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曾经说过“文化是一种由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这充分展示了文化在社会个体意识与集体中的重要性。换句话而言,文化是由集体人格形成的。按照这一概念,作为全国上星综合频道唯一一档音乐教育节目,在北京卫视、四川卫视温情开课的《音乐大师课》则在这一季中通过16位少年对经典音乐的传唱,探索6至13岁“少儿”群体艺术传承的魅力与人格重塑的可能。无疑,《音乐大师课》不仅是音乐课,还是文化课,更是人生之课。

音乐大师课国内首档音乐教育节目(用经典探索教育)(1)

作为一档音乐教育类节目,《音乐大师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音乐真人秀,这区别于《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也秒杀“好声音”“我是歌手”,是一档真正的音乐节目,更是音乐节目中的里程碑,毕竟,这是一个国家级的文化盛事。由世熙传媒与以色列Keshet公司联合研发出的节目《音乐大师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它将目光对准传承经典,用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中外经典歌曲的魅力,以及不选秀、不淘汰的方式,给予了儿童体会过去的认知力量,也给予了老一辈人们的回忆空间。可以说,这是一种既有真人秀的戏剧张力,也有舞台化的娱乐形式的综艺化,个性化与文化性的创新型音乐节目。

北京卫视、四川卫视充分意识到在当前娱乐节目(特别是音乐节目)层出不穷,甚至泛滥的环境下,如何引导少儿健康成长,传递经典文化功能,由此制作出了兼具“娱乐精神”和“文化使命”双重价值的文化的真正的音乐节目《音乐大师课》。也就是说,《音乐大师课》不再关注单独的个体,而是由少儿个体组成群体,经过韩磊、田震、古巨基、萨顶顶四位音乐老师教授下,再由一个经典歌曲原唱者,跨界大师,音乐专家,新锐老师,儿童教育专家等组成的特约听课团将全程参与。他们不再关注少儿的“秀”,而在于他们的音乐天赋的挖掘与群体的展示,也在于因材施教。这就脱离了娱乐性节目的表演与功力的色彩,成为了殿堂级的音乐享受,毕竟,这与成名无关,只与音乐有关,与成长有关,与文化有关。

更为重要的是,16位学员在“开学典礼”之后,四位老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以不同的主题学习传唱经典歌曲,无论是“静默男”宋亚轩的《夜空中最亮的星》、“侠女阿果”陈果的《不要怕》,还是“小太阳”迪力亚《我的太阳》、“乐器王”王奕程的《贝加尔湖畔》,以及“阿拉蕾坷坷”何陈奕坷《梦的眼睛》、“小韩磊”王浩丞《天亮了》、“炸鸡女孩”颜鑫玥《在那东山顶上》等等,都在相关文化的故事中,构成了音乐与文化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促进少儿的成长与人生体验。

当然,这一特约团队将对四位老师的教育成果进行精彩点评,同时与现场观众一起评选当期及其年度优秀班级,真正打造出全国众多中小学校音乐课上的教材。正如校长李谷一所言,“你们来到这里不仅是录节目,而是来这里学音乐,每一首经典出来都是不容易的,有它的艺术性、思想性、时间性,都是经过千百次考验才传下来,参加《音乐大师课》我们要学习文化、怎么去做人,从这一刻起,我们共同经历难忘的历程。”

“什么才是好声音?”、“什么才是好歌曲?”或许《音乐大师课》可以给出一个答案。在娱乐化的环境中,《音乐大师课》坚持“原生态”音乐,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气息,通过孩子的传承,谱写出一部由“少儿”构成的成长空间。就像老师古巨基听孩子认为妈妈唱的《浏阳河》、《南泥湾》很土后,说:你现在年纪小,可是将来你也有一天会老,歌也是,现在你喜欢的歌将来也会变老土,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年纪年代都要记得它的好,尊重不同年代的音乐。”

这就是《音乐大师课》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