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空青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缘起】

前一家公司的同事经常会跟我提到,她这一辈的梦想就是在大城市里赚够钱,然后回到自己农村老家建一栋小别墅养老,没事儿种种地,养花养鸟,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她说这些的时候我总不以为然,30多岁的人了,还想要赚钱赚到什么时候,一定要等到退休年龄再去享受自己梦寐以求的养老生活吗?

我觉得,真正重要的并不是现实如何,而是你的心态有没有改变。如果心里一直想着的是怎么搞钱,或许真的要等到强制退休,或者干不动了,才能享受片刻安宁。

但是,如果你打心里觉得自己想要田园生活,想要远离喧嚣。你自然而然就会离开钢筋水泥,去到那令你舒服的地方。

这篇文章,我们讲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心路蜕变,从一个锐意仕途心怀天下的大臣,到退朝静坐,读书礼佛的“诗佛”,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心态转变呢?

从下面这首《积雨辋川庄作》说起。

王维的田园诗有多少首(诗佛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1)

【诗篇】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唐代〕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的田园诗有多少首(诗佛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2)

【故事】

“裴迪啊,在这终南山脚住得可还舒服?”

“摩诘说笑了,舒服不舒服只在于一心,环境哪里左右的了我心呢。”

“此言甚是,不过这碧水青山,也着实有荡涤人心的妙用,于此地打坐参禅,觉心中杂念随流水而逝矣。”

“摩诘所言,迪亦有同感。”

“今日退朝之后,我同你再去辋川山庄闲坐片刻,可否。”

“既然相邀,自然没有不去之理。”

……

王维的田园诗有多少首(诗佛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3)

傍晚时分,裴迪与王维同到辋川,正是暑气旺盛时节,傍晚仍觉气闷不畅。王维于庄中左顾右盼,看人家烟火升起,混杂晚霞之中;听柴火噼啪,饭菜一时熟。

如斯宁静,和早上万国来朝的热闹简直有天壤之别。

这也正是王维想要的生活。

志得意满,遂有此诗。

王维的田园诗有多少首(诗佛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4)

【诵析】

先来说说王维吧,王维信佛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从小就受到了家族影响。作为一名传统的知识分子,他当然怀有天下大义,但当他发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扭转局面,自己在一片黑暗中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他也不会像其他儒家知识分子一样哭天抢地,以死明志。

王维的心中还有另一道光,就是佛。当儒家的路子走不通,当现实正变得愈加黑暗,佛对王维的影响也就越大,王维对现实世界的关切也就越小,最后变成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漠然红尘世界,转而关心起身边的一草一木。

这一首诗,正是这样心态的记录。

王维的田园诗有多少首(诗佛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5)

诗歌开篇依然还是唐诗的范式,从景入手,慢慢至情语。

积雨,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导致山中到处都是雾蒙蒙的。柴火沾了湿气难烧,人家做饭的炊烟也就升起的比平常更晚。

附近的人家在做饭,这饭还不是为了自己吃的,而是要送到东边去给那些干农活的劳动力吃。

这里面,藜是草本植物,类似蔬菜,黍是五谷之一,是当时的主食;“饷”即将饭食送到田头,“菑”特指已经开垦过一年的农田,这里是泛指。

整首诗的颔联是最著名的一句,王维写景总是那么朦朦胧胧,诗情画意。第二句中人的动作隐去了,动物成为天地间的主角。

开始的“漠漠”用得极好,一下子就将整篇诗歌定了性。苏轼言王维之诗中有画,“漠漠”是种怎样的画呢?

应该是一种色彩淡泊朦胧的水墨画,让人想到小雨淅沥、笼着轻雾的田野山林。

王维的田园诗有多少首(诗佛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6)

轻烟笼罩的水田上飞过一只只白鹭;田野边上是茂密的丛林,夏木阴阴,有黄鹂在其中歌唱宛转,很美的一幅乡野田园画。

后面两联,王维开始吐露心境志向。

我在山中打坐参禅,修身养性,常看着槿花朝开夕落,似有所感。习静,这里就是学习着静下来的意思,“静”,无论古今,大概都是一种很难完成的生活状态。

在松树下吃斋饭,折露葵佐餐食,再不动用尘世里的荤腥。

这一联是生活状态的表明。最后一联,则是王维心态的表明。

我现在是一介山野老人,早已退出了朝堂上追名逐利争先恐后的斗争。现在的我,应该也没什么还会让海鸥起疑的机心了吧?

这里用鸥鹭忘机的典故,就是在明白表示自己“理想的生活”:忘却机心,优游林泉。

这首诗在后人心中的地位很高,被认为是王维后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甚至被夸张为全唐七律压卷。

七律压卷,有老杜在那里守着,恐怕别人是很难有机会了。但这首诗淡雅幽寂,以一个佛教信徒的眼光娓娓道来,与杜拾遗之风又不同。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