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浮桴

01

秦镇这地方,自古人杰地灵。

做过周朝的丰京,用秕秕皮稻谷糊弄过秦始皇的嘴巴,后秦的皇帝带领文武大臣去草堂寺听鸠摩罗什讲经在这坐船过河,从此才有了秦渡这个名字。

但是,不管是当地人还是户县人乃至西安人,都愿意叫这里秦镇。哪怕今天秦渡镇已经变成了秦渡街道,世人也更愿意叫它秦镇。

秦镇的鼎鼎大名,来自于愉悦了千古一帝秦始皇身心肠胃的秕子稻谷做的米皮。从此,“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秦镇米皮正式奠定陕西三大名吃地位。

秦镇老街米皮油糕(论在秦镇吃米皮和油糕的套路和攻略)(1)

今天,秦镇人早已不用秕子稻谷做米皮了,无他,出皮子量太低了。甚至用的都不是本地产的稻谷,就算年年风调雨顺沣河水量充沛,河边水田打下的那点稻谷也远不够满街的米皮店消耗。

今天,秦镇的米皮店一家挨着一家,几乎家家都挂薛家和吕家的招牌,倒是和最早被秦始皇金口夸赞的李十三李家没什么关系了。

秦镇老街米皮油糕(论在秦镇吃米皮和油糕的套路和攻略)(2)

比之米皮的高大上典故和源远流长,小油糕啥时候登上了秦镇的舞台无据可考,但是,一点也不影响其成为和米皮并驾齐驱的主角。

02

很多人吃过秦镇的米皮和油糕,感觉也不过尔尔。

那我跟你说,之前我也顺路在秦镇吃过几回米皮和油糕,“不过尔尔”的感觉,一摸一样。

直到前两天,不是顺路,而是专程,才知道秦镇的米皮,还真不能“顺路吃”,尤其是着急赶时间就在路边将就一下的话,那简直没一点必要。

路边店的味道,和西安城里任何一家卖米皮的店铺相比也就彼此彼此,更不大能有让人味蕾一惊的意外和惊艳。吃过了,也就吃过了,没吃过,也没啥遗憾的。

秦镇老街米皮油糕(论在秦镇吃米皮和油糕的套路和攻略)(3)

还有那小油糕,小是必然的,问题是还没啥味道。舍不得放芝麻放果仁也就算了,连两三块钱一斤的糖都舍不得放多少。

所以,如果只是从终南大道路过秦镇的街道,把车停在车路边,在站在路边的老板娘热情招徕下随便走进了某家挂着薛家牌子的店铺,就权当打了个尖,实在还想吃油糕了就少买一点,就着可以照见人影的稀饭将就将就,然后,千万别跟人说你吃过正宗的秦镇米皮。

越正宗的东西,越深藏不露。

吃秦镇米皮的第一个攻略,就是不要嫌麻烦不要嫌费时间,车可以停在路边,人一定要往里面走。

从正街一条南北路口往南走,然后又往东走,就可以看到一个简陋的停车场,从这个停车场旁边的村道再折而向东,走上三五百米遇到一个丁字路口再向南,一条有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味道的极窄的老街道便在眼前。

秦镇老街米皮油糕(论在秦镇吃米皮和油糕的套路和攻略)(4)

正宗的米皮和好吃的油糕,就都藏在这条老破小的街道上。

专门来秦镇吃米皮的,来的都是这条街。

据称是最正宗的两家老店,一个吕家的一个薛家的,都在这条街,现在已经成了抖音上的网红店。

在其中的薛家吃了一回,终于体验了一回把吃碗米皮居然要排半个小时的队。这么长时间,都能做好几轮核酸了。

其实排队的人并不多,队长的时候也就十来个人,但是每个人连吃带买出手都是十来份,偏偏调皮子的只有一个人。就算调凉皮的年轻小伙手脚麻利,一分钟可以调三两份,打发完一个人也得两三分钟。

话说,这里的皮子就是比正街上的分量大口感好,美中不足的是调凉皮的舍不得给辣子,你一再强调要辣子多,他拿几根皮子在辣子油里蘸两下还是不够带劲。对喜欢吃辣子的人来说,起码得用更大的一把皮子蘸上三四下才行。

再就是,他家的稀饭,也跟正街上的路边店一样,不是稀饭而应该叫稀汤。

03

在这家“老店”的斜对面,便是抖音上的网红油糕摊,同样是要排队的,好在过三五分钟就能排到。要说这嫂子的小油糕就是比沣河桥头路边的好吃,油糕虽然一样袖珍的小,但里面的馅起码有料,有黑糖有芝麻有果仁,味道自然很甜香。

网红自然成了招牌,但要论质量,要我说可能还没有同一条街上没人排队的油糕摊实在。味道可能是差不多的味道,价格自然是相同的价格,但个头却是不一样的个头。网红店的大小就像肉丸胡辣汤里的丸子,而某个非网红店的个头,差不多就是丸子烩菜里的丸子。

秦镇老街米皮油糕(论在秦镇吃米皮和油糕的套路和攻略)(5)

所以,在秦镇吃米皮油糕的第二个攻略,就是可以信抖音,但也不能全信。

其实,老街上卖油糕的都有些刻板,只能十块钱二十个的买,如果有哪家可以先尝后买或者可以先买少量品尝,相信很快生意就能和网红店并驾齐驱。

04

说了攻略,在说说感觉到的套路。

沣河桥头正街上的套路就不用多说了,总之一句话,不管是站在路边热情招呼的还是凉哇哇没人招式的,吃是可以吃的,要想吃出什么意味悠长吃个滚瓜肚圆还是算了,至于吃了再带,大可不必。

网上也有人给某家桥头店摇旗呐喊的,十有八九不是老板就是托,听听就行。路过可以去,专程就是瓜。

桥头店的套路是低级套路非常明显,老街的网红店一样有套路。比如那个需要排队半小时的网红店,我刚开始一直纳闷他家为啥不多安排几个人调皮子,难道就只有那一个人会调?要说都是现成的辣子和调和水,要说泼辣子油和熬调和水有技术含量我信,用皮子蘸辣子油和拿勺勺给皮子里浇水水有啥技术含量?后来观察了一阵,终于弄明白了原因——这样就会一直有人排队啊!一直有人排队就是活招牌啊!好不容易排到跟前只买两份多划不来啊,好歹还不再带上三份五份。既然这么多凉皮都买了带了还排了恁长时间的队,3块钱一瓶的冰峰也就会在乎划来划不来了。

秦镇老街米皮油糕(论在秦镇吃米皮和油糕的套路和攻略)(6)

另一家生意好的店,就有四五个人同时调皮子。但是,据说销量好像还不如这家一个人调皮子的。

当然,这套路并没有实质影响皮子的质量和分量,就是对顾客的时间影响挺大的。着急的话,还是换另一家四五个人调皮子的吧。或者,在老街上随便找一家,味道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分量更没得说。

05

秦镇是个好地方,秦镇的米皮,也确实是好米皮。

只是,守着桥头路边好地方的,怎么就不能跟曲里拐弯的老街里一样,做出实在和口碑呢?

沣河桥两头最近正在修路,本来就尘土飞扬路难走,各家老板娘又站在路边不断招手,和米皮的形象显得很是格格不入。还有,不管是秦镇的主街和老街以及镇外不是坑就是楞的道路,整体环境可谓脏乱差,和千年古镇的身份以及美食的形象,让人觉得总不是那么相符。

守着沣河的秦镇,绝对是个好地方,但距离真正让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还差得远;盛产米皮和油糕的秦镇,也绝对是个可以吃好喝好的地方,但距离让人既能吃得美味还能吃得舒心,同样还差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