:“虽然现在我还不知道未来将从事哪种职业,但我希望是用得上葡语的工作,毕竟我很努力地学习了四年。一般来说,学葡语的中国学生将来能去国家部委、银行和企业工作,最近这些年很多企业还会把他们派到国外。”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脑子里;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心里。” 愿语言的交流能把中葡两国友好的种子深深地埋在青年一代的心中。

毛洛说:“语言连接起交流。葡语不仅连接起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交流,也连接起中国和非洲葡语国家、和巴西之间的交流。我认为学习葡语是个正确的选择,就像我选择学习中文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