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也退

算术是从具体到抽象那么发展而来的。给小孩看两根胡萝卜,再给他加两根胡萝卜,告诉他“这里有四根胡萝卜”。然后是四个苹果,四个梨,四根香蕉,一直到小孩明白“2 2=4”时,作为教具的水果,就给他吃掉当奖励。比较聪明的小孩,明明懂了也故作不懂,为的是可以多吃点品种。

在造字里,也能看出这种从具体到抽象来。古代的老师教算术,不会问“3 2等于几?”而是问“仨加俩,如何?”学生如果不算最笨,便会答“伍!”问到“伍加伍,如何?”学生就答“什!”

伍和什的创造,先于五和十。算术最初都是实用的,算术是算物之术,数学是数人头之学。诚如马克思说的,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数字一开始也都跟人捆绑在一起。伍的出现特别早,因为古代人的日常里,以耕战为第一要务,五人一组就是编制作战部队时最小的单位,多一个少一个都不合适。作战时,队形是两人在前,三人在后,这才有了俩和仨。

所以采用十进制是很自然的事,正如“计算”的“计”,《万字精义》说,意即“十进制数数也”。然而,“什”却有一个凌乱、不稳定的涵义。它不是一个确数。《史记·五帝记》里说舜帝多才多艺,他“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这个“什器”显然不是指十件器具,而是说的锅碗瓢盆,锛凿斧锯,很多东西。

相反,“伍”则是确定的。“行伍”和“军伍”,突出的都是纪律;关羽说“大丈夫不与老卒为伍”,“为伍”表示和同一小组里的其他人之间有密切的关联。然而,《商君书》里却有“国危主忧,说者成伍”一语,这里的“伍”又是约数了,不是讲说者像军队一样严整统一,而是指很多人七嘴八舌。

人多和心齐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二心”,二人尚且心不齐,何况五人?五人的相对稳定,来自组织上的便利,但凡谁有二心,也会受制于其他几人的监督。我们看汉字数字的大写写法,伍之前的几个数字,都是招人疑虑的:贰,滑溜溜的心怀鬼胎;叁,参差错杂;肆,放荡恣肆,更是难以控制。到了“伍”这里,风气一下子扳正了过来——都给我排队军训去吧。

十的大写不取“什”而取“拾”,也有考虑到“什”的杂乱之意,而“拾”虽是个动词,却显得很耐心:十个人有点多了,一场作战后,无论死的活的,得去战场上一个个捡回来。过去从军,将军都避谈“什”,宁以伍为单位,以便号令严明。到了中秋,士兵也是五个一组五个一组地发月饼,两组人面对面地开吃,既思乡念亲,又互相联络感情。这种五人二组的仪式;相传,伍仁月饼就是这么来的。

伍字怎么打(看字伍)(1)

本文系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