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学 陈可晶,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原来可以这样学群文阅读教学自我评议稿)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

甘肃省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学 陈可晶

一、我对群文阅读的几点浅显认识

1. 什么是群文阅读?

蒋军晶老师有一个比较精炼的解释: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2.群文阅读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走向有思考的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强调阅读教学的中心在于学生,在于学生的资深阅读过程。因此关注学生的阅读经验并帮助学生自我的阅读经验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增长是很关键的一个点。这也就意味着,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阅读需求。我们老师必须思考选择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带来真正有营养的东西,思考并选择那些能够从理智的层次、文化的层次为学生带来兴趣和为其内涵发展提供价值的文本。

3.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有区别吗?

议题的确定决定了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的区别。语文教材编纂的单元主题大多数都偏重于人文,而群文阅读议题的角度更多元化。可以以作家、体裁、观点、表达方式、人文主题、阅读策略与方法等等为议题,这就给我们老师选文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挥空间,当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4.群文阅读解决了哪些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解决了单篇阅读很难练习的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除了读得快一些、多一些以外,还需要多种阅读能力,如提取信息、记忆、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判断、创造等。其中有一些是群文阅读才能达到的,比如:求同、比异、整合、判断。

5.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有什么不同?

在群文阅读中,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训练的督促者。首先我们要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阅读者;其次,我们要成为一个倾听者,一个能读懂“学生阅读”的人;再次,成为学生阅读的支持者和咨询者;最后我们要成为集体构建的组织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必要的时候巧妙地把话题讨论引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让学生看到更美妙的文本世界。

二、《原来可以这样学》的设计依据

1. 本班学生的阅读经验

这届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了海量阅读和背诵积累古诗文、经典文学作品习惯的培养。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年了,所以孩子们的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品味和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

2. 从阅读中学会阅读和思考

在和孩子们共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书读了不少但并不代表他就会阅读会思考,很多孩子只停留在读了这个层面上。我感觉这些没有阅读方法的阅读者就像一个被迫进入书海的流浪者,找不到任何意义和方向更不会有成就感;没有思考的阅读就像一潭死水,不能流动没有生气,更看不到辽阔的大海。由此我想,群文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走向思考。把方法这根魔法棒递给孩子,那“书海中的流浪者”就有了航行的灯塔,“那潭死水”也打开了一个奔向大海的豁口。

三、《原来可以这样学》课堂教学反思

1. 根据本班实际设计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读小古文,思考辨析,发现分类阅读依据;学习分类阅读法,并尝试给选文分类;了解检索阅读。

2. 借助选文达成既定目标

选择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学奕》、《两小儿辩日》和三篇课外小古文《晏子使楚》、《道边李苦》、《破瓮救友》以及24首学过的古诗词。我想这种课内与课外、陌生与熟悉相结合的选文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因为选文太多阅读任务过重产生畏难情绪。

3. 借助多种呈现方式的问题设计达成既定目标

课堂问题设计遵循呈现形式多样、解答域宽泛、针对多篇文章发问的原则展开。如: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看法?教材编纂者把这两篇文章编进这个单元的意图是什么?

4. 借助选文进行多维度思维的训练

群文阅读的课堂建构给孩子们的思维训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因为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是一个不论对错与成败的课堂,这就打破了禁锢孩子们思维的壁垒。于是我在和孩子们探讨《学奕》、《两小儿辩日》中的六个人物时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与辨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见解是令人惊喜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大部分孩子对这个环节是有顾虑的,不能完全打开,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不置可否。这部分孩子就是我前面谈到的“书海中的流浪者”和“一潭死水”。要解决这个问题绝非一日之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为孩子们种下那颗思辨的种子,总有一天他会发芽开花,为此我愿意去尝试去改变。

5.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复杂的阅读情景中

一开始我针对课内的两篇小古文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读通文本,了解大意,猜测编写意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逐步进入较高水平的探究性阅读,体验发现的快乐。

6.发现、运用、再发现的探究性拓展延伸

为了让孩子们把从阅读中发现的方法及时运用在阅读中,我选择了24首古诗词让他们进行分类。在分类中再次发现不同的分类依据并拓展到课外阅读生活中引出检索阅读法。给孩子们一个信号,方法无处不在就看你愿不愿意去探索和发现。

由于本人对群文阅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这节课肯定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和不足,还请小伙伴们多多指教,以促进我今后的教学工作。谢谢大家。

,