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记系列(12)——追问 (乔布斯经常问自己,“如果明天我死了,我今天该干什么”),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人生如花经典句子 人生的追问?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人生如花经典句子 人生的追问

人生如花经典句子 人生的追问

工作日记系列(12)——追问

(乔布斯经常问自己,“如果明天我死了,我今天该干什么。”)

12号,在机关干部大会上,我讲了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何处去?”对人生进行终极拷问。

在河北大学哲学系进修的时候,同学们经常讨论上述的问题,那时候基本局限在哲学范畴,就问题说问题,就像讨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时班上50岁的zh同学从来不参与这种讨论,基本是带着花镜整理自己的笔记,偶尔也抬头淡然的撩我们一眼,现在回想他当时心里可能就两个字“可笑”。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终于理解了zh的眼神。不是那个哲学问题没有意义,而是脱离了现实来讨论便毫无价值。把它放到某一时空、某一场景来考量便生机无限。

“我是谁?”“我”是对角色的认知,或是认知过程中的自我定格。“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唐寅自认闲雅桃仙,不在乎别人笑他太疯癫。“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自我,不在乎福祸生死。去都江堰,我在鱼嘴的围栏边,远眺汹涌的岷江,深深地鞠躬,我隐约地看到李冰缓缓走来,穿越远古濛濛的云雾,“我是李冰,我是都江堰,我是岷江”。“哈利路亚(Hallelu Yah)”…咏诵声响,是谁在为谁祝福,是谁在为自己祈祷。“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有人在默诵《党章》,是呀,组织也是一个“我”,每一级组织或成员都要不断地追问“我是谁”,在问答中洗涤自己的思想,升华自己的灵魂。

“我从哪里来?”放到现实的场景,我感觉更应该表达“我是如何站在当下的岗位的”。前几天,网络再次热传《善待你所在的单位》这篇文章,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断章取义,搞得作者不得不出面声明。我想每个人还是经常回望一下单位的“门口”,记住第一次走进门口的你的样子。如果我们升迁到某个职位,那就再经常想一想,你是如何被提拔的,是努力付出,还是业绩斐然,还是人情世故,或者是喝酒喝上去的。不仅要知道“我从哪里来”,更要知道“我是怎么来的”。还记得那个领你上路的大哥吗,还记得帮你推车的同学吗,还记得推心置腹的挚友吗……甚至家乡的那棵红枣树,甚至破旧却坚韧的那排老屋。在四川博物馆,一个展厅里陈列着一排排的无头的佛雕,他们一定不记得从哪里来的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因为他们无头,像很多活着的人一样。

“我到何处去?”。死亡是确定的,于是总有人把死亡抬出来做挡箭牌,那势必会陷入虚无主义的困境,或者成为选择逃避的借口。既然死亡不可抗拒,那就更多的关注活着的意义吧。鲁迅临终前,说他对损着别人的牙眼却主张宽容的人,一个都不宽恕……,这是先生对自我性格和智慧的总结吧。乔布斯经常自问:“如果明天死了,今天应该干什么”。一个单位几个人或几百个人,有的人不管在科长或科员的岗位上,总是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步伐坚定有力;有的人按部就班、心态平和、从容淡定;有的人晕头转向、得过且过、碌碌无为;有的人牢骚满腹、搬弄是非、胡作非为。不要指望整齐划一,每个人的工作状态都如人所愿,只要主流是好的,整体就不会太差,就像即使波涛夹带着泥沙,也会汹涌向前。累并快乐着,是健康的心态,把阳光雨露、鸟语花香充实到繁忙的工作生活中。累但不快乐,把工作或生活当成囚室或枷锁,既然暂时无法改变现状,那就努力调整自己心态。还有一种心态是不累也不快乐,好像工作生活都失去了意义,那一定是有心理问题了。

“我不是在打工,我是在卖我的梦”。这是我喜欢的一句歌词,有梦想就有事业。站在当下,经常回望一下过去,看看虚度了几个春秋,经常遥望一下远方,找回属于自己的诗和梦想。“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我做起,躬身入局,尽心尽责,尽职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