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联合全国广播电台

共同推出特别报道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1942年,侵华日军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行动,步步压缩冀中抗日根据地,抗日斗争形势异常艰难。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带领广大军民,在几乎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采用地道战、地雷战等机动灵活的战术,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地道战的历史(特别报道百年瞬间)(1)

冉庄地道战遗址

吕正操:敌人住在他自己的腹心地区,所以说冀中扫荡最残酷。那时候我的部队在冀中发展的非常快,到“五一扫荡”整个冀中都搞成地道了。敌人在上面,群众、军队、老百姓、民兵就在地下,这是群众创造起来的。

地道战的历史(特别报道百年瞬间)(2)

抗战时期的吕正操

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道战》,生动地讲述了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地道战的历史(特别报道百年瞬间)(3)

1944年,美军延安观察组的杜伦上尉到冀中根据地考察

《地道战》:

旁白:随着斗争形势的日益残酷,群众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动脑筋想办法,把简单的土洞和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大显神威的地道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百姓:哎,通啦通啦!牛娃快来看啊。我们干脆挖开吧!

百姓:对,挖开,弄开算了。

高传宝:不,留着。万一鬼子发现了洞口往里面灌水、放毒,咱就把它堵上。鬼子要是钻进来,咱用它还可以抵挡一阵子!

高老忠:说得好,要是连洞口也不让敌人发现,那不是更好吗?

地道战的历史(特别报道百年瞬间)(4)

抗日军民布设地雷

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1942年3月,冀中军区发布《关于开展地道斗争的指示信》,在冀中全区全面推广地道战,将地道战战术不断发扬光大。到1944年底,冀中地道已达1万公里以上,分散于8000多个村庄,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斗争中坚强的地下堡垒。

地道战的历史(特别报道百年瞬间)(5)

民兵在地道口抗击进村的敌人

《地道战》: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

【地道战】

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步步压缩冀中抗日根据地。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带领军民,在无险可据的平原采用地道战等机动灵活的战术,顽强地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直至1944年底,冀中地道已达1万公里以上,分散于8000个村庄,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

用声音记录中国

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

主笔:王远

播讲:长悦

统筹: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单丹丹

新媒体编辑:谢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