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早已超过千年,且不仅是汉人,生活在四方的少数民族也形成了自己的姓氏文化。而各个民族的姓氏,既有其鲜明的民族特征,也在后来的发展之中缓慢地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色彩。

时至今日,中国虽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但千变万化的姓氏其实都展现出一种或显或掩的关联。尤其是清代及以后满族姓氏的汉化,更是将这种共通体现得淋漓尽致。

满族人为什么都改姓了?(满族人纷纷改姓)(1)

满族的姓氏,原本与汉人的姓氏有着巨大差异,其姓氏的形成带有明显的民族色彩。据《皇朝通志》记载:"今以通谱所载, 考诸往史, 满洲氏族见于金史者十使有三"。

也就是说,满族的姓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承袭先族的旧姓。因为满族先祖与辽金先祖关系密切,所以后来满人的姓氏与辽金的不少姓氏都有关,甚至一模一样。诸如清代名姓富察氏,就是辽金时代的蒲察氏。

满族人为什么都改姓了?(满族人纷纷改姓)(2)

而满族姓氏中的绝大部分,则与他们的居住地有着密切的联系。清代的姓氏,诸如觉尔察、喜塔拉、宁古塔、乌苏里、乃至佟佳,其实都是清代先祖曾居住的地方的地名。

而满族还有一些姓氏,与他们的部落和部落的图腾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熟悉的瓜尔佳氏、赫舍里氏和那拉氏等,都是满族先祖曾经的部落名称。而诸如钮祜禄氏,其本义是指"狼"。而狼是当时这一支满族先祖的图腾。同理,尼玛哈氏、绰罗氏,都对应着一定的图腾。

满族人为什么都改姓了?(满族人纷纷改姓)(3)

所以可以说,满族姓氏来源的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满族姓氏与汉人姓氏的不同。而满族人对于名字的称谓习惯也与汉人不同。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称"张大爷"、"王大娘",而是忽略姓氏直接用名称呼别人。所以汉人与满人的姓氏在实际运用时就呈现出更大的差异。

满族人为什么都改姓了?(满族人纷纷改姓)(4)

这种差异在满族执政的时候,尤其是清人入关初期,是满族人高贵的体现,但随着少数民族的进一步汉化,汉人的姓氏及运用姓氏的习惯还是影响到了满族人。其实到清朝中后期,社会中就已经出现了难以逆转的满族人主动将姓氏汉化的潮流。尤其是那些以祖父或父亲名字之一作为本枝的满族后人,往往会采用他们姓氏的第一个汉字或音节,以此来作为自己的姓氏的"缩略"或汉姓。如今满族后人使用的石、苏、鄂、图、万、荣、海、文等姓氏,其实在清代中后期就已经在大量使用了。

更有甚者,诸如明末清初清军将领石廷柱,其本姓为瓜尔佳氏,后来取了"石"姓并在大多数时候都用这个汉姓代替了本姓。而清朝名臣鄂尔泰,他家本姓西林觉罗氏,但自其父鄂拜这一枝就分为"鄂",并渐渐成为姓氏。至于鄂尔泰那位名为苏拜的叔父,其后代也分出以"苏"为姓氏的一支。

满族人为什么都改姓了?(满族人纷纷改姓)(5)

且除了用旧姓氏缩略出新姓氏,还有很多满族人采用了"音转"或"意转"的方式去确定汉化姓氏。"音转"即按照原有满族姓氏的多音节姓, 取其首音或近似的音, 转变为相应汉字作为它的姓。"意转", 即根据原来的多音节满族姓的含义译成汉语意思, 而后转变为相应的汉字为姓。还是拿"宁古塔氏"为例,这个姓氏后来汉化为两个姓氏——"宁"和"刘"。"宁"即是对"宁古塔氏"的音转,而"刘"则是意转。因为"宁古"在满语中有"六个"的意思,所以后人先将姓氏转化为"六",再转为"刘"并作为新姓氏。

满族人为什么都改姓了?(满族人纷纷改姓)(6)

满族人这种主动开展姓氏汉化活动的热情,在清末朝廷的统治力进一步弱化之后更为高涨。故而满族传统的姓氏文化在清末就已消失殆尽。而那些原本追随满族文化的其他民族,见到满族都主动改变了自己的姓氏文化,便也丢掉了曾经向满族学习的姓氏,用回了各自的传统姓氏。

至清朝的覆灭,为了生存,也为了追求潮流,仅剩下的那些还在使用满族传统姓氏的人也纷纷将姓氏汉化,甚至连曾冠名天下的"爱新觉罗",也转变为了"肇"、"金"、"罗"、"海"、"洪"等汉姓。

满族人为什么都改姓了?(满族人纷纷改姓)(7)

总的而言,在清朝灭亡后,历经数百年的满族姓氏的汉化迎来了自己的大结局。原本多音节且带有浓烈民族色彩的传统姓氏,通过多种方式与汉族传统姓氏达成联系,并最终转变。如今若不去考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再凭借姓氏去区分出一个人是满族还是汉族。可这样的局面不也正是民族大融合,五十六个民族相亲相爱的画面吗?

参考文献:

闻家祯《满族姓氏研究》

王泉根《爱新觉罗"哪里去了 ——满族姓氏的历史演变》

闻家祯《满族姓氏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