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的真实结局(光绪皇帝的悲惨一生)(1)

光绪皇帝

历史上的光绪帝,原名:爱新觉罗·载湉,他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生父是醇亲王奕譞,1875年1月12日,年仅19岁的同治帝驾崩后,因为没有子嗣,身为同治帝母亲的慈禧在众多的宗族中,选出了既是自己侄子又是自己外甥的载湉立为皇帝,年号光绪。由于这算是为自己夫君咸丰立的嗣,名义上有了母子关系,自己依旧可以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而载湉当时年仅4岁,又便于控制,可想当时的慈禧太后对这个选择还是很满意的。

1908年11月14日傍晚,一位从宫里出来传旨的太监来到了内务府大臣增崇的家里,传达了这样一份口谕:万岁爷病重,请堂官即刻进里头预备差使。

听到这话,增崇和他那几个同样在内务府当差的弟弟面面相觑,脸上的神色捉摸不定。

增崇当下问了差人,还通知了谁?差人回话:

“咱们宅是头一家。从这儿再到沙井胡同给奎大人送信,然后到马大人胡同景大人宅,继大人宅在西城麻花胡同,是由别人去送知会的。”

“奎大人”,指的是首席内务府大臣奎俊,“景大人”,指的是末席内务府大臣景丰,“继大人”,指的是次席内务府大臣继禄。四位内务府大臣全部通知到齐,增崇一听就知道,万岁爷绝对不仅仅是“病重”的事了。在出发之前,他和首席内务府大臣奎俊已经通了个气:先穿常服去,但随身带着素服。

光绪皇帝的真实结局(光绪皇帝的悲惨一生)(2)

照片中间者为增崇,左为他的儿子察存耆,右为他的孙子察奎垣

等大家到了宫里进去一看,一具棺木已经停放安好。大家都知道棺木里躺的是刚刚驾崩的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

皇帝的突然驾崩让大家都捉摸不透,没想到的是,“说不清”的事还没结束:就在第二天的下午两点左右,要给他们发“懿旨”的慈禧太后在把三岁的溥仪立为皇帝之后,也一命呜呼了。

皇帝和皇太后相继去世,前后相差不到20个小时。实属罕见!

慈溪和光绪帝的矛盾渊源,其实说起来背后有不少原因。14岁光绪应该亲政时,慈禧却在,说是等他大婚之后再彻底放权;16岁大婚之后,慈禧不仅给光绪安排了大他三岁的自己内侄女隆裕皇后,更是把一干“训政”时期的重臣都留在了光绪帝身边作为监视。要求光绪每天都必须到颐和园向她请安,朝中的大事必须要向她请示禀告。围绕着权力中枢的博弈,朝中开始形成了“后党”和“帝党”两派。

两派的最初交锋起自甲午战争:光绪极力主战,慈禧先主战,后主和。之后又发生了导致光绪和慈禧的公然对决的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关进了只有一条通路对外的瀛台。接着慈禧先是策划了“己亥建储”,试图用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取代光绪,另立新帝。不料列强一点面子也不给,并不承认“新储君”。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恼羞一时的慈禧向列强宣战,结果被一路攻破北京,最终只能带着光绪等人仓皇“西狩”。

光绪皇帝的真实结局(光绪皇帝的悲惨一生)(3)

慈禧太后

慈禧当时一定要带着光绪逃跑,并不是因为她怜惜光绪的生命,而是她知道一旦自己离开北京而光绪留下,列强毫无疑问会把实权交给他而废黜自己——天真的珍妃临死前还试图让慈禧把光绪留下“坐镇京师”,等待她的最终归宿只能是那口深不见底的井。等到慈禧回到北京依旧掌权之后,朝中内外对光绪的最终命运已经捏了一把汗了。

那么,光绪究竟是病死的,还是被人谋害而死?长期以来,大量学者为此争论不休。

从光绪早年的“脉案”可知,他自幼体弱多病,再加上变法失败后长年软禁,心情郁结,身体状况更是一路下滑。根据记载,光绪虽为名义上的皇帝,但其实待遇很差,尤其是被软禁在瀛台后,一度到了“食不果腹”和“衣不暖身”的地步:很多菜肴都是腐臭的,要加菜须征得慈禧同意;居所年久失修,四处漏风,让人糊个纸窗也会引来慈禧恼怒。

一度流传甚广的光绪帝像,但此像来源存疑

但也有大量的观点认为:光绪绝非自然死亡,就是死于谋杀。

首先光绪死时只有38岁,就算体弱多病,也不会如此巧合恰好死在74岁的慈禧前一天——结合两人之前多年的恩怨情仇来看,若说一切都是天数,确实很难让人相信。

在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他写到:“我还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

所以,关于光绪“死于谋杀”的观点虽然在逻辑上有无数的合理之处,却一直缺乏直接强有力的证据,关于“自然病死论”和“谋杀论”的观点之争,一直持续了100年。

2008年,一场特殊的检验工作开始了。这场检验工作由四个单位联合进行,分别是: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检定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和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检验的主要对象是:光绪帝遗体的头发。在各项技术水平已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头发检验光绪帝的死因,成了一个可行的操作,而依据的原理就是:人体头发不同截段所含的微量元素,可以反映出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变化情况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

检测组通过对光绪帝的头发碎屑、遗骨碎屑、身着衣物的各个部位残片等等几十个标本的检测,再辅以小白鼠样本的同情况检测,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

第一,光绪帝头发的超高砷含量,只来自于他的尸体;

第二,光绪帝的尸体中砷含量最高的区域,来自于他的胃部;

第三,光绪帝尸体中砷含量远超于标准,也远超致死剂量。

在光绪帝的头发、遗骨、衣物中发现的这种剧毒砷化合物,最终被证明是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砒霜”。至此,在百年之后,光绪帝的死因之谜有了一个科学检验的结论:并非自然死亡,而是中毒死亡。

那么,究竟是谁毒死了他?

从“谁得利谁有作案动机”的角度来看,慈禧自然嫌疑最大,也确实有足够的理由和能力让光绪先她而死,另一方面袁世凯在光绪去世前已被“明升暗降”削去军权在朝中不少人眼里已经大势已去,他是否有如此大的能量可以谋杀掉一个皇帝?这背后是否还有外国势力的参与?这个答案,至今没有一个公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