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宋代点茶的话(宋周紫芝唯美爱情古词赏析)(1)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宋]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 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 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 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 不听清歌也泪垂。

这首词写秋夜怀人,回环婉曲,情景相生,而吐语天成,毫无着力痕迹。词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怀念的对象是一位歌女 ,因久别相思而为之“泪垂”。

上片首句“一点残红欲尽时 ”,写夜静更阑,孤灯将灭的景象。不说孤灯残烛,而说“一点残红”,盖油将尽则焰色暗红,形象更为具体。写灯,则灯畔有人;写残,则灯欲尽而夜已深;注意到“残红欲尽”,则夜深而人尚无眠,都可想见。到下句“乍凉秋气满屏帏”,则从感觉凉气满屏帏这一点上进一步把“人”写出来了。“乍凉”是对“秋气 ”的修饰词,虽然是从人的感觉得出,但“乍凉秋气”四字还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到了“满屏帏 ”,这才和人的主观感受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凉气满室而且凄凉满怀的境界。以上两句,从词人的视觉转到身上的感觉,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渲染托出。

关于描写宋代点茶的话(宋周紫芝唯美爱情古词赏析)(2)

以下两句再作进一步的铺展——“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上句似乎是笔锋一转 ,由室内写到室外了 。但如细加体味,这两句原是一个意,是透露出男主人公心中的离愁的。离愁本是存在、潜伏着的,由于听到了“声声”,而触发,而加浓了。这“声声 ”,是来自楼外的“梧桐叶上三更雨”。梧桐”一句,是为了渲染男主人公心中的离愁别恨而设置的,所谓“因情造景”者是。这两句的落脚点仍是那听到了“声声”的人,即楼内人,写他的听雨心惊,这还是写的“室内 ”。

作者把“滴到明”的意思先寄在“ 残红欲尽”处,又把“叶叶声声”同“别离”即离情画了等号,也还是有点新意。词的上片把人的感情写得如此深沉,却未用明着道出,而是于平淡之语中隐含款款深情。 下片回忆中的欢乐之音与上片离别后的凄凉雨声,构成昔欢今悲的鲜明对比 。过变承接“别离”意脉,写出昔聚今离、昔乐今愁的强烈对比,主人公的感情波澜起伏更大。“调宝瑟”三句是对昔日欢聚的追忆,由“那时 ”二字体现。“调宝瑟”是奏乐,“拨金猊”是焚香 ,“同唱鹧鸪词”是欢歌,三件事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活场景,也是艺术场景。从中交代出男主人公所以为之产生离愁别苦的那人是歌女身份,两人有过恋爱关系。当时他们一个调弦抚瑟,使音调谐和;一个拨动炉香 ,使室中芳暖 。在这无限温馨的情境中“同唱鹧鸪词”,此乐所以使他至今不忘。“金猊”是铜制的燃香器具,成狻猊形。

关于描写宋代点茶的话(宋周紫芝唯美爱情古词赏析)(3)

本词用“鹧鸪词”作为“同唱”的内容,其用意也在于此。这个“同”字既揭示了主人公与“别离”者的关系,还追忆了温馨欢乐的昔聚之情,同时也就开启了今别孤单痛苦之门,盖言“那时同 ”,则“如今”之不“同”可知矣。于是词笔转回到“如今风雨西楼夜”的情境,连贯上片。当此之际,许多追昔抚今的感叹都在不言之中了,只补一句,就是“不听清歌也泪垂 ”!本来因有离愁别苦而回忆过去相聚同歌之乐以求缓解,不料因这一温馨可念的旧情而反增如今孤栖寂寞的痛苦。这个“泪”是因感念昔日曾听清歌而流,如今已无“清歌”可听了,而感旧的痛泪更无可遏止。为什么?如今身处“风雨西楼夜 ”,自感秋夜之凄凉 ,身心之孤独“泪”是因此而“垂”的。 “也泪垂”的“也 ”,正是从上句派生出来的,当然离不开昔日欢娱而今冷落这个背景。“不听清歌 ”四字,正是概括地写出了这个背景。末尾两句,以“如今”作为昔与今、喜与悲的转折词,以否定语气点出别离之苦,再相见之难,较直说更发人深思。

此词条用昔与今、悲与喜、正说与反说两相比照的手法,表情达意委婉曲折而又含蓄层深。全词通体浅语深情 ,虽“江平风霁、微波不兴,而汹涌之势,澎湃之声,固已隐然在其中。

关于描写宋代点茶的话(宋周紫芝唯美爱情古词赏析)(4)

踏莎行•情似游丝

[宋] 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此为别情词。上片写别时,下片写别后。开头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情似游丝”,喻情之牵惹 ;“人如飞絮 ”,喻人之飘泊也。两句写出与情人分别时的特定心境。游丝、飞絮,在古代诗词中是常常联用的,例如冯延巳的“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蝶恋花》)。司马光的“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西江月》)。

不过象这首词中一以喻情,一以喻人,使之构成一对内涵相关的意象,并借以不露痕迹地点出了季节 ,交代了情事,其比喻之新颖,笔墨之经济,都显示了作者的想象和创造的才能。

虽然如此 ,这两句毕竟还是属于总体上的概括、形容。 所以接着便用一个特写镜头给予具体的细致的刻画——“泪珠阁定空相觑 ”。两双满含着泪珠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彼此相觑。句中的“空”字意味着两人的这种难舍、伤情,都是徒然无用的,无限惆怅、无限凄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两句把“空”字写足、写实。一溪烟柳,千万条垂丝 ,却无法系住要去的兰舟 ,所以前面才说“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派天真,满腔痴情,把本不相涉的景与事勾联起来,传达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无可奈何之苦。借此,又将两人分别的地点巧妙地暗示出来了。这种即景生情的刻画抒写,怨柳丝未曾系住行舟,含蕴着居者徊徨凄恻的伤别意绪。

关于描写宋代点茶的话(宋周紫芝唯美爱情古词赏析)(5)

下片写离别之后心情。过片仍写居者在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雁过斜阳,草迷烟渚”,这是“ 兰舟”去后所见之景,正是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无数 ”。这里景物所起的作用与上文又略不相同了。上片写伤别,下片写愁思,其间又能留下一些让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谓不断不粘、意绪相贯。句中的“如今 ”,连系下文来看,即指眼前日落黄昏的时刻。黄昏时刻已经被无穷无尽的离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担心,今晚将怎样度过。词人并不迳把此意说出,而是先荡开说一句“明朝”,然后再说“今宵”:明朝如何过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思量如何过”这五个字的意思实为两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词笔巧妙地分属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过”,下句“如何过”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寻而知。这种手法,诗论家谓之“互体”。 由于“明朝”句的衬垫,把离愁无限而今晚如何过的主意,益发重重地烘托出来。此处直抒别情,与前面对薄暮黯淡景色的描写所起的渲染烘托相应对。 此词用语浅淡而情意深浓。

词之上片先抒情,然后情景交融,景语的点缀为情语服务;下片先写景后抒情 ,使全词具有错综的结构,结体颇有整中有散、统一中求变化的特色。

关于描写宋代点茶的话(宋周紫芝唯美爱情古词赏析)(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